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現代農業經濟的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因此,本文將以農業研究為基本內容,通過對其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概念和開展意義進行闡述,淺談其與現代農業經濟之間的影響聯系,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可持續發展;現代經濟;影響
前言
農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業發展逐漸變革,促進創新,逐漸形成了具有現代化發展特色的農業經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產業鏈。它的發展,不僅解決了人們最基本的饑飽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經濟建設,很多糧食得以出口,為國家貿易往來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這樣的現代化農業經濟得以興起發展的同時,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
1.概念
農業可持續發展,主要是在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采用科學發展理念,促進農業建設,進行改革創新,保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要注意對自然資源利用的基礎上,帶動行業建設,保證當代人的饑飽需求,同時考慮到后一輩的農業建設,進行統籌規劃,促進農業得以科學的發展的重要途徑。這樣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其主要包括了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等,在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其有利于對土地資源進行維護,保證水源和動物的遺傳資源,為國家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發展重要性
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過程中,其工作的必要性是相對較多的。首先,這樣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理念的應用,是要保證當代人對農業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還要為了后一代人的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從而保證農業的開采和占地都在合理的范圍進行開發和采伐,保護自然資源,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因此,這樣的工作理念,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其次,在進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工作過程中,倡導采用科學的方法提高農業生產,從而滿足當代人的農業需求,這就需要行業內針對其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不斷促進行業創新,進行技術開發改革,從而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為農業的長久建設做出積極貢獻。最后,這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一經提出,就受到各方的廣泛支持和開展,使得其不斷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將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進行縮短,進行有效扶貧,對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全面,穩定和持續發展。
二、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1.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在將可持續理念應用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時,開展現代農業經濟,就要將現代人對農業的基本需要進行滿足,同時考慮到其長效發展,保證能夠在經濟許可的范圍內,將其進行不斷擴大[1]。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發展成效,很多農作物在我國大力打造其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得以實現進出口貿易,為農業的產業鏈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農業建設已經得以穩定發展,但是要想促進其長久發展,則還需要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應用,尊重農作物的生長規律,保證其長效建設。
2.提高農業生產率
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應用的基礎上,人們進行農業生產,能夠有效的尊重農業生產規律,對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并加強相應的生態建設,使得自然資源得以正常生長,恢復生態平衡,在這樣的基礎上,對農作物進行種植,將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進行應用,采用科學的播種方法,減少人工支出,降低投資成本,促進農作物的自然生長,從而有利于將農產品的生產率進行提高。在現代農業經濟的影響下,很多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采用不科學的手段促進農作物的產量,這不僅不利于自然資源的平衡發展,而且對于人們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不利于行業的長久發展[3]。只有將可持續發展農業理念與其相結合的過程中,才能保證農業的長效推進。
3.促進管理科學化
在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只有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將其進行有效具體的落實,才能保證行業的建設發展。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行業管理需要從農業的經濟基礎進行考慮,眼前的利益不能代表長久利益,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將這樣的利益放在首位,促進其長久建設,因此,需要在建設的過程中,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從長久利益進行著手,將目標放的長遠,才能保證行業的長久建設[2]。另一方面,在科學化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將農業的發展建設,將產量進行有效提高,而這樣的管理理念,需要可持續發展的參與,才能使得管理者對農業發展的根本需求進行明確,保證在建設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從長久利益方向進行出發,為了當代以及下一代人的饑飽問題進行考慮,保證各種進出口貿易的合理性,從而促進行業的長效發展。
三、結語
在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其可持續發展建設理念的提出對行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促進了創新發展的有效推進,而且有效地改變了傳統農業的建設理念和發展,使其發生了質的改變。同時,這樣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現代農業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影響,不僅促進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實現科學管理,促進農業商業化的形成,保證了農業的健康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尹昌斌,程磊磊,楊曉梅,趙俊偉.生態文明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選擇[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6(1):15-21.
[2]曹執令.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價——以衡陽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2,32(8):113-116.
[3]李娜.新常態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1):30-33.
作者:李龍 單位:臨沂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