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設與國家政治、經濟建設密切相關,是我國民生建設的基礎工程,隨著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要求水利工程進行升級與完善。生態強國的目標建設,生態水利的未來發展趨勢,都為水利工程的環境管理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文首先對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簡要概述;其次,對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最后。針對其現存的問題進行合理優化對策的提出。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
現代化社會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的社會生產以及人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全世界的發展趨勢,黨的十八大召開,確立我國新的生態強國建設發展目標,對民生工程建設提出新的指導觀念,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期間,如何優化其環境管理水平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針對其環境管理的發展特點、現存問題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的優化對策。
一、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概述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重要基本國策,在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各項工程的環境管理優化,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為社會生產、農業灌溉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帶來極大的便利,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環境管理的重視,首先是國家生態強國目標建立的要求,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措施,對于水利工程環境管理原則國家已經制定出關于環境保護與水土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工程建設期的環境管理是政策、規章的落實措施;其次,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是不可忽視且不可逆轉的,需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期不對原有的生態環境產生破壞是工程建設的底線;最后,從時間上看,水利工程的建設具有建設周期長,但使用周期更長的特點,在進行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對于環境造成的傷害,將會在日后的水利工程應用過程中逐漸顯現,因此必須要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期間進行環境管理的嚴格管控,排除一切生態破壞風險。
二、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的特點
1.管理復雜性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具有的特點是工程建設周期長、工程任務量大且集中、工程建設的人員涉及過多、占地面積較大、施工設備較多等多方面的特點,這些特點為工程附近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為工程建設期的環境管理帶來不可忽視的復雜性。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涉及到的環境管理目標既包括短期的工程設施建立、拆卸、噪音、粉塵、廢渣等短期環境影響管理,還包括工程建設將對附近水域以及生態造成的長久不利影響管控。
2.管理具有局域性
全國的水利工程建設特點具有地域性的差異,在建設期的環境管理過程中也存在著操作上的局域性,不同的水利工程對附近的生態環境影響、附近的居民社會環境影響具有差異性,環境管理涉及到的干擾因素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差異。在這樣的差異性影響之下,對環境造成的有利與不利影響也有眾多的不同之處,因此,水利工程建設的環境管理具有局域性,需要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3.管理具有多樣性
在水利工程建設期的環境管理上還具有多樣性,環境管理的實施手段具有多樣性,其中包括:法律手段,是指對環境管理的立法與執法管理,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文來進行環境管理的強制性管理手段;行政手段,是指在對工程涉及到的環境保護政策、標準與技術上的規定與指令性管理;經濟手段,主要是指對水利工程建設中損害環境的企業進行嚴懲,對積極進行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施工企業予以獎勵;技術手段以及宣傳教育手段等多種不同的實施措施。水利工程的建設期環境管理過程中,通常來說,都是多種管理手段交叉應用,通過不同管理手段的結合來強化工程建設的環境管理對策愈加完善與系統化。
三、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
1.環境管理力度弱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對于環境管理的實施力度不足是首要存在的問題。首先,政府部門缺少專業性的水利工程環境管理規章制度,不夠重視水利工程建設期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忽視環境管理的重要價值;其次,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水利工程施工單位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嚴重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環境管理程序在水利工程建設期間的缺失;最后,是社會各界對水利工程的關注都落在其質量管理上,缺少全民環保的意識。
2.缺乏系統化的環境保護體系
水利工程的建設期質量管理缺少系統化的環境保護體系,在現有的環境管理程序上,內容繁雜、混亂、具有不規范的缺點,在管理的細則中缺少對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噪音等影響,同時缺少工程建設期對大氣污染、水源污染等多方面的細節環境管理規定,導致在管理的過程中缺少規模性的管理程序、專業化的管理手段,嚴重影響環境管理的作用與優勢發揮,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不利于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與發展。
3.現場環境監管力度不足
水利工程建設期的現場環境監管力度幾乎形同虛設,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對于工程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處于忽視的狀態之中,現場監督管理的形式化不僅僅表現在水利工程建設的環境管理部分,同時對于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忽視,工程建設的現場環境管理完善程度將嚴重影響工程建設的每一步銜接效果,水利工程的環境管理承擔著保護與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重任,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與實踐措施應用。
四、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優化對策
1.加強生態水利宣傳力度,強化水利工程的環境保護意識
在水利工程建設期的環境管理優化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生態水利工程的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各界對水利工程環境保護的意識,加強公眾輿論在水利環境保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政府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對人類生存環境可能產生的重要影響,必須要讓人民群眾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與艱難性,促進社會全體成員參與到環境管理的監督任務之中。在水利工程建設期的環境管理意識提升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可能造成的或已經造成的不利影響進行宣傳與調查,提出明確的批評與懲罰,并進行及時的社會通告,提升環境管理的透明公開程度。通過樹立典型的方式來增強環境管理在施工團隊與人民群眾心中的認識,并針對已經產生環境負面影響的工程做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彌補工程建設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擴大環境管理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同時,需要加大在工程建設期的執法力度,維護工程建設的穩定,在進行環境管理的過程中強化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聯合執法行動,全面清除工程建設可能存在的生態隱患,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安全。
2.完善工程建設期的環境保護體系
水利工程建設期的環境管理優化對策需要提升對環境保護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提升水源污染的環境控制,根據國家標準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對施工隊附近的水域進行水源檢測;提升對大氣污染的控制,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做好粉塵排放管理,控制污染源頭,排查原材料在運輸與使用的過程中是否進行規范性的掩蓋;提升對噪聲污染的管理,根據國家的施工噪音管控標準,檢查施工團隊是否對可能產生噪音的設施進行降噪處理,排查工程建設對附近居民生活的影響;提升對廢渣、廢水排放的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廢物,對于廢物的排放是否符合標準,不可隨意丟棄,嚴格檢查工程建設過程中廢渣、廢水的排放對附近環境的不利影響;提升對水土流失以及亂砍亂伐現象的嚴格管控,在工程施工建設中,要提升對河道護坡的建設管理,防止水土流失現象的產生,加強工程建設中對附近植被的砍伐現象予以嚴格管控。在進行環境保護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多方面細節排查,并將應有的管理辦法進行聯合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與系統化。
3.提升建設期的現場監督管理功能
在新時期的水利工程建設中,對于環境管理的優化辦法,需要加強對現場環境監督管理的制度優化,建立現場環境監督部門,對工程建設的生態保護程度進行實時的監察,才能保障工程建設的生態保護程度。目前來說,我國的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設期都缺乏環境管理的監督程序,在其優化的過程中,可以與現場質量監督形成統一協調的體系,減小工程監督的繁瑣程度,建立完善的現場工程質量以及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與實行需要加強政府的宏觀調節管控能力,建立相應的考察標準,將工程建設對環境的破壞以及保護程度進行實時的記錄,面對不達標的工程必須予以重懲。在現場監督管理制度中為水利工程的企業以及施工團隊建立積分制度,工程建設質量與環境兩者相結合效果進行積分的累計,面對屢次不合格的工程項目,要對其工程建設團隊進行整治,對水利工程進行專業化管理。現場監督管理不僅僅應該存在于水利工程的建設期,還需要對工程前期準備以及工程最后驗收形成協調,促進水利工程的相關企業對環境管理引起足夠的重視,強化企業對生態水利工程的認識,不僅有利于水利工程的環境管理同時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可以借助新時期的管理水平推動水利工程建設企業創新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民生建設越來越進步,水利工程的建設也越來越完善,民生工程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國家、社會以及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員共同努力,進行工程建設的改革升級,以此促進我國民生建設,從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利工程中的環境管理優化需要針對其特點與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才能做到生態水利的進一步完善,才能保障生態強國目標的穩定有序開展,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進步。
【參考文獻】
[1]譚必美.淺論水利工程建設中加強生態環境管理的意義及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9(01):95.
[2]姜瑞霞.淺論水利工程建設中加強生態環境管理的意義及措施[A].中國標準化協會.第十五屆中國標準化論壇論文集[C].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標準化協會,2018:3.
[3]王占君.現代化環境下我國水利工程精細化管理建設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1):180.
作者:崔建平 單位:河南省濟源市布袋溝供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