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保險助推產業振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通過對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蘭州百合保險試點現狀以及百合種植戶保險意愿的調研,探討地方特色產業保險對于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保障,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
關鍵詞:蘭州百合;農業保險;產業振興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黨的以來,黨中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貫徹執行。”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一切農村問題的前提。”我國幅員遼闊,極具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在鄉村振興中起著關鍵作用。許多地方政府和保險公司,為保障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推出了相應的保險產品,在實際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參與的當地政府、承保的保險公司,以及參保對象(種植戶)在實際操作當中仍然面臨很多不足和困難,需在具體工作當中進一步加以解決和完善,更好地促進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一、蘭州百合產業概況
蘭州百合是蘭州市最具特色的農產品之一,七里河區是蘭州百合的主產區,百合產業歷經四百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蘭州市百合主產區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支柱產業。蘭州百合對生態環境條件要求較高,適宜于旱作栽培,海拔2 200m左右,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氣候要求冷涼濕潤,晝夜溫差大。由于這些特性,蘭州百合適合山地種植,成為山區農民勤勞致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隨著種植效益的不斷提高,蘭州百合種植區域已經從傳統的蘭州市七里河區等地擴大到周邊的臨夏、定西等地,在青海、寧夏、遼寧、河北等地亦有種植[1]。2019年,七里河區百合種植戶在1萬戶以上,種植面積在3 333hm2以上,產量2.8萬t左右,產值5億元以上。蘭州百合適宜種植在南部高海拔陰涼地區,地塊分散且面積較小,地面農機操作無法規模化實現,生產主體以家庭留守人員為主,主力勞動力在農忙時間回家兼顧為主。主產區每戶種植規模在0.33hm2左右,產量每公頃在15t左右,生產成本每公頃在100萬元左右。
二、蘭州百合保險試點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蘭州百合保險試點狀況。為有效解決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百合減產、絕產帶來的農戶收益減少,因災返貧的現象,2017年,在蘭州市政府支持下,在蘭州市七里河區開展蘭州百合保險試點。每667m2保險金額為6 000元,保險費率3.5%,保費210元。其中市級財政補貼60%、126元,區級財政補貼20%、42元,農戶承擔20%、42元。在當地政府和保險公司的宣傳下,農戶們意識到了通過蘭州百合保險分散種植風險這一有效途徑。大多數種植戶有購買的意愿,主要通過保險承保機構在村組宣傳購買和保險點購買或村委會以集體投保三種途徑購買了百合保險。在近三年的試點共承保戶數5 725戶,承保面積近2 000hm2,收納保費620.23萬元,受益農戶4 325戶,理賠面積1 433畝,理賠金額204.1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通過這三年的實施落實,以七里河區試點情況來看,未來在蘭州百合產區推廣蘭州百合保險,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還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1.當地種植戶保險意識缺乏,把政策性農業保險視為商業保險。現在蘭州百合種植戶絕大多數年齡偏大,對于農業保險接受程度比較低,很多種植戶在無災情況下,不愿意參保;受災后,又把災害損失補助寄望于政府救助,沒有保險意識。即使投保,往往只是在獲得理賠受益后有繼續保險意愿,如果沒有理賠或者理賠數額偏小,則很容易斷保。在發生賠付的農戶中,36%對賠付金額滿意,64%認為賠付額不足以滿足其損失,目前試點的蘭州百合是成本保險,主要覆蓋成本,而農戶則以市場價格衡量,兩者賠付差距較大。還有部分農戶把保險公司作為政府救濟部門,設法向保險公司索賠,造成保險公司勘驗理賠費用上升,保險公司承保意愿下降。2.農業保險公司人員短缺,對于農業保險運營水平有待提高。承擔蘭州百合保險參與其中有三家公司,其中只有一家堅持。作為保險承擔的保險公司對于特色農業險認識不足。第一,對于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工作量認識不足。其中一家認為只是整片或整鄉承保,對于農村分戶經營,地塊分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承保理賠沒有準備,造成面對實際大量工作量難以承擔。第二,對于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風險認識不足。有的保險公司在接觸到百合保險時認為百合生長周期長,風險大。由于作物具有一定自然恢復,長周期不一定是高風險,從實際理賠來看,也是如此。第三,對于人員激勵不夠。相對而言,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的服務對象較為分散,距離遠,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對較大。保險公司對基層從業者缺少激勵,導致人員流失,工作連貫性差。3.不同部門之間協調不暢。在很多地方將特色農業產業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在實際當中監管工作面臨多頭管理,地方金融辦作為保險行業的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監管,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又屬于農業保障范圍,推進主體往往是農業部門,從資金來源來看,財政部門是支持的主要力量。所以在實際當中,保險公司要牽涉以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部門,往往是各有各的要求,消耗大量工作精力。
三、建議
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保險的進一步發展應當著眼于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角度,從推進優化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保險公司的積極性,全面帶動從業者參與其中,從而實現保險和產業的良性互動。
(一)強化從業者保險意識。多方位宣傳,通過利用微信、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為從業者(包括農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龍頭企業)講解保險知識、參保形式、賠償標準、責任范圍等相關內容,調動農戶參保積極性。將理賠流程在村務公開欄公開,讓其明明白白參保,清清楚楚理賠。要針對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的特點和農民群眾的需求,采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不斷增強廣大從業者的保險意識,努力擴大保險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
(二)充分調動參與方的積極性。1.建立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承保公司、種植戶代表聯席協商制度。在目前積極利用大數據、遙感監測數據等,在地方政府牽頭下,地方金融辦、農業農村局、承保機構、保險標的所有者、整體推進、實現共贏,即在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下,以保險標的的所有者為中心。通過平臺,把風險補償機制與農業產業振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農業保險與推進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在一起,既解決承保保險公司業務人手短缺、農業知識缺乏、理賠經驗不足等難題,又利用基層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人力資源優勢,促進建立“防賠結合”的地方特色農業保險機制。2.充分調動保險公司積極性。一是對承保保險公司給予適當業務費用補貼。針對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保險業務費用成本高的特點,可以在實際當中在考慮所在地當地政府的財力狀況,當地政府可以考慮在保險額定補貼以外給予相當于政府購買服務的費用補貼,以提高承保保險公司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2006年《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特別提出要“對保險公司經營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適當給予經營管理費補貼”。對于那些遠離市區、農村留守老人為主、地方特色農業保險業務開展比較困難地區,可以采取地區間差異化補貼,鼓勵其發展。涉農保險機構應積極發展面向農業、農村的各類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二是承保保險公司給參與其工作的員工適當的激勵。在同一公司考慮在同等工作量下員工薪酬應該維持在合理水平之類,適當向艱苦地區員工傾斜。
(三)建立完善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保險管理體制。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保險既有統一的一面(各地均有地方特色產業)又有其獨特性(地方特色),因此在整體推進中,應該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毫無疑問,當地政府是地方特色保險的關鍵環節和助推器,應該科學制定地方特色產業保險,使其政策具有可操作性,鼓勵特色產業從業者購買地方特色產業保險。建立地方金融辦和財政、農業部門聯席制度,減少部門間的信息不對稱。
作者:梁旭東 畢春輝 單位:蘭州市七里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蘭州市七里河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