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林草復合模式生態系統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林業的發展也需要改變傳統的經營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分析尤溪國有林場建立林草復合模式生態的背景、優勢和注意事項等,希望能夠對林場的經營模式提供一種借鑒。
關鍵詞
尤溪國有林場;林草復合生態系統
尤溪國有林場是國家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林業生產性事業單位,有著豐富的山林資源。在可利用資源有限、可采資源日益銳減、木材生產計劃逐年下調的大環境下發展林下經濟已勢在必行。
1適應國家政策導向發展林下經濟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國有林場的林業發展模式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建立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于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于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體制。在此趨勢下,林場發展森林分層多樣化群落,搞活非林經濟發展林下經濟,建立起相應林草復合模式生態系統就顯得更有意義。
2充分開發林地資源選取適宜的林下經營模式
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于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的嘗試都取得了相應成效,就常見的林下種植模式有林糧、林菜、林果、林花、林菌、林茶、林油、林藥和林草模式。值得參考的成功案例很多。但其中林糧、林油、林菜模式都需要陽光,要求空地大栽植密度稀。而林場平均郁閉度高,新造林初植密度大。不適宜大規模發展。林果、林茶模式屬于混交經濟林發展,不適合林場已有林分改造。可作為各生產點周邊空地種植補充。林花模式以盆景為主綠化景觀為輔[1]。適宜林緣種植,不適合郁閉環境,不宜大面積發展。而林下養殖確實有不少成功經驗,尤溪麻雞也一直是林下養殖品牌之一。但養家禽成本高風險大。禽流感反復流行為禽類養殖蒙上陰影。價格及銷售市場波動大。可由護林員分散小規模養殖。根據三明地區現有幾個基地的林藥模式來看,多以農戶為單位粗放經營,產地分散、產量低、品質差異大。粗加工、運輸、存儲都不便。對大企業訂單依賴性強,最大的問題是難于通過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只適宜小規模經營珍稀藥材。
3林草復合模式生態系統
林草復合系統是指由森林和草地有機結合的多層次人工植被。將多年生植物和農業以及牧業有效合理的結合在一起[2]。
3.1林草復合系統的優勢
林草復合系統是可將林分營造、牧草間作、牧草養畜系統地結合起來。創造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林草的有機結合可固土防蝕實現水源涵養,已證實杉木林下播植牧草可有效改善土壤[3]。既減免幼林撫育開支,又能養畜。
3.2林草復合系統的建立基礎
尤溪國有林場經營面積1.33萬hm2,林業用地占99.7%,擁有生態林面積0.27萬hm2平均郁閉度為0.55,適宜大部分南方林下耐陰、多年生牧草生長,極具林草種植發展前景。可借鑒的有廣西國有欽廉林場林下種植象草,牧草喂牛羊,糞便產沼氣,沼液肥樹草。走出一條立體開發、綜合開發、聯合發展之路[4]。
3.3林草復合系統的注意事項
林草管理應認識到牧草生長特性與林分的相互影響,掌握科學管理技術,才能做好林草管理產出優質高產的牧草。
3.3.1種植地選擇
為獲得牧草高產,林草種植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松軟、肥沃、灌水條件較好和光熱充足的地塊[5]。但還需適地適草,成林地林分郁閉,光照差,適宜耐陰牧草;幼林地植株矮小,陽光充分,通風干燥,適宜皇竹草等多年生牧草;經濟林可種扁穗雀麥等牧草;喬灌木林地林層分級,適宜皇竹草等。郁閉度低的林地適宜種植植株較為高大的閩引象草、巨菌草、香根草等牧草。
3.3.2牧草施肥
牧草管理先要做好底肥施加。不同牧草需要的肥力各不相同,鴨茅、巨菌草適合施氮肥為底肥收割后施有機肥和氮肥,促其再生。
3.3.3牧草選擇
牧草選擇標準:一是適宜種植范圍廣,對土壤要求不高;二是多年生,品質優良、高產穩產;三是配合飼草動物種類選種,禾本牧草生長速度快,粗纖維含量高,蛋白質含量低適宜喂養牛羊。最適合林場種植的牧草有象草、巨菌草、皇竹草,這也是能源草。年667m2產新草20~30t,相當于4~7t原煤[6];還是上好菌草,已經在各處得到了成功應用。2014年11月19日福建農林大學承擔的中國援助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宣告落地[7]。利用福建農業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占禧教授的成果利用皇竹草草粉生產食用菌、藥用菌等30多種菌類[8]。
3.3.4播種
牧草播種一般分單播和混播。單播的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和密集條播3種。撒播缺苗多,幼苗長勢弱,不利除草,過夏越冬死亡率高。密集條播間距太小不利生長。較好的是條播,行距隨牧草種類品種各異。蟲害防治:防治牧草病蟲害,應從源頭對種子、幼苗檢疫。擇優選育、改良土壤、加強田間管理。
3.3.5合理利用
牧草常用于青飼、青貯,或調制干草。許多禾本科牧草還具備多種用途:一是可用于建立以沼氣為中心的農村生物質能源;二是可用于生物燃料;三是可用于工業造紙;四是可作為優質手工編制材料。
3.4走科技興林的道路
現今社會對于林下經濟、生物質能源探索與推廣的呼聲日益強烈,尤溪國有林場作為科技興林先行者,森林經營院士工作站入駐多年,有著雄厚的科技底蘊,應當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直面現代林業的種種困境,深入挖掘自身潛力,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發展壯大的林草復合模式生態系統。目前,林草模式發展,多以農戶或林農為基本單位形成,具有一定盲目性、探索性和試驗性。因此,林場應該規模化經營降低成本與門檻。以典型帶動周邊林農參與進來,通過聯營培訓一批有豐富林下種養經驗、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發展規模的大戶帶動畜牧發展,以示范帶動林下經濟發展,提高林地產出,最終實現整體聯動共同發展,早日做大做強。實現不撫育也能種好樹,不砍樹也能夠致富。
作者:陳志峰 單位:尤溪國有林場
參考文獻
[1]王賈美.林草復合模式生態系統經營管理[J].科技與企業,2014(2).
[2]胡迅.杉木林草間作初期林下土壤理化性質及水土保持研究[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05.
[3]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欽廉模式”[EB/OL].(2012-03-10)[2016-03-29]
[4]劉洪濤,時述圣,張傳江.淺談牧草栽培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9(12).
[5]栽培巨菌草的效益分析[EB/OL].(2014-03-21)
[6]中國援助斐濟菌草項目成功落地[EB/OL].(2012-08-28)[2016-03-29]
[7]丁翠華.皇竹草特性及綜合開發利用[J].ModernizingAgriculture,現代化農業,
[8]沈迪玉,宮淵波,鮮俊仁.廣元市退耕還林區林下物種多樣性分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