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加強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水利風景區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貫徹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實踐,具有“維護水工程、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弘揚水文化、發展水經濟”六大主體功能。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已有國家水利風景區878處,省級水利風景區2000多處,形成了涵蓋全國主要江河湖庫的水利風景區網絡,在促進河湖健康美麗,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體制、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制約,我國水利風景區“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主體功能未能充分發揮。為加強水利風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亟需進一步明確保護水利風景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分析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
一、保護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
1.水生態環境保護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水生態文明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保障,在水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應充分重視水生態環境保護。水利風景區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視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保護,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
2.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的基礎。對于以水為載體的水利風景區而言,水生態環境的好壞不僅體現其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情況,也是衡量其質量的重要內容,影響其等級(國家或省級)評定。此外,水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水利風景資源品質,只有塑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其觀賞價值才能得以實現。換言之,保護水生態環境是水利風景區立身之本,水生態環境質量是決定水利風景區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3.保護水生態環境是發揮水利。風景區主體功能的重要保障“維護水工程、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弘揚水文化、發展水經濟”作為水利風景區的六大主體功能,是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工作的重點。在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過程中不僅應將上述主體功能的實現貫穿始終,更應將其作為工作的主旨追求。而保護水生態環境的相關工作不僅有助于水利風景區發揮“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這三大主體功能,更是發揮其他主體功能的重要保障。
二、水利風景區在水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不足
1.對水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視有待進一步加強。水生態環境質量作為評價水利風景區質量的重要內容,理應成為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的重點。但在實際工作中,受管理理念落后、管理體制不順、資金投入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約,部分水利風景區在建設與管理工作中仍存在風景開發、工程建設等與水生態環境保護脫節,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對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問題,特別是在水利旅游項目的建設與運營過程中,很多水利風景區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上,對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視度較低。這使得水利風景區的水生態環境質量并沒有因為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而得以改善,反而可能會因游客數量和經營活動的增加而降低。
2.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于2010年正式印發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并將“主要河流湖泊水生生物資源調查與編目”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項目。水利風景區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場所,在建設管理過程中理應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但由于缺乏生態思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在水利風景區建設與整治過程中仍存在通過河流平面形態直線化、河道橫斷面幾何形態規則化、河床和邊坡材料的硬質化、河流流向障礙化等方式對自然河流進行人工改造的現象,一方面會阻止水流橫向擴展,使原本可能橫向擴展的水、泥沙和營養物質,被限制在堤防以內的河道內,從而導致兩岸植被面積明顯減少,水生動物(如魚類、甲殼類、軟體類等)無法進入灘地產卵和覓食,失去了棲息場所。另一方面會阻隔水流的縱向連續性,使河流的流速、水深、水溫及水流邊界條件等發生改變,從而影響生物的棲息地,導致生物種類與數量發生一定的變化。
3.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思路有待進一步改進。水利風景區的良性發展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水生態環境治理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中,水利風景區在水生態環境治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綜合性治理的思想。水利風景區作為流域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與流域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在進行水生態環境治理時應從整個流域生態系統角度考慮,但部分水利風景區在實施中小河流治理的過程中,仍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只是針對一些特殊的地段采取護堤和生態化改造,尚未形成統一的流域治理理念。二是缺乏生態治理的思想。大部分水利工程設施材料是鋼筋混凝土、水泥、磚材、混合瀝青等缺乏滲透性及水氣交換和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其忽略了水網、植被、土壤、地形所形成的強大蓄水系統,阻礙了水氣的循環,打破了陸地與水域的生態平衡,與水利風景區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意愿相背離。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強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估與監管。監測是掌握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的前提,評估是衡量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手段,監管是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實的重要保障。為實現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水利風景區應做好水生態環境的監測、評估及監管工作。在水生態環境監測方面,建議由水利風景區主管部門聯合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針對不同類型的水利風景區(水庫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水土保持型、濕地型、灌區型)建立水生態環境監測指標和技術體系,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對水環境、污染處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植被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進行監測,全面掌握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在水生態環境質量評估方面,建議由水利風景區主管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基于監測結果,針對不同類型水利風景區,分別構建水生態環境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并開展定期評估,也可將水生態環境質量評估作為水利風景區綜合評估的重點內容。針對評估發現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管理建議,評估結果可作為水利風景區管理機構和領導干部評估考核的重要依據。在水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方面,建議各級水利、生態環境監管機構在履行監管職責過程中,將水利風景區管理機構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生態環境保護部署和相關法律法規情況,履行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職責情況,制定并實施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情況等作為監管的重要內容。
2.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利風景區在建設過程中,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工程項目建設前,應對可能產生負面環境影響的工程項目進行環評,并將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水利風景區工程項目環評。在工程項目建設中,應注重生態思想的融入。一方面應依據河流原有的走向,宜彎則彎,宜寬則寬,盡量減少人工直線化的程度,以保持河流的自然原貌,增加河流生境的多樣性。另一方面要注重保持上游與下游、陸地與水域間的水力聯系,從而保障河流系統中生物通道的連通性。同時,還應為提高生物多樣性營造適宜條件,如在一些流域較緩的堤段,適度種植水生植物,放養魚苗,恢復河流生態系統食物鏈;因地制宜選擇植物種類和隔離帶寬度在河流兩岸種植生物隔離帶,為河流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以鄉土物種為主體,在水利風景區構建喬、灌、草合理配置的植被景觀空間,提高水利風景區的生物多樣性。
3.創新水生態環境治理措施。在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注重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協同治理,將整體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生態治理等思想融入其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對水利風景區水環境進行治理。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是按照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將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治理置于整個流域生態系統治理之中,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采用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再到整體的綜合分析方法,識別造成水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從而提高水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二是將植物防護作為主要的防護手段,充分利用植物的自然生態性能來順應自然的進程。除了在某些特殊地段(如抗沖刷能力差的河床質部分),必須采用工程措施外,盡量采取植物保護的形式。三是在水利風景區建設過程中應注重材料的環保性和觀賞性,盡量使用自然卵石、條石、山石及就地的舊物等,并結合植物綠化建立人性化的宜人空間。
參考文獻:
[1]王靈恩,李丁丁,胡恒學.水利風景區與水生態文明城市[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5(2).
[2]尹蕾,武亮.生態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應用[J].中國水利,2012(10).
作者:李爽 朱彥鵬 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