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半農半牧農業技術推廣研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一生產力,因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本文以赤峰市翁牛特旗為例,通過實地調查,對翁牛特旗農業技術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影響農戶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因素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對優化農村牧區農業技術推廣管理機制,鼓勵農戶采用農業科技成果,拓展農技籌資渠道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翁牛特旗;農戶;科技成果
1研究區概況
翁牛特旗位于內蒙古赤峰市中部,東西長250km,南北寬84km,總面積1188200hm²。全旗總人口約49.8萬人,其中鄉村勞動力16萬人,蒙古族人口5.1萬人,占總人口的10.2%,漢族人口44.7萬人,占總人口的89.8%,是漢族人口集中聚居的半農半牧區。為了更全面分析半農半牧區農業技術推廣情況,本人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塔拉蘇木和阿什罕蘇木進行實地調查,各發放20份問卷,共完成40份。
2翁牛特旗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
翁牛特旗農業技術推廣站內設機制有土肥站、農技推廣站、植保站、種子站,由翁牛特旗農業局設立。翁牛特旗農業推廣站從業人員共12人,其中技術人員2人、工勤人員4、行政人員6人、有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4人,短期合同工為2人,專業技術人員存在嚴重缺乏、實踐經驗欠缺的現象。據調查,從業人員中大中專學歷的人共8人,占總工作人員得67%,本科學歷的人僅4人,只占總工作人員的33%,可見,農業技術推廣站從業人員學歷普遍較低。另外,農業技術推廣站從業人員當中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級職稱的人數不多,而主要集中在中級水平及以下,這表明半農半牧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匱乏。翁牛特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經費來源比較復雜,可分為三種途徑:第一,同級財政部門的固定經費。第二,微乎其微的農業技術項目經費,第三,通過農業推廣機構的經濟實體創收收入來補充的推廣經費。其中主要來源是政府的固定投入。但是近年來,由于各方面原因,政府撥款不能及時到達基層,導致農技推廣工作出現經費不足或者根本沒有經費的局面。
3翁牛特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3.1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嚴重短缺
《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用于保障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計算在財政預算內,并且應該使該資金逐年增加。但實際上,在半農半牧地區農技推廣經費問題長期得不到妥善解決,經費嚴重短缺。由于經費嚴重短缺,縣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基礎設施薄弱,也使一些新綜合配套技術不能引進,農業技術人員更多地是從事非農業推廣工作,嚴重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質量。
3.2農業技術推廣機制不靈活
翁牛特旗農業技術推廣模式沒有創新,一直局限“于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戶”的傳統模式,沒有向其他的盟市或旗縣引進先進的推廣方式,推廣方式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掌握什么技術,農戶就要學什么,僅靠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口頭宣傳,自己制作簡單的海報進行宣傳,沒有實際操作指導,導致技術推廣的效率較低。
3.3農戶的文化素質阻礙技術的使用
翁牛特旗農戶受教育程度低,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4年,農牧業生產技術培訓人員嚴重不足,農牧民人口中不識字或少識字的占38.14%,據調查初中以上學歷的僅占18%,尤其是信息不暢通,交通不發達地區文盲和半文盲率很高,他們接受農牧業生產技術的能力低,并且根本不會使用新型農牧業技術和方法,仍依靠經驗和傳統觀念從事農牧業生產,對農牧業科學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低。另外,半農半牧地區生產條件艱苦,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采用具體的農業實用技術也需要農戶的體力勞動,然而因農牧民缺乏疾病防范意識和體育鍛煉,大部分農牧民身體健康狀況存在問題,因此,農戶的身體素質也成為了影響采用新技術的一個關鍵因素。
3.4土地規模小不易采取農業技術
翁牛特旗總人口為49.8萬人,翁牛特旗的總耕地面積為314.3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為6.45萬畝,人多地少,正是這種每戶承包的耕地面積不變、農村家庭人口不斷增加的這種現象,使得農村耕地資源需求大于供給已經成了翁牛特旗農業生產所面臨的問題。而且農戶經營的耕地過于分散,規模經營困難,單塊耕地面積小,單位面積投入的固定成本高,根據邊際成本遞減規律,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收回成本,從而影響農業技術的實用,最后會造成農業技術的排斥現象。
4對半農半牧區農技推廣的對策建議
4.1增加政府財政支持,拓展農技籌資途徑
針對半農半牧地區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嚴重短缺問題,應該強化國家對半農半牧地區的撥款力度,明確規定每年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從而避免地方政府減縮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因此,政府提供相應的技術資金支持以保障農戶能夠順利的實施技術。要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金融為支持,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投入體系。鼓勵社會各個單位和個人參與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建立農機推廣激勵機制,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所必要的經費支持。
4.2推進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體制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農戶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不高,農業推廣方式一直局限于“農機推廣站+農戶的傳統模式”,農業推廣方式沒有創新,不符合半農半牧生產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推廣方式,比如采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牧合作組織、農村科技示范大戶、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和管理方式或從注重產中技術指導轉向產前農畜產品市場前景分析和產后銷售途經分析一體化的指導,給農戶提供更多地信息平臺,創辦多層次、多方面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
4.3提高農戶的文化素質
農戶作為農業技術的最后使用者,關系到農業技術最后是否轉化為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如果不被農戶接受的話,就會失去它應有的價值。因此農業技術應用和農戶的文化素質是有必然聯系的,農牧民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業技術被農戶接受和應用程度。在半農半牧地區多數蒙古族農戶從事農業生產,而他們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學甚至是小學以下,這直接阻礙了他們接受農業技術,甚至是有些農戶厭煩培訓,因此要打破這種惡性局面,必須重視農牧民的基礎教育,改變他們落后的思想觀念。
4.4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半農半牧地區小規模的經營不僅阻礙農業技術的需求,而且影響農業技術的使用效率,解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方面,鼓勵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和完善農村土地的流轉機制,促進土地資源的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產業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從而帶動農戶的積極性,鼓勵農業技術的使用。另一方面,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土地是農戶謀生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為了解決農戶土地流轉后的顧慮,就要逐步完善農村土地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
5總結
農業技術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支撐點,技術作為一種生產要素,關系到農業的投入產出問題,但是農業技術只是一個潛在的生產力,只有把農業技術應用到到農業生產實踐當中去,才能起到發展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半農半牧地區的農業發展也離不開技術的推動作用,因此要研究半農半牧地區的技術推廣對促進民族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呼斯勒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春安.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
[2]李朝應.探索新形勢下如何搞好民族地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J].四川農業科技,2010(12).
[3]李淵.阿合奇縣農戶農業技術采用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4]高啟杰等.農業推廣學案例[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5]滿明俊.西北傳統農區農戶的技術采用行為研究[D].西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