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村落景觀農業發展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懷化市荊坪古村景觀農業發展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農業種植景觀與農業工程景觀有機結合、健康養殖景觀與農業循環景觀相輔相成、農業文化景觀與農業節慶景觀打造特色名片的荊坪古村景觀農業發展策略。
[關鍵詞]景觀農業;農業種植;健康養殖;農業文化;荊坪古村
景觀農業將景觀生態學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是傳統農業向農業景觀發展的一種形式,簡言之就是將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在一定景觀效果的引導下有機結合[1]。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景觀農業的發展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1荊坪古村景觀農業發展可行性分析
1.1政策扶持
美麗中國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荊坪古村湖南省“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和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的建設等,均為湖南省懷化市荊坪古村景觀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2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強烈以及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具有生產性、體驗性、景觀性、教育性的景觀農業需求不斷擴大,景觀農業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1.3荊坪古村優越的自身條件
荊坪古村坐落于舞水河西畔,距離中方縣城1.5km,距市區僅15.0km,交通便利。古村山、水、林、田、建筑斑塊區分明確,特色顯著,八卦文化、儺文化歷史悠久,位于大湘西旅游圈懷化市古城古鎮旅游區的重要部分,具有極高的景觀農業旅游開發價值[2]。古村三面環水一面環山,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熱量充足,降水豐富,氣候條件適宜農作物生長;歷史悠久的古村,5萬年就有人居住,進行農業活動,以前村民主要從事的產業也是農業,具有悠久濃郁的耕種歷史和農業文化與傳統文化內涵。
2荊坪古村景觀農業發展策略
景觀農業是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產物,不僅能提供物質產品,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能豐富農業生產方式,給人們帶來精神生活的享受。荊坪古村景觀農業的發展可結合自身悠久的歷史文化與農耕文化,在尊重現有景觀格局的基礎上予以豐富和深化。
2.1農業種植景觀與農業工程景觀有機結合
將傳統農業打造成具有美學價值和高附加價值的農業景觀。本案可將荊坪原有的民風民俗和文化遺產與原有蔬菜基地結合。在整體布局上可考慮結合八卦布局劃分區塊,通過顏色搭配、形狀搭配、種植品種季節搭配完成農作物專項設計,點綴以代表古村特色的石魚、古樹等景觀小品形成八卦蔬菜田(見圖1),并通過對田埂沿岸、梯田邊坡、林網下的適宜綠化,營造景簇五谷豐的氛圍;可以考慮將蔬菜基地部分區域作為觀光、采摘特色創意園,結合現代農業新技術如智能溫室、奇果異花、無土栽培等,有效避免與傳統農業產業的競爭,將生產、生活、生態三者有機結合,除了提升古村自身的旅游吸引力,還將給農戶帶來直觀的經濟收入。
2.2健康養殖景觀與農業循環景觀相輔相成
古村內分散分布著很多荒廢的魚塘等水域空間,可結合村落現有種養情況對其進行優化改造(見圖2)。采用“荷花—家魚—青菜”生態種養模式(見圖3),養殖家魚、青蛙、鴨等生物,水中種植荷花,水面小浮島種植生菜、香菜、蔥等產出比高且市場需求量大的蔬菜。蔬菜根莖葉作為有機飼料,養殖魚鴨,而魚鴨的排泄物、殘餌及有機肥料又成為荷花、蔬菜的生長肥料,以實現資源循環高效利用。以高產量、高品質、低排放的健康養殖,輔以資源的循環利用,形成多鏈條的健康生態景觀,不僅是視覺意象的建立,而且給行走于其間的游人以豐富的視覺、聽覺、觸覺盛宴,并傳達健康生活理念,促成荊坪的優勢綠色品牌建設,推動古村農業景觀可持續發展。
2.3農業文化景觀和農業節慶景觀打造特色名片
荊坪古村具有長期積累的歷史文化背景,具有獨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可從農耕文化、人文歷史、民間工藝、建筑風格等方面進行元素提煉,經過整合、改造、加工和創新設計,最后將這些文化符號元素應用于鄉村農業景觀設計中。除了文化元素與景觀的融合,還可以讓游客親身體驗荊坪的文化特色,其中農業節慶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景觀資源是鄉村打造特色品牌并吸引旅游者的有力工具。荊坪古村類似這樣待開發的傳統農業節慶十分豐富,有神秘原始的儺戲,集舞蹈、武術、體育于一身的霸王鞭,還有村內兒童對“娘親樹”的祭祀典禮,以及村內不定期在戲臺上表演的戲曲節目等。這些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的節慶活動能進一步結合荊坪古村特有文化質感,引起人們對荊坪古村地域文化、自然環境的認同度,體驗到城市生活中從未體驗過的新鮮感,同時對游客潛移默化地起到教育作用,強化旅游者的旅游體驗,進一步讓旅游者對節慶形成良好的認知和情感依戀。同時,結合古村豐富的文化元素可以加大力度開發文創產品,打造品牌文化,提高荊坪古村文化景觀的辨識度,在旅游開發的同時拉動農副產品的銷售增長,打造一個集吃、住、游、行、娛、購于一體的經濟景觀綜合體[4]。
3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人們極為關注鄉村發展問題,如何利用鄉村自身特色解決發展問題已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本文以荊坪古村為例,遵循生態性、獨特性、整體性的原則,綜合聚集荊坪古村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特色資源等諸多優勢,并將荊坪古村的農業與生態發展、文化開發、科學技術相結合,賦予農產品和農業生產過程以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維持景觀獨特的魅力,為未來鄉村景觀農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劉洋,黃國林,曾斌,等.鄉村休閑旅游中景觀農業的分類及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9(1):121-122,129.
[2]丁丁,張耘.荊坪古村[J].建筑與文化,2012(6):126-127.
[3]朱翠萍.生態農業循環技術模式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8(14):214-215.
[4]單福彬,王剛,馮紅英.基于旅游體驗的農業節慶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5(8):139-142.
作者:劉俞含 李傳科 謝靈 李陳貞 單位:懷化學院風景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