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生態農業旅游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目前我國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生態農業旅游悄然興起,生態農業旅游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一種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它不僅能夠促進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還能夠極大地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改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素質,獲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以及生態倫理價值。但是由于一部分地區相關的生態旅游的開發者與經營者缺乏正確的生態意識以及科學的管理,這就使得在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中產生了許多問題和弊端,造成了一些嚴重的后果。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自然生態環境在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過程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與失衡,一部分經營者會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潤而忽略了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在開發以及經營旅游產品的過程中通過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來取悅旅游者,在滿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時也獲取了一定的經濟利益。此外,作為旅游者來說,一些旅游者自身的素質水平非常低,在旅游的過程中以自我娛樂和自我滿足為中心,缺乏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出現了任意毀壞、踐踏公共環境或者公共設施以及破壞自然環境等等現象,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同時也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加快構建生態農業旅游區域的生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加強生態旅游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旅游產品的開發者、決策者、經營者以及旅游者都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樹立一種正確的生態倫理觀念,把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這樣才能保障生態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二、生態農業旅游的生態倫理意蘊
旅游活動反映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自身的相互關系,從深層次來看,旅游活動蘊含了豐富的倫理思想,其中生態倫理是作為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內在特征而存在的。人類的旅游活動都是以自然生態環境為載體的,因此人類必須要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一切旅游活動,協調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自然生態環境與旅游活動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旅游取之于自然生態環境又作用于自然生態環境,旅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自然生態環境,具體來說,旅游就是人們充分的利用本來存在的優美的自然環境條件,并按照人們的審美情趣與精神需求將原來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創新和改造,從而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旅游環境和旅游風景區,以此來不斷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和精神需求。所謂的生態倫理所強調的是旅游的發展要以不損害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然后對自然資源加以利用并產生一定的價值。生態農業旅游的開發與發展是以農業地區和農業資源為基礎,依賴于農村地區和農業資源,在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卻有可能會造成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這也是矛盾和弊端所在。一旦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也必然會導致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臨巨大的困境,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場所遭受到損害,因此在發展生態農業旅游時要充分地考慮到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是實現生態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必然途徑。
三、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對農村生態倫理的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日益加快,我國各個農村地區開始逐步深入的挖掘原有的農業資源,更加的注重生態農業資源旅游經濟價值的開發。如今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不容樂觀,農村生態意識以及生態倫理的建設對生態農業旅游發展具有著極大地影響,也成為了現代人們需要重視和思考的一個問題。農村地區的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新時代的生態倫理意識為前提和基礎,而新的生態倫理觀念使得人們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基礎上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由此看來,加強農村生態倫理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深入的研究生態農業旅游發展對農村生態倫理的影響是為了更好的優化生態農業旅游的經濟發展系統,為了進一步使農村生態倫理、生態旅游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三者之間能夠達到相互統一、相互協調的關系。具體來說,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對農村生態倫理的建設具有著重要積極的影響,但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我們深入分析并需要警惕的問題,主要從以下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第一,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農村生態倫理的建設。
首先,隨著生態農業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當地的經濟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這些促使當地村民的收入水平也日漸增長,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對于村民們生態意識的提高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一方面當地經濟的發展為村民吸收和接納更多的新觀念提供了充分的經濟條件;另一方面農村大力開發生態農業旅游使當地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當地村民們提高自身生態意識的積極性。其次,發展生態農業旅游不僅能夠使當地的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為村民們帶來客觀的收入,而且還可以為當地注入大量的新觀念和新信息,使得當地村民所保留的傳統觀念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的得到改變和創新。隨著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先進的生態文明觀也逐步的樹立并形成。特別是一些作為國家生態農業示范和代表的地區,他們的生態農業旅游促進了當地村民生態倫理意識的形成,而生態倫理的建設也使得當地生態農業旅游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及相互影響的。作為全國示范性的生態農業旅游區,在聽取各個學界以及當地政府意見的過程中逐步的培養出了能夠與當地生態旅游經濟發展規律相適應的全新的生態觀。最后,任何地區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必須要以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為依托,只有在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才能保證生態農業旅游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因此這給了當地村民直觀性的示范意義,使他們更加的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樹立起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調動了他們創造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生態農業旅游經濟對不同村民群體的生態意識影響程度不同。
當地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發展對于當地村民生態意識的影響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由當地居民不同旅游收入水平的差異引起的,具體來說就是當地村民的旅游收入水平越高,相應的他們的生態意識就會越強,旅游收入水平越低,生態意識也就愈加薄弱,當一個地區的旅游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的期望值時,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發展對農村生態倫理意識的影響才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來。因此,要想保證農村生態意識的建設和發展能夠達到一個全面均衡的狀態,就必須要保證每一個村民都能夠廣泛的參與到當地生態旅游的建設與發展中去,使每一個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參與者與經營者都能夠最大限度的獲取相應的經濟利益,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經濟收入水平,這樣才能夠為他們形成生態意識提供更為充足的經濟條件。對于生態農業旅游系統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使農業旅游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達到協調統一的狀態,進而實現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要保證當地的每個家庭都能夠深入參與到生態農業旅游發展中,使他們逐漸的形成并具備較高的生態意識,為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的社會文化條件。
第三,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所帶來的旅游收入水平的提高對于農村居民生態價值意識、地區生態意識以及公共生態意識的影響程度和方式存在著差異。
一個地區村民生態倫理構建在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發展下形成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使得村民的經濟收入不斷提高,巨大的經濟效益使村民對生態價值進行了重估,他們在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的重視生態環境價值。隨著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當地村民逐步的參與到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在整個參與的過程中,村民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教育,接受了許多新的觀念和思想,其中包括新的生態倫理觀念,生態倫理觀念的樹立也意味著村民們公共生態意識的提高。總的來說,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發展使得村民們旅游參與度提高,進一步引發了他們生態意識的提高,使得普遍的公共生態意識與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具體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最終實現生態農業旅游經濟的良性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與農業生態倫理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兩者必須要協調統一的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對農業生態倫理的構建產生了積極的非常重要的影響,而農村生態倫理的構建能夠使生態農業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這對于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能夠進一步的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
作者:李嚴 單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