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能源消費的環境效應思考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農村能源消費增長實現了迅猛的發展,在新形勢下農村的消費模式也進一步轉變。傳統的以生物質能源為主的消費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所呈現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這樣的情況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成為十分關鍵的制約因素。對此,需要進一步有效優化和完善農村的能源消費結構,切實體現出更加良好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進行更有效的應用,進而呈現更加良好的能源消費環境效益。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當前農村能源消費的現狀以及環境效應等相關內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農村能源消費取得可持續發展效益提供必要支持。
關鍵詞:農村能源消費;發展現狀;環境效應
一、概述
在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農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所涉及的居住環境也日益改善,在能源消費結構方面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以薪柴和秸稈為主的生物質能源地位進一步下降,對于商品能源的消費有越來越多的需求,其份額和比例也進一步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品能源的使用過程中,例如,針對煤炭進行使用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很多廢棄物,而這樣的廢棄物無法得到循環利用,進而導致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因為能源消費比較分散,基礎設施相對來說比較落后,進而導致廢棄物無法得到集中有效的處理,在這樣的情況下使農村的環境不斷惡化。
二、當前我國農村能源消費現狀分析
(一)商品能源消費現狀
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村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在農村能源消費等相關方面,在數量、品種、結構等一系列相關方面有了十分顯著的變化,商品能源消費所占據的比例日益增大,通過具體調研可以看到,商品能源的消費上升到首要位置,同時也成為主流的消費趨勢,與之相對應的生物質能源在農村的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日益降低,從消費部門的統計數據來看,當前我國農村在能源消費方面主要是通過相對應的商品能源對于居民自身的生活生產環境進行相對應的改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樣的需求比例也日益提升,由此可以充分看出,在當前我國農村能源消費量的增加中,絕大多數是因為商品能源消費的進一步增加和推動。在農村商品能源消費中所涉及的能源結構主要包括煤炭電力和成品油等,特別是煤炭能源的消費量,日益增多,與之相對應的消費總量占總比例的2/3,這和當前我國以煤炭資源為主的農村商品能源消費結構現狀保持一致。
(二)傳統能源消費現狀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絕大多數的農村能源結構中,大多數都是以傳統的非商品能源為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秸稈等相關方面的生物能源,在整體的農村能源消費中占據主流地位。特別是針對生活耗能來說,居民的家庭做飯、冬季采暖等都是通過直接燃燒秸稈或者木柴等為主,以此進行相對應的加熱取暖。在當前人們生活方式進一步改變和優化的背景下,這種非商品的能源消費結構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但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種傳統能源消費結構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其比例也在不斷減少,但是從總量層面來看仍然保持在平穩的狀態,因此在當前我國的農村能源消費結構中,它也是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農村能源消費的主要特點
從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行,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變化和改革創新,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得我國農村的能源消費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在能源消費總量方面有了迅猛的增長。在增長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除了傳統的生物質能源在發展過程中保持比較持續穩定的發展狀態,在其他的商品能源的消費速度和消費規模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有了極大增加。
第二,在生產用能和生活用能等相關方面,往往出現著比例交替上升的情況。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0年,很多鄉鎮企業的經營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展,由此使得農村生產用能占總耗能比例也進一步擴大,在鄉村的居民生產生活中,通過各類生產用能的增強,使生活耗能進一步增加,同時和生產用能在增效增速方面也保持一致。
第三,在農村的能源消費結構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世紀90年代,商品能源消費逐步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在煤炭、電力、成品油等相關方面所涉及的商品能源消費增速進一步擴大,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各類液化石油氣等具備應有的資格認證和標準,進一步結合具體的城市屬性,進而確保能源結構在農村能源消費體系中得到充分的融合,成為關鍵性的組成部分,在實踐的過程中切實應用。
三、農村能源消費的環境效應研究
從整體情況來看,通過具體調研可以看到,當前我國的農村能源消費之中所涉及的主要消費內容是煤炭、電力、成品油等相關商品能源,并且在實際的發展和應用過程中所涉及的比例也進一步提高。在各類能源消費中,煤炭是最為核心的商品能源,在煤炭的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相關方面的有毒有害氣體,所涉及的廢棄物數量十分巨大。與城市和工業煤炭消費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在農業的能源消費環境整治過程中,并沒有系統完善的控制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在污染排放等方面往往沒有加大質量管控力度,因此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從根本上有效做好有毒有害氣體的優化排放,確保其得到高質量的可循環利用的處理,進而為農村環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有更為顯著的發展動能。具體來說,農村的能源消費環境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能效相對來說比較低下,造成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通過具體調研可以看出,在農村居民的能源消費過程中,因為相對應的利用方式比較落后,相關設施設備不夠健全完善,因此導致能源的效能不能得到顯著提升,相對來說比較低下,在燃料燃燒的過程中,所涉及的能源消耗量十分巨大,同時進一步加劇環境污染問題。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某些傳統農村居民在非商品能源消耗過程中往往沒有高度重視能耗的降低和相關設施設備的有效應用,進而嚴重限制能源消費過程中的環境效應和環境保護力度,在當前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所涉及的環境支持和環境作用并沒有得到切實的提升,不能充分滿足居民生活要求。因為設施設備和環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充分滿足居民的能源消費的客觀需求,所呈現出的生活生產用能也無法得到顯著提升,生活用能成本甚至高于城市居民,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農村的能源利用效率一直比較低下,不能呈現出良好的環境效應和實施效果。
(二)能源的消費方式相對來說比較落后
在新形勢下,針對農村消費者能源消費方式來說,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并沒有充分做到與時俱進,特別是針對煤炭消費者來說,在實際的采購過程中,往往缺乏足夠的采購技能,不能掌握相對應的方法,對于相關指標參數不能進行有效的識別和判斷,相關技術和方法相對來說比較落后,由此導致大范圍內的農作物秸稈被直接燃燒等,并沒有充分解決和資源化處理,燃燒之后留下很多的草木灰,未作為農家肥進行耕地,不能滿足家庭的客觀應用需求。同時,在實踐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商品能源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導致秸稈燃燒以及飼料所應用的一體化肥化體系不能有效構建,在采暖的過程中以煤炭為主,但沒有對其進行充分的燃燒,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不能得到高質量的利用和處理,因此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進一步加重。同時因為這種煤炭的利用率相對來說比較低,所以相關單位所涉及的微熱值要高于城市,這樣的情況導致農村的社會經濟和公平公正發展造成嚴重影響。除此之外,因為農村居民的燃煤中顆粒物以及污染物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因此導致室內環境污染問題進一步加重,這對于環境保護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在能源結構中,煤炭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煤炭有著十分顯著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特征,這樣的情況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項目要求和環境友好型的理念,因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因為相對應的能源利用方式比較落后,缺乏足夠的能效和應用標準,進而導致很多殘余物、排放物,在農村的生產生態系統的優化完善過程中呈現出十分嚴重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秸稈的應用過程中有比較大的優勢,但是在農村地區的生物質能不斷豐富和完善的背景下,這樣的方式已經不能充分做到與時俱進,無法適應現實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有效采取更持續利用的方式,從供應商角度滿足農村地區的消費者需求,真正意義上有效實現節能環保,對于農村的基礎設施、農村環境進行更充分的改善,進而使整體工程因為氣候變化方面的適應性和高效性,使整體的應用手段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有更為顯著的個性化特征,進而為農村相關人員更有效地應用自身選擇的能源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此可以更充分地體現出農村環境的有效改善,在更大程度上推進鍋爐燃燒質量的提升。
(三)在能源消費過程中無法充分滿足農村的能源消費需求
在當前我國農村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于能源,特別是商品性能源有越來越多的需求,其需求增長趨勢特別顯著。但是在滿足能源需求的基礎之上,往往采取的仍然是傳統的管理方式,在消費方式方面往往只是依靠傳統的秸稈或者煤炭,其使用量進一步增加,這樣的情況對于農村的能源消費,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在很多地區的農民往往用淘汰的生物質能來進行燃燒,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能源應用要求,使各項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在農村居民中,雖然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有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能源消費過程中并沒有足夠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導致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和破壞。在實踐的過程中并沒有結合實際更科學合理地應用農村觸手可及的可再生資源,在物質的循環利用方面,往往沒有進行更切實有效的優化和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導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物也不斷增加,規模日益擴大,此類情況對于農村環境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環境質量提升都會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導致農村能源消費的環境效應不盡如人意,不能充分體現出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效能,導致不同程度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在非再生能源替代常規能源的過程中,面臨嚴峻的挑戰和眾多壓力,因此在農村的能源消費結構之中,無法充分滿足農村地區的對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也無法有效實現能源結構完善和優化以及節能減排的工作目標的實現。
(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足
在農村能源消費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相關方面的溫室氣體,在這樣的情況下,針對可再生資源能源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推廣和應用的力度,以有效替代常規能源,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滿足農村地區。在新的形勢下,基于能源消費的客觀需求,要對于能源結構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通過新技術的作用呈現出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效果。在現階段有越來越多的地區都推行沼氣池,并且匹配與之相對應的設施設備和基礎設施,但也進一步導致環境效應問題出現,使廢棄物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無法得到高質量的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在熱水器等系統方面的應用過程中,往往無法呈現出良好的環境改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有效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能源綜合利用體系和利用模式,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有效優化社會農業生態系統的物質發展循環和發展模式,進而體現出更加良好的環境效益。所以,在農村能源消費的過程中,著重針對可再生資源進行相對應的開發和利用,這樣可以更有效地保護農村環境,營造出更加良好的有效適應環境效應和氣候變化問題的妙招或者方法,使農村的能源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使消費結構得到充分的調整,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環保,進而呈現出更為顯著的作用和價值。
結語
通過上文的探究,我們能夠充分看出,在當前的農村能源消費方面呈現出十分顯著的變化和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有效明確當前農村能源的環境效應,然后進一步應對和處理,充分做好相對應的環境友好型建設工作,切實提升能效管理水平,使能源結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同時要構建和有效落實低碳環保的能源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使新能源的能效水準得到切實提升。
作者:周勇 單位:綏化市北林區農村能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