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農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從事農業生產這一項較為辛苦的工作。加之農業生產靠天吃飯,隨著我國生態環境逐漸被破壞,越來越多的惡劣天氣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收獲情況。辛苦的工作、沒有保障的收入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發展。為了保證廣大農民的利益,不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有效的農業保險十分有必要。農業保險的推行目的是為廣大農民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避免付出一年的辛勤勞動還出現虧損的情況。本文介紹促進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具體方法,以期可以為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農業保險;經營模式;政策保障
保險行業興起于國外,近幾年間才在我國發展起來,由于最開始人們對于保險持有一種抵觸心理,導致保險行業的發展情況并不理想。隨著我國農業發展各項問題的出現、扶貧政策的不斷完善,農業保險已成為我國農村扶貧的一項新興政策。但由于農村地區較為偏遠,宣傳不到位、保險用語較為專業,農民理解不到位導致農民對于農業保險存在諸多的誤解與偏見,導致農業保險施行較為困難。如何有效推行農業保險,已成為我國政府相關部門與保險公司共同關注的問題。
1對農民進行專業的農業保險知識宣傳
農業保險能否健康良好發展,主要取決于我國農民的購買意愿與購買情況。只有購買量達到一定程度,保險公司才能將這部分資金進行有效的運作,當出現自然災害時有足夠的資金對農民進行賠付。但是,在我國農村等偏遠地區,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與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于保險的認識十分匱乏,絕大部分農民不了解保險的真正意義及如何使用,有些人甚至認為保險等同于傳銷。由于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天災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所以認為參與保險只不過是白白交錢。還有一些人認為既然參與了農業保險,那么就必須能通過保險賺錢,否則參與保險就毫無意義。針對上述情況,最重要的是要對農民加強農業保險知識的宣傳,使農民真正明白農業保險的好處,從而主動、自愿參與保險。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在農村各個顯眼的地方張貼海報,宣傳農業保險活動及國家相關政策;②利用村內的廣播在農閑時演講宣傳;③效果最好的是派遣專業人員到農村進行現場宣講,在當地開設專門的咨詢部門,為農民解答一些較為難懂的問題[1]。不管采用哪一種宣傳手段,都要保證宣傳用語簡潔明了、通俗易懂,避免出現大量的專業性術語造成農民不易理解。
2政府部門不斷完善相關法案與保障制度
任何工作要想良好、有效地開展,都需要擁有一套完善的公平合理的規則與法案作為依據。由于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時間較短,各方面的法案與保障制度仍不完善,很有可能出現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或有人惡意利用保險漏洞的情況出現,為了避免這類惡劣情況的發生,政府部門相繼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相關法案與保障制度。在國外,很多國家已經擁有了很長時間的農業保險運作經驗,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成功。我國農業保險立法可以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作為參考,但是由于國家性質的差異以及農業地位的不同,我國并不能生搬硬套別國的法案,而是需要根據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對法案進行合理的改進,以保證所設立的法案最大限度地適應我國農業現狀,利于我國農業發展。
3設立專門的農業保險業務辦理通道,縮減業務辦理手續
傳統的保險行業在傷害認證、賠款賠付等工作中需要辦理的手續較為復雜,且工作效率較低,需要進行多項認證以及具體情況的確認,通常很長時間都得不到有效的賠付,這也是影響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原因之一。另外,保險賠付需要填寫大量的認證表,大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加之認證表內容較為類似,很有可能出現錯填、漏填的情況。由于農村與城市距離較遠,農民往來于農村與城市之間較為困難且會耽誤大量的工作時間。有時為了一項保險需要往來多次,這就導致較多農民不愿積極辦理農業保險。為了有效解決這一情況,首先應在適宜的地區設置專門的業務辦理窗口,可以及時為農民辦理相關賠付業務,既保證辦事效率,又不會占用農民的勞作時間。其次應對保險賠付中較為雞肋的手續進行簡化,簡化農民的辦事流程[2]。同時,應配置專門的人員,為農民講解各類型表格的正確填寫方法,保證表格填寫的正確率,提升工作效率。
4出臺更加合理的優惠補貼政策
4.1制定保費補貼政策
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促進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從國際上看,凡是農業保險搞得較好的國家,政府都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如實行免稅政策,對保費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政府出面制訂和實施農業保險計劃等。
4.2制定經營管理費補貼政策
綜合我國國情,考慮到農業生產的分散性、風險勘查的復雜性、農險公司經營成本高等特點,我國還應借鑒國際經驗向經營農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提供經營管理費補貼。從國外立法來看,農業保險的補貼分為2個方面:一是由政府提供一定比例保費補貼,二是由政府向農業保險經營者提供業務費用補貼。
5政府設立專門的農業保險基金以應對巨大天災造成的損失
農業生產風險不同于一般的經濟風險,一般的公司經濟風險可能是由于個人操作失誤、公司決策問題而引發的。農業災害的最大成因為天災,干旱災害、洪澇災害、病蟲害等都是導致農業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農業災害,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戶或幾戶受災,而是整個受災地區的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農業災害損失嚴重,對如此巨大的災害進行賠償,很有可能消耗掉保險公司全部的資金。為了保證農業保險的健康發展,保障保險公司的效益,政府部門應針對特大型農業災害設立災害賠償基金,以幫助保險公司完成農業災害賠償。農業巨大災害基金的組成有以下幾個部分:從農險公司無大災年份農業保險保費節余滾存中抽出一部分,農險公司的稅收減免部分,從防災、減災和救災專項支出中與農業保險服務標的相對應的資金中抽取一部分,每年從國家的糧食風險基金中抽取一部分[3]。在平常無災年份,可以使用其中一部分基金來進行周圍水庫的修建,以應對干旱年份缺水的情況;還可以進行危險水系堤壩的修筑,以防止降雨量過大而引發的洪澇災害;還應針對每一地區常發的病蟲害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并根據當地檔案記錄的數據研究各類災害發生的時間規律,在災害發生之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避免災害發生時措手不及。
6結語
經過經濟學家的研究與不斷改善,農業保險在保證農民經濟利益方面有十分顯著的作用。但由于農民思想的局限性以及農村地區較為偏遠,開展相關工作較為困難,所以導致農業保險的實施并不順利。只有不斷地對農民宣傳相關規定、增設政府辦事部門、優化相關經濟補貼,才能使農業保險在農村地區更加繁榮地發展,使我國農民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國農業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謝瑞武.充分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用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以成都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為例[J].西南金融,2014(11):7-9.
[2]庹國柱,王克,張峭,等.中國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制度及大災風險基金規模研究[J].保險研究,2013(6):3-15.
[3]周穩海,趙桂玲,尹成遠.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影響效應的實證研究:基于河北省面板數據和動態差分GMM模型[J].保險研究,2015(5):60-68.
作者:羅輔君 孫特伍甲 單位:富順縣互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美姑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