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關系,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農業大國之一,隨著我國新型農業政策的實施和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加速了我國農業戰略進程的發展。如何進行農村產業的融合,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而改善農村人民的生活條件水平是我們當下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如何進行產業的融合,不僅要靠區域品牌產業的帶動,還要進行探究其它新型農業產業融合方式。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農村產業的融合;區域品牌產業;多種農村產業方式融合
1農業產業化的政策內容
從1994年開始,國家農業部門出臺規定,農村綜合開發產業化主要任務目的是通過對地方農業產業化和區域品牌產業等主體的扶持,把一個農產品升級成一個系列,具有生產、加工和流通的完整產業鏈,延長農業產業化的鏈接,從而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調整,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是促進農民多收多產,建設現代農業的必要途徑。目前,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產業化高度重視,各種類型的區域品牌產業經營組織大幅增加,各種區域品牌的興起,帶動了農民經濟的增長,加速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1]。
2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根據我國中央一號文件的明確指出,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我國農業的首要發展任務。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指以農業種植為根本,通過產業之間的聯合與集聚,通過技術的普及和體制的創新,把資金技術進行跨界配置,使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的加工出售和餐飲、銷售產業進行結合,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而促進農業產業鏈的擴大和產業范圍的增加,最終使農民收入增加。外在表現形式上大多數是以農業種植為基本,然后建立農產品加工廠和農產品直營店,發展農業旅游等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農產品的種植、加工和銷售業的融合,是一種政策主張,加速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2]。
3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緊密聯系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農業產業化二者發展的基本都是農業,而農業產業化發展主體是通過對農業區域品牌產業的關注與發展,鼓勵其建設示范性生產基地,從而帶動其他農民種植生產,提升經濟收入,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主要是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而建立健全農村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的基本價值,從而讓各個環節的農民提高收益。通過各個地區的實踐表明,農業產業化是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可以是通過一個區域品牌產業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也可以是通過多個不同的區域品牌產業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前者風險較高,后者均攤風險,風險較低。
4多種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并存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方式大約有以下5種:(1)農業內部融合型:通過培養和加工果苗、種子,加強產品的價值和建設專加工的原料基地,推進農業內部的緊密協作,加快農業一體化的發展方式。(2)農業產業鏈延伸型融合:培養區域品牌產品,增強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區域品牌產品的精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提高產品的附加屬性。(3)產城融合型:通過城市的建設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將農村第一產業向城市第二、第三產業推廣,帶動加工、推廣、運輸、餐飲等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產地和城市的融合,兩者共同發展,共同進步。(4)農業功能擴展型融合:加強農業產業鏈的拓展,向醫藥、旅游、文化和教育等行業進行融合,根據本地區的品牌產品,發展創意農業、農業主體園林等,還可以轉型發展農家樂、特產基地、休閑漁村等,通過農業和旅游業的大力結合發展,打破傳統農業發展,使農產品的文化價值得到提升。(5)先進技術對傳統農業的融合:隨著農業生產設備技術的發展,農業管理變得簡單。還有目前實體店轉電商平臺銷售的推廣,農產品可以轉型為線上預訂、在線銷售、結算后快遞發貨的銷售模式,這是傳統農業和新型銷售手段的結合,是對第三產業的融合,加快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5結束語
根據實例研究分析,通過調整農業產業化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方式,發揮大型地方品牌產品的帶頭作用,大企業帶動小企業,小企業帶動種植戶的方法,加快農村第一產業和第二、第三產業的結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把各個環節的人們聯系起來,從根本上大幅提高每個環節人們的收入,加速國家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微薄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國祥.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關系探析[J].中國國情國力,2017(02):49-51.
[2]溫淑萍,郭淑敏,王秀琴,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探析[J].寧夏農林科技,2017,58(12):83-87+99.
作者:趙洋 黃萬猛 劉水鏡 高建立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