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水庫鳙魚養殖技術及要點,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鳙魚又叫花鰱,其營養價值豐富,是餐桌上受歡迎的美味佳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餐飲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選擇魚類時,通常會挑選水庫放養魚類,因其養殖時間長,水庫水質清澈,個體較大,且在養殖過程中很少食用專門的魚飼料,提高了魚的品質。基于此,探討鳙魚在水庫養殖中所要注意的技術問題,并對此展開分析。
和平鎮地處漳平市北郊,轄區內地勢平坦,省道福三線、嶺禾線、永漳公路、鷹廈鐵路、漳龍鐵路貫穿其中,集鎮緊鄰漳平火車站,區位、交通優勢突出。近些年,和平鎮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在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此展開論述,詳細分析水庫鳙魚高產養殖技術及注意事項,為同類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1水庫漁業健康養殖方法
水利建設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水利建設對于發展農業、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水利建設中對水庫的維護成本不斷提高,導致投入和產出出現較大的差異。因此通過科學利用水庫進行農業生產對于改善當前的運行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水庫養殖成為目前人們造福當地經濟的重要方式,其中鳙魚的養殖對于提高經濟效益具有明顯作用。水庫漁業健康養殖方式主要有自然養殖技術、生態養殖技術、休藥期養殖技術以及生物學養殖技術[1]。
1.1自然養殖技術
水庫養殖是一種天然的養殖方式,主要是借助水庫等大水面區域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進行養殖,這種養殖方式具有天然、無污染的特點。具體在養殖管理中,主要是根據養殖產品的特性以及生態關系形成最終的水產品。由于整個過程中無需施肥、用藥、投喂,因此呈現出純天然綠色有機食品的特點。
1.2生態養殖技術
目前,水庫養殖不斷普及,為追求經濟效益,水庫養殖密度不斷擴大,在短時間內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造成了池塘底部水質富營養化現象,最終導致漁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2]。因此,在水庫養殖過程中應遵循生態養殖規律,通過對水產品特性的分析,選擇合理的養殖密度,避免病害的發生,實現健康、高質量的養殖手段。這種方式對于提高整個生態系統穩定性、提高資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在鳙魚養殖過程中,養殖密度不僅影響鳙魚質量,對整個系統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也有重要影響。
1.3休藥期養殖技術
在水庫漁業養殖過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養殖周期。通過科學的劃分,形成完整的養殖體系。具體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分為兩個階段。1)通過常規方式的劃分,實現精準養殖。2)在養殖過程中,一旦出現病害情況,要根據具體病害情況合理使用藥物進行控制,但在治療后應該進入休養期,避免繼續用藥。同時,還應該嚴格檢測水庫中藥品含量,保證有害物質的殘留在合理范圍以內。在水庫漁業養殖周期上合理控制,通過科學的劃分,達到科學養殖。
1.4生物學養殖技術
通過生物學養殖技術達到科學選擇、科學投放的目標。只有通過檢測,使水庫達到水質理化指標和環境條件指標,才能在檢測良好的水庫進行科學投放,選擇優質的生物品種,一般是引進優良品種做好水面投放,通過綠色、無污染飼料的應用,確保漁業養殖生產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無污染。為了確保健康無病害,也可以選擇生物學制劑進行病害防治,中草藥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較慢,但不影響水面環保,只要做到休藥期周期合理,就能從根本上避免出現藥物殘留的問題,確保水庫周邊安全[3]。
2水庫鳙魚養殖技術
2.1投放魚種
水庫養殖魚種的投放時間一般在冬季,因為冬季水庫水溫較低,便于魚種運輸,對魚體造成的傷害小,容易成活。在魚種投放前,應對水庫先進行強消毒劑消毒,以免由于水溫較低投放后發生水霉病。水庫養殖應按一定的投放比例進行,采取鰱、鳙的比例為1∶4,或者全部放養鳙魚的方式。
2.2防治病害
在水庫大水面漁業養殖中,雖然魚病發生率較少,但仍不能輕視對魚病的控制,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魚病防治中采用先殺蟲、再殺菌的方法,一般每年對水庫進行兩次殺蟲、殺菌,分別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使用殺蟲劑殺蟲和生石灰殺菌,殺菌時間在殺蟲后10d進行。由于水庫養殖鳙魚不能投喂藥餌,因此要定期在水庫中使用不殺藻類、不耗氧的消毒劑,有效殺滅各種病菌。
2.3合理施肥
水庫鳙魚在養殖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合理施肥。養殖戶可以向水庫水面投放有機、無極肥料及生物復合肥等,補充水中的氮、磷等主要營養元素,提高水體的養殖環境質量,保證鳙魚養殖產量[4]。根據鳙魚的食性特點,鳙魚對食物的攝取主要是有機肥中的腐殖質,因此有關漁業飼料公司專門研發了水庫生物有機肥和超能菌,充分考慮鳙魚的攝食習性,很適合鳙魚的生長。
2.4水質控制
在水庫飼養中,肥水飼養是提高鳙魚產量的重要保證。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要想在水庫大量施肥的情況下不對水體造成污染,同時還能提高鳙魚的產量,減少甚至避免魚類病的發生,必須科學使用中意超能菌進行調整,其調節水質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功能。1)通過改良水質起到調節作用。超能菌是一種復合菌,其進入水體后會發生氧化、氮化、反硝化、磷化、硫化、固氮等一系列作用,可以快速分解水底生物的排泄物、浮游動物殘骸以及有機物,降低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2)超能菌的應用可以平衡水體,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有機物分解后的鹽類可以給單細胞藻類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單細胞藻類植物靠攝取鹽類生長,單細胞健康生長通過光合作用有有效提高了水中的溶解氧,形成一個良好的水質條件,通過循環能夠長期保持水質的穩定,促進鳙魚的健康生長。同時又增加了水域中藻類以及浮游生物,增加了餌料的來源,有效降低了飼養成本。3)超能菌起到了有效防菌防病的效果。在水體養殖中釋放了有益菌,可以將病原菌排斥開,還利于水中為生態菌群的平衡,且還能產生抗菌物質和多種免疫促進因子,提高水體機構的免疫系統,增強了鳙魚的抗病能力,提高了存活率和養殖的產量。
2.5飼料投喂
雖然水庫鳙魚養殖主要以天然有機肥和藻類為餌料,但由于餌料有限往往會導致產量下降,可以通過飼料的喂養提高產量,具體喂養方式為,當水溫達到10℃以上時,在水域中適當投喂鳙魚精飼料,其含量主要是菜籽餅、大麥及麥麩等,要確保鳙魚產量,可在鳙魚上市前增加人工投喂飼料。通過提高人工投喂頻率的方式,實現增加鳙魚產量,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的目的。進一步發揮水產養殖的作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3結語
水庫養殖可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在水庫養殖漁業過程中,養殖戶應加強對健康養殖技術的應用,對養殖過程做到合理監控,確保養殖產量的同時必須注重環境保護,在保證水庫水質與環境基礎上,不斷提高水產產品的產量與質量,通過科學養殖,全面增加水庫養殖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水庫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參考文獻:
[1]劉輝,黃科.鰱魚養殖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z1):112-114.
[2]許玉清,花年青.鳙魚養殖經驗談[J].科學養魚,2010(1):78.
[3]高宏偉,白愛軍.鰱魚車輪蟲病的診斷與防治[J].科學養魚,2010(1):81.
[4]吳小成,解發鈞.鰱、鳙魚不同季節的施肥方法[J].水產養殖,2010(3):121.
作者:詹斌桂 單位:福建省漳平市和平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