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治理技術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社會的和諧與經濟的發展需要有良好的環境作為支撐,在以往的環境保護中,受到工業發展和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污染現象。尤其在農村,農作物種植以及家禽養殖都將會造成嚴重的水環境污染,給環境治理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如果無法有效實現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合理控制,將會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及治理技術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 ;水環境污染 ;控制 ;治理技術
0 引言
農村的生活環境與城市生活環境有著較大的差異,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農作物種植以及養殖行業,而這些都是農村水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在農作物種植中會應用到化肥農藥,農作物收割會出現殘余的秸稈 ;養殖過程中大量的禽畜類糞便、尿液,都會引起水環境的破壞。為了有效實現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控制,需要針對污染源進行科學分析,做到對污染物的控制,降低污染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防止污染物隨著水流流入到江河湖泊或者滲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富營養化,減少對農村水體環境的破壞。
1 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的問題
1.1 農村環保工作缺少科學的規劃與管理
很多鄉鎮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的工業企業,制定了非常多的優惠政策,通過大量引入工業企業,能夠解決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規劃,造成了企業分布混亂,污水排放問題得不到解決,甚至會出現污水的隨意排放。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關注,也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但是由于前期規劃不到位,采取的治理方案并未發揮良好的效果,讓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峻。
1.2 影響因素多,治理困難
污染源是各類污染現象發生的源頭,想要實現污染的控制,必須要從源頭入手,落實科學的污染源控制。農村水環境污染源可以分成兩類,一是自然污染源,二是人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就是指因地震、火災等情況造成的環境破壞 ;而人為污染源是在人類的生活與生產中而形成的環境破壞現象,針對農村的水環境污染狀況,具體原因是農村居民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農村工廠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或者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物等等。在水源的污染物分析中,主要的污染物包含酚類化合物、總有機氯化物、可吸附有機鹵素以及苯胺類化合物等,在進行農村水環境質量檢測中,需要強化檢測水平,保障檢測數值的精確性。但是,由于水環境檢測要求相對較高,而且影響因素多,難以采用集中的方式進行污染物解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1.3 生態經濟發展不足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分析,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讓很多企業面臨著轉型難的現象,政府部門需要引入大量的資金,結合區域的現狀,落實科學的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目前很多農村都存在著欠缺,制定的措施并不能有效實現對水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
2 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及治理技術
2.1 因地制宜,技術推廣
因地制宜是農村水環境治理中需要堅持的關鍵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環境治理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積極解決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源頭性問題。為了落實農村水環境污染的科學治理,在治理過程中需要避免出現一刀切的現象,結合實際情況,做到對農村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分析,確保制定的污染治理技術能夠適應農村生活,并且不會對當地的經濟與管理造成阻礙。一般來說,在治理過程中以能耗低、成本低、便捷性的技術為首選,尤其是在污水處理技術選擇方面。比如,在農村污水治理中,如果污水中包含淤泥或者含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污水,可以在污水治理過程中加大對氮磷資源化和尾水利用技術的推廣,既實現污水的治理,又提升農村經濟效益。此外,農村居民生活方式也是引起水環境污染的關鍵因素,尤其在生活過程中存在大量旱廁,尿液、糞便隨意排放,造成了環境的破壞現象,針對此問題可以實現對農村旱廁的改造,實現生態廁所的應用,同時借助微生物將尿液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減少對水環境的破壞。
2.2 完善環境保護和污染的獎懲監管機制
首先,對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進行約束,鼓勵農民在指定地點進行垃圾堆放,同時做好垃圾的分類工作,促進垃圾回收效率的提升。其次,實現對農業生產方式的更新,可以為農村提供相應的秸稈機械化粉碎機器,促進秸稈的利用效率,同時也避免秸稈焚燒過程中造成的粉塵與空氣污染。粉碎之后的秸稈可以用作生物肥料,減少了化肥的施加對土壤的破壞。然后,在農村的農業種植過程中,加大對新型生產工具的宣傳,做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采用新型生產工具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需要落實完善的環境保護措施,并且加大對相應措施執行度的監督,確保制定的措施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對于一些污染物處理達標的產業,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最后,在農業生產以及生活過程中,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標準,根據制定的標準進行污染環境行為的打擊與處罰,促進農村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
2.3 源頭控制
源頭控制是農村水環境治理中最為關鍵的管理辦法,也是實現農村水環境改善的重要方式。在源頭控制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家禽牲畜養殖過程中,實現對動物糞便、尿液的收集,利用動物的糞便和尿液替代化肥,改善農業種植中的土壤結構和土壤性能,減少對土壤的破壞。但是,當前很多農村居民對于動物的糞便和尿液應用方式較為傳統,并未落實科學的處理,因此當地的政府部門需要建立專家組,積極落實新方式的宣傳,改變以往傳統型的處理方式,提升動物尿液糞便的利用率。另外,在農村可以加大對生態廁所的建設,宣傳采用更加安全衛生的方式實現對廢棄資源的利用。第二,在農村進行養殖時,養殖場所的環境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實現對養殖技術的優化,重點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污水隨意排放現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不斷強化對污水排放的宣傳,建立污水少量排放的養殖場,并且在養殖場內部進行有機墊料的設置,從源頭上進行污水的吸附,將廢棄物轉變為固體,減少動物尿液的隨意排放。在利用此種方式進行水環境治理時,消耗的能源和資金相對較少,可以采用農業種植中剩余的稻草、秸稈等滿足墊料的應用,既達到了秸稈稻草等的科學利用,又減少了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污水排放問題。最后,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氮磷污染,實現對氮磷污染源頭的控制。一般來說,氮磷污染主要是農業種植的化肥施加所產生,所以在施肥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氮磷鉀的比例,做到科學施肥,強化對綠色肥料的應用比例,減少化肥的使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化肥的應用效率,促進農業種植效果提升。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仍然采用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而這些現象將會出現大量的水資源浪費,而且氮磷營養物質的無故消耗極易對農村水環境造成破壞。所以,在農業種植中,需要落實節能灌溉技術的科學宣傳,比如說滴灌、噴灌等,修建回流溝渠滿足水資源的節約,同時做到農業種植中氮磷的科學利用,減少農村土壤的富營養化。
2.4 加大資金投入,以生態經濟規劃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而且還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和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引進的先進技術和投入的資金,不斷實現農業技術的更新與優化,采用更多的新技術新工藝、種植無公害的農作物,達到農民經濟水平提升的目的。另外,結合出臺的相關政策,做好生態經濟的規劃,落實科學的環境保護措施。當地的政府部門需要實現資金投入渠道的拓寬,采用恰當的方式積極解決財政管理中出現的投資力度不足的現象,通過稅收等合理的政策,促進鄉鎮企業的優化與轉型,積極解決工業生產中出現的環境破壞。
3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發展受到高度關注。在當前的新農村建設中,水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了急需攻克的問題,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狀況,需要制定恰當的農村水環境治理措施,無論是從觀念上還是技術上,都需要實現更新和優化,做到對新技術新理念的宣傳,讓新技術和新理念有更高的群眾支持度,落實合理的制度執行,調整以往傳統型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讓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
[1] 劉大志 . 當前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分析 [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6):8-9.
[2] 饒曼周 . 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分析 [J]. 湖北農機化,2019(08):17.
[3] 尹志剛 . 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分析 [J]. 黑龍江科學,2019,10(02):130-131.
作者:沈云 單位:昆山奧格瑞環境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