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多元化農業推廣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多功能農業模式的含義
早在200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到我國農業的發展模式:“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還具有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和文化傳承的功能。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注重農業的多功能開發,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注重農業的不斷升級優化。”我國農業的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文化功能、生態功能和休閑功能。這種多功能的農業模式和傳統農業模式相比,改變了過去那種農業單純追求農產品產量的特點,過去由于科技的落后,加上農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積少,農產品是農民唯一的經濟支柱等特點,使得農業生產單純追求高產量,為了高產量,盲目給農產品施肥、打農藥,雖然產量提高了,但給土地和環境造成的損失也難于估量,同時這種方式生產的農產品也給人類健康帶來損害。多功能農業發展的首要特點就是保持水土和凈化環境。農產品產量的提高不是依賴化肥和農藥,而是利用農業自身對自然的調節來實現生態系統的平衡能力,因此具有保護土地環境的作用。多功能農業還具有融合多產業的特點,它能將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園藝、林業綜合在一起,這樣的發展方式涉及到能源、建筑、文化、旅游等行業。多功能農業的發展是農業的一場新的革命,它可以改變多年來形成的農村農業就是貧窮勞累代名詞的形象。但這樣的多功能模式對管理者的要求也高,不像過去那樣沒文化就當農民,只要付出體力就能有收獲不同,多功能農業具有科學化兼現代管理化的雙重特征。它還涉及到市場營銷、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工具的現代化等方面。因為多功能農業具有開放式經營,混合生產、標準化生產等特色,所以對經營管理者的要求就是要有較高的素質。
由于我國目前的農民都對農業不感興趣,認為農業就是在家辛勤耕作,最后收入微薄,遠不如去城市打工掙錢快,所以對于多功能農業的建設無動于衷。面對這種局面,在推廣多功能農業時,要通過行政型、教育型、科研型、企業型、農民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加以推廣。行政型農業推廣組織,指的是政府設置的農業推廣機構,主要是縣級和鄉鎮級為主,利用國家政策做好推廣工作,只有將農村改革的政策和發展趨勢宣傳到位,農民才會對多功能農業產生興趣,所以,行政型推廣是發展多功能農業的第一步。目前我國行政型農業推廣組織存在的問題是人員少、素質低等原因,要做好推廣工作,還要完善和提高組織人員的整體素質,進行合理分工,做好完善的管理工作,以提高組織成員的積極性。教育型農業推廣組織以農業院校設置的推廣機構,他們的服務對象是廣大農民,工作目標是教育性為主,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集教育、科研、推廣、咨詢于一體。科研型農業推廣組織是科研機構設置的推廣組織,服務的對象包括農民和涉農企業。企業型農業推廣組織指的是公司或企業設置的農業推廣機構,工作的目標是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對象是其產品的消費者和原材料的提供者,主要側重于專業化農場和農民。農民資助型農業推廣組織主要由農民合作組織為主,這樣的推廣組織效果最好。因為這些農民合作組都是多功能農業模式的受益者,他們最有說服力。
三、多元化農業推廣發展對策
(一)政府資金上的扶持和政策引導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功能農業已經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這種新型農業的推廣,國家除了設置各類推廣組織之外,還要對這些組織加以監督,使他們能夠踏實地完成推廣任務,而不是流于形式。此外,國家還要在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持。無論是行政型推廣組織還是教育和科研型組織,在推廣中不僅要深入農村向農民面對面宣傳普及,在教育和科研方面還要花時間精力,這不是像考察和調研那樣短期可以完成,而是經年累月。所以對于工作在一線的推廣者應該給予資金補助,才能增加他們的積極性。除了對行政和教育科研組織機構進行資金補貼之外,對于農民的合作社也要在資金給予支持。同時也要對農民的合作社在科技教育方面給予幫助,讓他們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營銷推廣,適應時代的發展。他們發展的好,可以帶動一大批人。在政策方面,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法規法則,對我國多功能農業進行規范引導,讓這個新興產業無憂無慮地健康發展。同時還要引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在我國進行推廣,使我國的多功能農業科學快速發展。
(二)培養創新型推廣人才
由于多功能農業對管理人才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推廣中首先要通過高校和科研機構培養一批經營管理者,讓他們以身作則,在實踐中做好示范。同時還要在已經成立的多功能農業園區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農民,讓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這樣可以帶動不少周邊農民參與。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也應該多開設一些與多功能農業相關的專業課程,為多功能農業發展儲備新生力量。這樣也可以減輕城市就業壓力。
作者:陳清華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