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下高校創業教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校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場所,也是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但當前高校在整個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中并未處在核心地位,這與高校本身的社會地位并不相符。以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作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其概念,而后對高校創業教育融入其中的現存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社會創業生態系統;創業教育;發展研究
當前國家正呼吁各個產業進行創新,而創新擁有兩個契機,第一是產業內部整體進行革新,產出全新的商品物質。第二則是產業內部人員產出具有輸出價值的改良性思路,該思路能夠帶動整個產業結構轉型。而若要產生上述兩種契機,僅憑產業內部現存的從業者難以完成。當前國家開設社會創業生態系統,旨在聯系社會中的各個元素來推進創業活動,該系統具有宏觀協調作用,高校作為系統中的一環,有必要認清自身在系統中的地位,以期革新發展思路培養更多具有綜合價值的創業人才,真正帶動國內產業革新。
一、社會創業生態系統的概念
社會創業生態系統指的是整個社會環境中,與創業相關,且能夠對創業行為和創業成果造成一定影響的元素的組合。其框架為政府、行業、企業以及學校。社會創業生態框架基本由上述幾種元素構成,各個元素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聯關系,且元素之間所包含的資源能夠在固定情境下共享。可以說社會創業生態系統就是國家促進創業行為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行業轉型的另一種推動力因素。社會創業生態系統屬于具有共享作用的信息整體,內部元素可以通過系統輸出各自的資源,也可以適當吸收外部資源,進而提升自身的運轉效率和質量。各個高校自身的發展能力受限,因此高校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例如借助政府的政策協調力量,以及借助企業的資金和技術力量等等。故社會創業生態系統的成型具有實際作用,且能夠在社會中長期發揮協調輔助作用。
二、高校創業教育融入社會創業生態系統的現存問題
(一)高校創業教育并未找到確切地位
高校創業教育必須要確認自身在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中的地位,才能夠得出未來的發展目標。而事實上,雖然國內能夠參與到創業環境中的高校數量正不斷增加,但能夠真正拿出成績的院校仍然占少數。社會上的創業人才仍舊以社會人才為主,高校在創業領域的干預以及培養作用并未凸顯。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確認元素地位的唯一標準必然是元素可輸出的資源價值。簡言之,如若高校在創業人才輸出方面始終無法拿出優異成績,那么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中高校創業教育的地位便必然無法提升。
(二)高校創業教育面臨的競爭元素不斷增加
觀察實際情況可知,近年間系統中已經逐漸產生一些來自于社會的商業教育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的運營目標同樣為培養人們的創業意識和能力。不僅如此,一些能夠傳授學生商業技巧的教育機構也隨之產生。高校創業教育所面臨的地位威脅將日漸增多。高校創業教育的直接目標為,先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再夯實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整體來說教育壓力較大,難度也相對較高。而這些來自于民間的創業機構往往并不注重創業者的能力,文化水平低者同樣能夠成功創業。這些新產生的創業行為都直接對高校創業教育造成了嚴重打擊。因此從競爭的層面來看,高校創業教育在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中所面臨的壓力巨大。
三、社會創業生態系統角度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一)教育內容需要與生態系統運轉方向保持吻合
社會創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各個組成元素都應該擁有固定的位置,例如核心地位或邊緣地位。只有確認了自己的地位,且能夠不斷提升自身在系統中的地位,高校內部的創業教育才能穩定發展。對于高校而言,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雙面作用。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來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創業人才,為國家和社會提供創新資源。另一方面高校如若能夠打造出“創業教育”名片,那么創業教育便也能夠成為高校提升自身綜合質量的契機。首先,高校創業教育若要在社會創業生態系統占領地位,就應該盡力沿著系統給出的方向同步調整自身發展方向。例如當前國家要求各個產業要不斷推陳出新,產出全新的技術或思路。因此便要求創業者要具有勇敢和探索精神。針對此,高校創業教育便可以調整教育思路,大力培養本校大學生的冒險精神和冒險能力。其次,僅僅對創業教育的內容進行改良相對來說比較片面。高校創業教育自身也應該與社會創業生態系統運轉方向做到一致。也就是說,高校內部的創新創業教育人員也應該以勇敢探索的精神為主,不但吸收社會各界存在的教育元素,更要盡量將這些有價值的元素融入到教學體系中,為學生們提供最新最有效的教育服務。而高校方面也需要進行探索,除了要保留一些原本的創業創意園等教育結構,更要將視線放置到外部,利用校內各個智力資本與系統內部的其他組成元素建立合作關系,充分利用雙方各有的競爭優勢協同成長。只有與社會創業生態系統的方向保持吻合,高校創業教育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培養出真正符合時代需求的創業“全才”。最后,針對當前社會創業生態系統內部各個新元素補位的現象,高校創業教育也應該做好相應準備。高校創業教育同樣有資格成為補位元素,但若要達成這一目標,則需要高校內部做出適當調整,例如孕育全新的教學方案,直接使用創業成果投入等形式,直接縮減從研究到投入實際之間的時間,真正令高校內的創業人才實現畢業即創業。
(二)創業教育應以多元化形式持續發展
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不應過于單一,這一理論已經得到國家以及國內各個產業的一致認定。深入研究可知,即使高校創業教育以教育作為核心,教育行為也不能長期固定,校方必須不斷開發新的教育空間和途徑,引導大學學子進入到創業空間中真正實踐自己的綜合能力。針對此,創業教育應該在未來階段中以多元化形勢繼續發展。多元化形式可以選擇三種途徑,第一種為賽事。即以創業作為主題開展競賽,競賽中每個參賽者以及創業團隊都應該做好真實創業的準備,且當地政府和企業可以加入到其中,務必要做好監督和指導工作。當前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即為,教師往往會認為學生尚未具備進行實踐的能力,而學生也畏懼進入到社會環境中。而參與創業賽事剛好可以減少這類現象,高校必須要將參與賽事和獲取成果以及榮譽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標志,這樣才能做好發展工作。第二種為校內實訓。除了要參與外部元素組織的賽事外,高校內部也應該做好實踐輔助工作。例如創業孵化園和實訓園都屬于比較典型的項目,且只要應用得當,都可以收獲相對樂觀的教育成果。第三種則為教育再建設。社團活動、創業項目教育等等都可以規劃在教育再建設的范圍內,重點在于創業教師需要改良以往的教育形式,務必要激發學生潛在的主動性力量。以上三點并行,高校創業教育便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且隨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其在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中的地位也會逐漸清晰。
(三)創業教育需密切與外部建立聯系
隨著社會形態不斷復雜化,社會創業生態系統中包含的創業元素也正不斷增加。而對于高校創業教育來說,如若這些元素不以“教育”作為屬性,那么其在系統中便無法直接威脅到高校創業教育地位。但上文中也提到,社會創業生態系統的內部組成元素正不斷增加,其也切實威脅到了高校創業教育的宏觀地位。因此為了持續增強自身競爭力,高校創業教育便應該盡量與其他元素建立合作關系,如此方能構建資源共享結構,在減少成本輸出的同時提升高校創業教育發展質量。一般情況下,如若高校所在當地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中,高校創業教育可以與地區發展計劃協同發展,共享資源。而如若高校內部可用資金或其他資源有限,則可以擴大外部交流渠道,吸引更多有價值的企業開展合作。企業可以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資源和經驗,而大學生通過創業創造出新產品時,則應該優先考慮與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塑造雙贏局面。在社會創業生態系統內部,各個元素之間必須要進行不斷的交流,保持信息的活動性才能持續占領核心地位。因此高校創業教育方面務必要加大外部聯系,以謀求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陳榮.從社會創業生態系統角度探討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J].陜西教育(高教),2018(4):78-79.
[2]楊建武,吳名蒙.社會創業生態視閾中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完善路徑[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27-29.
[3]薛永斌.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與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J].學術論壇,2016,39(7):177-180
作者:荀海鵬 單位:廣東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