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業技術培訓措施和方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受到人們的日益重視。農業技術培訓體系的改革和推廣方式的完善對于中國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農民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和主體,所以必須對其展開技術培訓,并依靠科學技術使農業產值最大化。本文主要對農民培訓的方法及推廣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農業技術;技術培訓;技術推廣
鄧小平曾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想要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總產值,就要利用科學的農業技術,將科學技術充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但是目前,由于我國農民素質較低,對于科學技術的理解還不充分,所以現階段對于加強農民技術的培訓和深化農業技術的推廣值得深入探究。
1.1根據農民情況開展培訓
了解農民的需求是提高農民技術培訓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相關部門可以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深入了解農民需求來確定培訓的內容,除此之外,還要采取村干部匯報、群眾集體會議等方式對村民進行深入的了解,在初步掌握了農民的文化素質、家庭水平、對政策了解程度,以及當地的農業要素后,合理地安排有針對性的內容進行培訓。同時,還要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及時地對培訓時間做出合理的調整。由于農民整體的文化素質較低,在對農民進行培訓時,要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根據當地的季節和不同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訓模式,從而提高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更好地達到培訓效果。
1.2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
當農業技術培訓在廣大農民群眾中開展的時候,農業市場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要求農民有一定的農產品加工、市場預測知識。因此,對農民進行單純的技術培訓是遠遠不夠的,培訓的技術人員一定要轉變觀念,通過自身素質的提升來幫助農民在學會技術之后,可以對當前市場的情況進行分析,有效地應對多變的市場需求,從而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例如,農民在節能型溫室內種植蔬菜,科技人員除了指導農民如何應用科學技術種植高產的蔬菜外,還要傳授蔬菜采摘、運輸、儲藏等方面的知識,以減少蔬菜在采摘、運輸中的損失。為了滿足當前多變的市場需求,對科技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培訓人員要從自身出發,結合實際,自主學習現代化農業知識,全面幫助農民實現收入增長,并盡可能地改變其傳統的重產輕銷思想,在保證產量的同時不能輕視質量,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1.3結合當地情況安排培訓
農民往往是現實主義者,如果培訓的技術華而不實是不會得到其青睞的。因此,相關培訓要結合實際情況,不能脫離實際,要給農民帶來真實的利益。如面對交通閉塞、信息不發達的山區,培訓人員就應有針對性地為農民準備資料和數據,讓農民眼見為實,有效解決當地存在的問題,先使其對新鮮的技術感興趣,再組織培訓。而面對相對發達的地區,開展培訓時,要了解當地農業情況,對于采摘、運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進行集中分析和處理。幫助農民全方位地發展和進步,培養其創新的思維理念。
2深化農業技術的推廣策略
2.1培養農民的開放觀念
農民的傳統思維理念是阻礙農科技術傳播推廣的重要因素。在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民存有保守封建的思想,在面對高產技術和高產經驗時,通常獨自享用,拒絕分享。在技術推廣的過程中,了解到當地很多農民怕別人學會了高產技術對自己的經濟收入造成沖擊,也有些怕對方操作不當失敗后對自己產生埋怨,因此,推廣農業科技首要解決的就是農民保守落后的思想,可以在技術培訓時宣傳國家政策,導入市場經濟等知識,讓農民能夠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問題,明白共同致富的深刻內涵,將高產的技術和經驗多總結交流與大家分享,實現農業經濟整體全面地增長。
2.2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做好宣傳
事實證明,想實現高產技術的普及,就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面對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地區,政府需要進行干預和支持,為了防止個別地區農業自生自滅的困境,政府的大量投入和大力支持勢在必行。除此之外,在培訓后要及時總結和評價,將培訓過程中推廣項目的效益評價和分析結果傳達給農民,讓農民明白某項技術應用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原因,以便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2.3建立農民學校
有關部門要在培訓結束后組織當地村民成立科技宣傳中心。將種植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進行及時總結和分享,對于理解能力差的農民進行二次培訓和指導,學校由當地的農民組成,在這個沒有圍墻的學校里,農民通過親身體驗對科學高產技術進行言傳身教,使農業技術傳播取得最大的效果。
3結語
農業技術的培訓和推廣是密不可分的,在技術培訓的同時,要深入人心地將信息技術進行推廣,使更多的農民受益。相關部門要充分意識到農業科技的培訓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要全面抓農業高產技術和推廣,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使中國農業經濟達到新的高峰。
作者:申育紅 單位: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界首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