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電商物流與縣域特色農業產業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已成為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本文結合甘肅省農業產業發展現狀,以縣域鄉村地區為研究對象,從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融合發展方面,探究振興縣域鄉村經濟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電商物流;融合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電商物流融合能夠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農村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電商物流融合已經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并且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甘肅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省,近年來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條件,著力打造區域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按照全省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地方性特色產品三個層次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推動農業特色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甘肅現已初步形成以定西為主的馬鈴薯種薯及商品薯生產基地,以定西、隴南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以平涼、慶陽、天水、隴南為主的蘋果生產基地和以慶陽為主的瓜籽、小雜糧生產基地,以河西走廊、沿黃灌區、涇河流域、渭河流域、徽成盆地為主的五大優勢蔬菜產區以及以河西走廊為主的雜交玉米、瓜菜制種、釀造原料生產基地及以蔬菜、枸杞、人參果、葡萄、食葵、蜜瓜等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這些特色農業產業都分布在縣域以下的鄉村地區,產生了“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難等問題,如何有效推進縣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實現“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對甘肅省整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新的形勢背景下,探索縣域電商物流的融合發展是振興鄉村經濟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效出路。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電子商務。從廣義角度來看,電子商務是指對整個貿易活動實現電子化。相對于傳統的商業活動而言,電子商務是指商業活動通過電子方式進行,它利用現代通信技術進行數據交換和處理,包括音頻、視頻、文本等。電子商務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包括數字貿易、數據傳輸和電子支付等,也包括電子證書、身份認證、數據加密、電子簽章等安全手段。它實質上是傳統的商品或服務實現了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參與交易的各方不進行見面交易,而是通過電話、傳真、網絡等任何不直接接觸的手段進行商業活動,是電子商務區別于其他商務形式的主要特征。而以網絡通信、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等為代表的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應該是電子商務的技術特點。
(二)農產品物流。根據2001年8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和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結合農產品運銷特征,把農產品物流界定為: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實現農產品價值而進行的農產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經濟活動。它包括為高效率、高效益的農產品及其信息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而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具體來說,農產品物流就是農產品的運輸、儲存(常溫、保鮮和冷藏)、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環節的有機組合。包括一系列物質運動過程、相關的技術信息組織和處理過程以及各個環節上的物流管理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創造了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部分加工價值。通過對農產品物流的概念進行界定,我們發現農產品現代物流從生產到消費包括多個環節,把農產品從生產、采摘、分類、包裝、加工、儲藏、運輸,到配送、銷售等環節快速有效地整合起來,可減少農產品流通中的價值損失,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從而大大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在縣域以下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借助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農產的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上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加快農產品的流通速度、減少流通損耗、降低農產品的成本費用,提高農民的收入,能夠快速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二、甘肅省縣域電子商務物流行業發展建設
(一)政策環境極大改善。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甘肅省的電商物流的發展的政策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自2015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2016—2020)》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甘肅省緊跟國家形勢先后出推出了《甘肅省關于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的意見》《甘肅省通道物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甘肅省市縣鄉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甘肅省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隨著這些政策的相繼落實,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將會得到快速推進和重大發展。
(二)網絡布局不斷優化。甘肅省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和加大通道物流的戰略布,物流網絡布局大幅優化,極大提升了物流中轉能力和增強了的通道物流樞紐功能。在拓展方位上,沿隴海、蘭新線的西向通道,沿蘭渝線的南向通道,以及包蘭、蘭青、青藏線,構成了橫貫東西、連接南北的商貿物流大通道。從節點城市看,蘭州國家級流通節點城市,天水、酒泉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以及甘肅的平涼、慶陽、金昌、武威、酒泉、嘉峪關等地區級流通節點,成為支撐甘肅商貿流通的骨干節點。從物流基地看,以發展綠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和國際物流為重點的張掖基地,發展有色金屬、化工產品和居民消費品物流為重點的白銀基地,發展馬鈴薯、中藥材、工業原材料物流為重點的定西基地,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物流為重點的隴南基地,發展清真食品加工、民族用品、日用品銷售物流為重點的臨夏基地,發展農畜產業和產品物流為重點的甘南基地,構成商貿物流的市場支撐。甘肅省農業極具特色優勢,草食畜、優質林果、高原夏菜、馬鈴薯、中藥材、現代種業以及戈壁農業是甘肅農業的重要支撐,圍繞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居民消費升級、保障食品安全和脫貧攻堅,甘肅省加快發展現代電商物流業,著力健全完善市縣鄉農產品物流體系。從市場建設看,加快中藥材產地市場、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建設,如《甘肅省市縣鄉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20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從物流體系看,要加強冷鏈物流、商貿園區建設。要求每個市州完成大型商貿物流園區與三大國際陸港、三大國際空港、六大商貿物及國內商貿物流基地有效銜接。從物流配送看,重點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推動農村物流配送資源整合,如“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農軍對接”“農餐對接”等。
(三)流通服務快速發展。隨著“互聯網+交通”的深入發展以及商貿流通網絡布局的大幅優化,甘肅省流通服務呈現出加快發展態勢。從大數據看,商貿流通將和大數據結合,形成功能齊全、智慧互聯的一站式商貿物流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從物聯網看,商貿流通有望加快普及條形碼、電子數據交換、全球定位系統、無線電射頻、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等信息技術,促進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銷售商的全流程信息共享。從電子商務看,物流配送將繼續推進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村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網絡營銷和訂單農業發展,提升快遞物流配送能力。物流配送服務的快速發展必然帶動與之配套的管理體制的深刻變革,以使兩者之間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從農產品檢驗檢測看,將加強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農產品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門監督抽檢與第三方檢測相配合的檢驗檢測制度。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看,將推進原產地追溯管理。從市場信用體系看,將推動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信用記錄建設,形成違法違規行為“黑名單”制度,實現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四)市縣鄉三級物流體系初步形成。隨著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的發展,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快速增長。據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數據,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從2014年的13.5億元增長至2017年26.74億元,并持續保持20%左右的增長速度,這充分說明甘肅省要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促進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從物流基礎設施看,目前甘肅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1.39萬公里,實現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7.96%,已經具備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的路網基礎。從電商服務網絡看,在電商扶貧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甘肅省已建成75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實現了貧困縣全覆蓋,占86個縣區的87.21%。建成1159個鄉級電商服務站,其中40個深度貧困鄉建成33個。建成5375個村級電商服務點,覆蓋了50%的貧困村。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初步成型。從農村物流體系看,甘肅省正加快建設縣級農村物流中心,升級改造建設鄉鎮農村物流服務站,打造上接縣、下聯村的農村物流中轉節點,加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相關單位物流資源與電商、快遞等企業的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共享銜接,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基礎設施網絡。因此,總體來看,市縣鄉三級物流體系初步形成。
三、甘肅省縣域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縣域以下的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環境建設落后。從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發展看,甘肅省縣域以下的農村地區的網絡環境建設薄弱,在網絡技術、網絡管理、資費水平、通信速度、網絡安全與保障等方面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從農村現代物流建設發展看,物流配送基礎設施關乎物流配送的成本。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近年來甘肅省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2017年建成農村公路1.17萬公里,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瀝青(水泥)路,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100%和95.6%。但甘肅土地面積較大,地理環境較為復雜,農村人口居住較為分散,農村公路的規??偭俊⒙肪W密度和路網效率對于滿足農村人口出行和促進農產品輸出都較為不足。在運輸設備方面,農村運輸車輛以小貨車、面包車、三輪車、摩托車、卡車為主,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甚至主要依靠驢車、馬車作為農產品和農用物資的運輸工具,由于農村缺乏大型冷庫以及冷藏車輛,運輸效力差,農產品損耗率高,物流成本高。在物流網點的建設方面,縣鄉村的物流配送中心、節點、服務點較少,造成物流配送效率低下。
(二)縣域以下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隨著我國向數字經濟和智能制造轉變,作為經濟運行關鍵環節的電商物流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甘肅省農村電商物流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特別是物流資源較為分散,市場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服務水平整體不高,農村物流的規范化、集約化、信息化程度較低。即便是較為大型的物流企業,條形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倉庫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技術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率也不高,這說明加快電商物流信息化的發展不僅在于培育和壯大電商物流企業,也在于提高電商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意識和能力。隨著《甘肅省市縣鄉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落實,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程度將會得到較大提升。該方案提出,要立絲綢之路信息港及商貿電商物流數據交換平臺,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物流資源信息主要集中區為載體,搭建省農產品電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打造功能齊全、智慧互聯的一站式農產品電商物流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實現省內、國內、境外電商物流信息共享。
(三)縣域以下的農村電商物流專業人才緊缺。隨著物流業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的轉變、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以及冷鏈物流建設的大力實施和農村縣鄉村物流服務體系的完善,農村物流配送將不僅是體力活,更多的是技術活,農村物流配送專業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大。由于甘肅農村市場經濟不活躍,物流配送體系建設較為滯后,加之村青壯勞力外出打工,地方政府對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的不重視等多種因素,甘肅省農村物流配送專業人才較為缺乏,迫切需要加強培養和培訓體系的建設,加快培養能滿足農村物流信息化發展需求的物流配送專業人才,夯實農村電商物流的人才支撐基礎,為脫貧攻堅戰略和通道物流產業強基固本。
四、探索電商物流融合發展促進縣域農業產業發展策略
(一)培育和壯大農村物流市場經營主體。培育和壯大農村物流市場經營主體,是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促進農產品內需和外貿發展的重要路徑。農村物流市場經營主體過散、過弱、過小就會擾亂農村物流市場秩序,阻礙物流服務水平提升,導致農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是支持和引導農村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支持和引導農村物流企業與城市物流企業和新興物流企業開展合作與資源共享,通過引進、重組和扶持等方式帶動農村物流企業做大做強。二是鼓勵農村物流企業兼并、加盟整合農村小微物流經營戶,促進規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的物流經營方式發展。三是促進農村市場經營主體的集約化、規?;ㄔO,著力優化農村物流供應主體的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生產企業的培育和扶持,通過壯大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程度,改變農村過于分散、質量低下的種養結構,在源頭上促進農村物流的壯大和發展。
(二)不斷提升農村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改變農村物流配送散、弱、小的局面,讓信息和數字多跑路,讓人員和車輛少跑路,不僅能有效降低物流空載率,延長農村公路使用壽命,也能縮短農產品的流通時間減少損耗率,促進物流經營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降低整體物流成本。一是加快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服務體系建設,整合物流、電商、供銷、郵政等多種資源,加強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和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著力提升農村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水平和降低農村物流配送的整體成本。二是積極支持和推動物流企業對物流網、冷鏈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倉庫運輸產業鏈管理技術的應用,加強龍頭物流企業對倉庫、托盤、儲運標準化的建設和應用,提高農村物流配送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三是做好物流企業、農村物流配送中心、大型農貿批發市場與大數據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使內貿、外貿相互補充,農產品生產和城市消費相互促進,構建起促進物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信息數據大網絡。
(三)大力推動產銷銜接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產銷銜接在促進農產品供需平衡、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品供給質量、增加農民受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解決農產品雖產得出,但產不好、賣不掉、賣不好的有效途徑。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于滿足農村居民消費需求、實現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著重要作用,促進農村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的協同發展能有效提升農村物流配送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大力發展農商互聯,把農產品流通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農業、產銷一體等創新方式有機聯系起來,大力發展農批、農超、農社、農企、農餐等產銷銜接模式,實現產品與需求、流通與銷售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二是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通過電子商務大數據平臺,精準分析農產品品種、質量和價格的地區需求,以市場需求來改變產業結構,實現農產品產銷的精準對接,更好地優化農業的生產和流通的過程。同時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加大市場宣傳,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收入增長。三是大力促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扶持貧困地區的特色優勢農業發展,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品創新扶持力度,鼓勵快遞物流企業、農業合作社和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利用電子商務大數據優勢,推動農產品供應鏈、物流服務鏈、城市需求端的有機結合、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耀龍.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電商發展研究[J].當代農村財經,2019(02).
[2]吳俊紅.電子商務背景下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商業經濟,2017(06).
[3]楊柳.大數據時代貴州電子商務發展及快遞物流服務項目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4(14).
[4]胡桂成.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6(13).
[5]衛宗超.互聯網環境下農村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運營服務機制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05).
[6]華慧婷.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生態圈形成路徑探究[J].品牌研究,2018(03).
[7]甘肅省人民辦公廳.甘肅省人民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市縣鄉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Z].甘政辦發[2018]109號,2018-7-2.
作者:熊政力 單位: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