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數字經濟的出現,給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目前我國各地大膽嘗試了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的融合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數字經濟出現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然后針對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旨在進一步推進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業農村經濟;作用;融合發展;建議
引言
數字經濟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隨著數字經濟的出現,促使人類經濟形態向智慧經濟形態轉變,有利于降低社會交易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更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而農業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中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使得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受阻。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有必要加強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路徑的研究,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的特征及優勢,為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突破路徑,進而促使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1數字經濟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
1.1有助于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各地紛紛進行了產業結構優化,目的是有效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而數字經濟的出現,給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以某市為例,該市在堅持發展綠色農業的原則上,充分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的技術,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建立起糧食高產示范區和實驗基地,并構建具有自動觀測、精準預報、智能互動等多元化功能的信息系統,及時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可靠的農業氣象預報預警服務,也會實現糧食高產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除此之外,該市還在農業自動監測的基礎上,在全市蔬菜標準園中建立起農業智能物聯網,實現了土壤、氣候及病蟲害等實時監測,在農田管理方面,則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對農作物生長數據的分析,以便實現智能化的灌溉、施肥等工作,不僅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種植的質量,也有效節約資源,實現綠色農業發展的目標。由此可見,數字經濟的出現,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技術手段,可有效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2有助于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供給側改革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改革的核心在于通過有效的調整,促使農民生產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能夠符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而數字經濟的出現,將其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相融合,可促使農業向生產導向向需求導向轉變,進而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具體而言,在數字經濟的作用下,可促使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發生轉變,以往小農戶生產規模逐漸向現代農業發展靠攏,同時能夠加快農業生產標準化、規?;倪M程。如某市借助數字經濟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業農村產業數字化,以互聯網技術進行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改造,建立起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不僅實現了農業生產標準化和規?;?,而且大力發展了農產品品牌,實現了區域特色農產品優質優價,給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近年來電商平臺快速發展,也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較大的動力,農村經濟發展也從“輸血”向“造血”轉變。主要因為電商平臺的出現,使得農村優勢資源得以有效利用,農民角色也變成了網民和網商,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還能夠實現農民增收,如此便能夠有效激發農民的發展動力和創造力,更加有利于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
1.3有助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基礎。而如何助推城鄉融合發展,則需要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數字經濟,如此才能夠打破城鄉之間的物理壁壘,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具體而言,大力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可借助信息流促使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技術流等向農村地區匯集,如此便可有效保證農業生產中各個生產要素配比合理,各類資源要素得以優化配置,能更好地促進鄉村的發展。同時在數字經濟的作用下,鄉村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及水平也能夠有效提升。如某市基于互聯網技術基礎上,建立起了“一站式”的便民服務綜合平臺,該平臺實現了益農信息服務功能全覆蓋,打通了農村信息服務壁壘,農民足不出戶也能夠享受到各種便民服務。另外,該市針對農村環境問題,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建立起了全天候的電子監控系統,實現對監控范圍內農田和農民居住點的有效監控,若發現有異常行為可自動報警,并實時傳送至監控中心平臺及負責人移動終端,有效解決農村環境監管的難題。
2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過程中面臨的難題
2.1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完善。城鄉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城鄉之間存在較大的數字鴻溝,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落后于城鎮,這也是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無法深度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偏遠山區的農村,受到復雜自然環境的影響,網絡建設難度大、投入成本高,難以實現農村區域全覆蓋,如此便無法為農村村民提供網絡教育、旅行預訂、醫療掛號等便民服務,明顯低于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
2.2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數字經濟的出現,掀起了農村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熱潮。但從整體的發展情況來看,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的融合,更多是體現在高產糧田示范區或現代化產業園中,而由于投入成本較高,使得一些關鍵應用的拓展和創新不足。另外,在數字農村標準化建設上也存在不足,缺乏統一的標準,以至于建立起的農業應用系統兼容性不足,難以實現數據互通互聯。
2.3鄉村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但目前仍然存在較突出的農村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的問題,導致農村民生領域較為薄弱,與城市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何促使現代信息技術向農村公共服務方面延伸,建立起完善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數字化治理能力,也成為當前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融合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
3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建議
3.1加大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要想促使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勢必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持。各地政府應加大資金和政策投入,大力推進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并著眼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方向,大力發展“互聯網+數字農業”的模式,一方面可促使城市各個要素延伸到鄉村中,打破城鄉二元次結構,另一方面也能建立起智慧鄉村,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信息化發展的成果。
3.2積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發展,還需要全面拓展數字農業的應用范圍,應在現有的應用效果基礎上,著眼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目標,將一些關鍵應用不斷拓展和創新。如可在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建立農業大數據中心,積極推進物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相融合,實現對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精準化管理和全程自動化控制。或者可在電商平臺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3.3進一步完善鄉村數字化治理體系。針對目前數字農村戰略中治理能力薄弱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鄉村數字化治理體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借鑒城市先進的管理理念及方式,積極探索適合鄉村社會發展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實現對鄉村精準化管理和全方位的服務,進而提升鄉村社會現代化治理水平。如針對鄉村環境問題,借助信息技術建立數字城管網絡系統,實現監管范圍內鄉村與居民點的全天候監控,并配置專職巡查人員,及時發現異常行為,實時管控和處理,從而有效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建設出美麗鄉村。
3.4加大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推進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也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各地政府應加大農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建立起包含農業、商務、信息化等多個領域的培訓體系,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點培訓對象,以此培養出一批善用信息技術、懂網絡經營的新型農民。另外,向人才返鄉創業傾斜,通過提高薪資待遇、提供融資對接服務、行業交流服務等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年輕人返鄉創業,從而為數字鄉村建設發展作貢獻。
4結語
總之,數字經濟的到來,為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各地政府應加快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的進程,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優勢,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進而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劉以敏.農業農村經濟創新發展新思路淺析[J].黑龍江科學,2020,11(14):116-117.
[2]龐玉梅.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會計,2020(06):33-36.
作者:陳秀美 單位:汶上縣義橋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