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與城市園林綠化關系,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全面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影響下,國家逐步加大了園林化城市的建設力度。在國家的宏觀調控與法律條例的約束下,城市園林綠化與經濟發展、民生建設建立了互惠共利的良好局面,在大力扶持綠化產業的過程中,城市綠地系統的結構組成在悄然發生變化。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城市森林與城市園林的基本概念,深入剖析二者的內在聯系,并預測其未來發展方向。
一、簡述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基本概念
城市森林的構建主要是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確保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和諧穩定,并統一規劃各個景區景點,利用城市內的生物群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最大化。城市森林具體是指城市內部及其周邊的綠化植被和植物群落,如城市風景園林、防護林、自然保護區及濕地等。而城市園林則主要是指為滿足城市發展需要,人工打造的休閑娛樂公園或主題花園,綜合管理生活綠地及行道樹,為人們營造舒適安逸的生活空間,且城市園林側重于社會效益,利用綠化植被的大面積覆蓋,促使其兼顧生態效益。通常來說,城市園林泛指能夠起到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作用,并為城鎮居民提供社交、文化傳播平臺的綠地,具體包括休閑公園、居民生活區綠地。隨著城市人口的逐年遞增,城市生態環境直接決定了城鎮居民的幸福指數和身心健康,由此可見,城市園林建設工作不僅能夠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還關乎到民生建設,具有實際意義。
二、深度剖析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內在聯系
1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趨同性
城市園林是建立在優化傳統園林景觀基礎上的,既要保證景觀文化效益,又要注重環境建設與城市發展的協調性。在學術理論的角度上,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能夠建立緊密的內在聯系,實現協同發展。但單獨從各自的基本概念上來說,城市森林的內涵要更加深化,所涉獵的范圍也明顯超過城市園林,換言之,可以將城市園林看作是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都具有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量的作用,既能夠創造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又能滿足城市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此外,二者所追求的最終目標都是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進而實現經濟與生態的穩定發展。
2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本質性差異
盡管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有諸多方面的共通點,但同時也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存在本質性的區別。首先,城市園林主要側重于自然景觀的文化功能,追求環境保護工作的最大化效應,而經濟功能為輔。另外,城市綠化是對社會環境資本的投入,其經濟回報體現在多方面。而城市森林是以生態經濟功能效益為主,同時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其次,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所應用的植物群落形式有明顯的不同,城市森林主要以喬木等高大的樹木作為森林群落,并將其作為重點經營管理對象,要求其具備突出的森林環境原始特征。再者,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具體管理要求不同,且自身的穩定性也有所差異,城市園林景觀以人工景觀為主,穩定性相對較差,需要加大人工管理力度,而城市森林體系較為穩定,基本的粗線條管理即可滿足要求。城市園林景觀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建設管理成本投入明顯偏高,而城市森林則不需要投入較高的費用,運營管理成本也相對較低。最后,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空間區域劃分范圍及特性有明顯的差異,城市園林主要以市區內的景觀為主,逐步向城郊拓展,而城市森林則以市郊為中心逐步向市區內擴展。
三、預測生態園林與生態森林的未來發展方向及趨勢
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和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要汲取現有城市綠化的經驗,遵循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基本原則,管理人員應增加樹種的多樣化,提高景觀斑塊的豐富性。1)通過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可以增加綠化體系中的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維系生物鏈平衡穩定,同時,盡可能減小鋼筋水泥的城市覆蓋面積,適當嵌入河流、濕地、綠化帶等成分,進而提高生存環境質量。2)統一規劃城市綠地,在城市中心區和邊緣區之間保留綠地,并用綠地環繞市區外緣。公共綠地的布局因地制宜。營造公共綠地時,盡量少建園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綠地率。重視住宅區和街道綠化,使住宅區和街道的建設與綠化同步進行。3)在城市郊區和附近地區大力營造城市森林。城區建筑物密集,土地價格高昂,大面積發展綠地受到限制,而城市郊區和附近地區人口密度低,地域遼闊,土地價格相對低廉,發展城市森林的潛力大。城區綠地面積有限,生態效益不明顯,在城市郊區和附近地區大力發展森林,實現城郊一體化的綠化建設,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綜上所述,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應當深刻認知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內在關系,并采取恰當的策略,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確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姚有明 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林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