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對策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經濟條件和生態環境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對于農村的環境問題來說,還需要提出較為直接的解決措施來對其進行有效地解決。具體來說,由于農村的發展模式和城市的發展模式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對于環境的污染程度也不同于城市。由于農村的生態環境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呈現出污染嚴重,治理慢的特點。從農村的發展形式上看,只有考慮到環境的承受能力才能夠不斷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進行改進。另外,還需要根據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戰略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然后集中精力來解決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
一、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
1.生活污染:
我國本身農村人口數量巨大,且在持續增長中,經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人們在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生活污水等不斷增加,但是由于農村人口的環保意識薄弱,未意識到該情況的嚴重性;且經濟條件有限,各個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不理想,使得固體垃圾隨意丟棄、生活污水肆意漫流,嚴重影響環境。另外由于資金有限、技術水平的限制等,村鎮的生活垃圾處理廠的數量、規模、設施、技術等,均無法達到現在農村的發展要求,加劇了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2.生產活動造成的污染:
農村的發展加快,其生產方式逐漸多樣化,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一是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現代農村禽畜養殖業由傳統的分散養殖逐步轉變為工業化集中養殖,禽畜糞便污染大幅度增加,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也造成了較大的污染;二是使用化學品不合理。為了追求高產,在農業生產中會使用大量的化學品,包括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等化學品,但是化肥的利用率較低,平均利用率不到50%,浪費了大量資源及資金,且會對土壤、水資源、大氣造成一定的污染。三是鄉鎮企業帶來的污染。經濟時代的背景下,鄉鎮企業發展較為迅猛,在數量及規模上均有較大的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布局不合理、工藝落后、技術不足、設備較為落后等,對于能源的消耗較高,且并沒有采取防污染措施,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3.城市污染波及到農村。
農村環境也受到了城市污染的波及,包括三廢污染等,已經造成了大量農田受到污染,而固體廢物的堆放也使得大量農田被占用、損毀,大氣污染也逐步擴散,水資源的污染更加嚴重,據調查顯示全國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積在全國總灌溉面積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7.4%,造成每年均有大量糧食減產,經濟損失巨大。
二、治理對策
1.強化鄉鎮企業管理。
對鄉鎮企業的管理,需要統一進行規劃,合理布局,并進行各項治理措施,把鄉鎮企業的產業結構、布局調整等和治理其造成的污染全面的結合起來,并執行到位,才能有效的改善其污染情況。首先應制定相關的標準,包括生產效率標準、污水排放標準、廢氣排放費標準、能源消耗標準等,對鄉鎮企業進行審核,達不到標準的企業需要將責令其限期整改,或者直接將其淘汰。達到相關標準的企業需要引導其集中于相應的工業園區,對其產生的污染進行集中控制,并結合環境保護的計劃要求,對其進行設備優化改造及技術升級等,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及排放,也能減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強化企業的生產效率,使之綜合實力更強,能夠更好的發展,吸納更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另外還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強化城鎮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理設施,做好綠化活動,美化鄉鎮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2.強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抓好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完善的排污管網系統,并構建垃圾清運、處理系統,才能有效的控制污染情況,改善環境,逐漸成為了農村污染治理工作的首要目標。但是由于農村經濟條件有限,在環境治理方面投入的資金不足,使得環境基礎建設達不到相應的標準,環境污染治理效果也不理想。該情況下,政府的相關機構需要對環境治理事業予以高度的重視,將其作為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中的重要方面來抓,利用各種渠道及不同的途徑,籌集資金,逐步提高環保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積極利用社會資源,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事業中,并可以將該項事業采用BOT等特許權方式進行運營,遵循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制定合理的價格征收標準,收取一定的生活污水費及生活垃圾處理費,充分利用各個方面的資源,強化環保基礎社會設施的建設,為農村環境的治理提供有利的條件。
3.倡導生態農業、開發綠色環保有機肥。
生態農業是指利用各種學科的知識技術等,包括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等,將傳統的農業與現代科學技術完美的結合起來,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兼顧農村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資源的合理利用及保護等,使之形成一個生態合理、功能全面、經濟效益良好的綜合性農業系統,達到農業的高產、高效、優質,并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優化農村的各項環境。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大力倡導生態農業,引進生態農業的項目、技術、設備等,為發展該項新型農業提供良好的條件,且需要做好農戶的思想工作,使之能夠真正認識到生態農業的優勢及先進性,積極配合,達到良好的效益。積極開展綠色環保有機菌種、肥料的研究,利用畜禽產生的廢物進行處理酵素、環保植物源農藥、生物菌種的研制,取代傳統化學農藥及肥料的使用,實現農業污染綜合防治與生態農業發展的緊密結合,保護環境,達到農業的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保護它。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經濟增長,都不能用當前的發展去損害未來的發展,更不能用局部的發展去損害全局的發展。為此,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預防污染,發現污染,解決污染,努力實現農村經濟和環境保護的持續、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者:李雪紅 單位:丹江口市環境監察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