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持續增長以及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環境保護逐漸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農村水環境污染是一種常見的污染形式,其對于農村農業、畜牧業產業的發展會造成較大的限制,同時也直接危害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影響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文章從農村水環境污染的現狀出發,簡要分析了其現存問題,并依據持續發展理念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以期為相關單位及環保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治理對策
引言
水資源對于農業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在污染多樣化的背景之下,農村水環境污染具有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的特征,尤其是農村主要居民生活區域的周邊河流污染狀況較為嚴重。農村水環境污染不僅會直接危害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會影響農村居民的正常飲水。由此可見,加強對于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分析,對于改善農業、畜牧業生產環境,優化農村居民生活條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1農村水環境污染的現狀
由于長期受到經濟發展策略的影響,我國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即便是七大水系也是如此。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在26個國家重點控制湖泊當中,僅有1個滿足Ⅰ類水質,5個滿足Ⅲ類水質。而在農村地區當中,不規范的農業生產行為以及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均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首先,畜牧養殖是造成農村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國農村地區的畜牧養殖長期以家庭式養殖、小規模養殖為主,且養殖總量較大,牲畜所排放的糞便、尿液均可能會在沒有經過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放到水體當中,從而造成水環境污染。其次,不規范農業生產主要包括濫用化肥和農藥兩種情況,我國本身就是一個農業大國,無論是化肥還是農藥的使用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但整體的利用率卻相對較低。肥料的流失會直接對土壤造成污染,并隨著生態系統逐步影響到農村水環境,導致水環境出現富營養化的情況。而農藥流失現象同樣不容忽視,農村農業生產過程中的80%農業均流失到水體、土壤當中。再次,農村居民的生活污染同樣會威脅到水環境,隨著我國人口總量的不斷增多,農村聚集點的生活污水排放總量較大,其涵蓋糞便、尿液、廚房污水、家庭清潔污水等,而農村地區幾乎不會設置污水處理設施,最終導致水污染嚴重。由于生活污染所造成的水污染現象具有分散化的特征,后續治理的難度極大。最后,農村企業的正常生產活動同樣會排放出大量廢水,除了工業廢水之外,工業廢棄物的隨意排放均會直接威脅到農村的水環境。而從工業生產大環境的角度來看,城市地區的高污染企業開始逐步向農村地區轉移,這也為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1]。
2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對策
2.1基本原則
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需要提倡“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基本原則,且防治過程中不可一蹴而就,而是要依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污染情況而采取系統化的防治措施,要全面考慮造成水環境污染的全部因素,并保證治理措施的針對性與科學性。鑒于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水環境污染問題相對較為嚴峻,故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治理措施,優先保障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并逐步完成其他各項治理工作。此外,在開展水環境治理工作時,需要參考國內外農村水環境治理的相關案例,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并立足于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綜合多方面影響因素,保證治理措施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最后,地方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環保理念的宣傳,幫助廣大農村居民樹立環保意識,鼓勵其積極參與到水環境治理工作當中,從而構建全員參與治理環境的良好局面[2]。
2.2農業生產污染的治理對策
從某種角度來看,由于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水環境污染問題本質在于不規范的農業生產行為,故治理措施強調根表兼治。從表面治理的角度來看,首先需要對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和污染情況進行詳細調查,了解農村地區的農業分區,而在調查污染情況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水環境污染,同時也要關注土壤污染問題,并結合實際的污染現狀給予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從實際治理現狀來看,考慮到農業生產污染自身的特殊性質,長期不規范的農業生產行為會對農村地區的土壤條件造成嚴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導致土壤成為污染源。若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僅側重于水環境污染治理,則自然無法取得較小的治理效果。因此,水環境污染的治理強調全面治理,綜合性治理,要充分考慮到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全部污染問題。而從根本治理的角度來看,農業生產是造成農村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若想要杜絕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污染問題,就必須對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進。生態農業是已經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農業發展模式,其不僅吻合現階段綠色農業的基本發展需求,且能夠從根本上控制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污染現象,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因此,農村地區需要大力宣傳綠色生產、循環經濟等相關理念和技術,為全面實現農業清潔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具體而言,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肥料的具體應用,合理、合規使用氮肥,并適當添加有機復合肥和生物肥料。此外,農民還應當掌握先進的肥料使用技術,綜合農作物生長情況、種植規模以及氣候條件等因素,合理使用肥料,保證肥料的充分利用,避免因為肥料流失而引發水環境污染問題。而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則應當提倡減少化學農藥的應用比重,鼓勵使用生物農藥和物理病蟲害防治措施,改變單一病蟲害防治體系的現狀,構建綜合化病蟲害防治機制,以達到減少農藥使用比例的目的。同時,農業生產需要高度重視生態平衡施肥技術的應用,切實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這一基礎上,還應當進一步構建生態合理、功能良性循環的新型農業綜合體系,讓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同時也能夠為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3]。一體化發展模式是近幾年廣為流行的農業發展模式,其指的是將集約化畜牧養殖與生態農業同步推廣和應用,從而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構建一個循環體系,充分利用生產剩余物質。而畜牧家禽的糞便處理則提倡使用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將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料,這不僅可緩解由于畜牧家禽養殖所引發的水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能夠解決農村的資源、能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問題[4]。
2.3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
農村生活污水的總量較大,且具有分散性的特征,這也為生活污水處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考慮到農村生活污水的基本性質,治理過程中可以采取集中處理模式和分散處理模式兩種方式,并依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靈活進行選擇。集中處理模式適合應用于大、中規模的農村區域,此類農村往往人口集中且稠密,采取集中處理模式不僅可以保證處理效果的最大化,且有利于控制污水處理成本。具體措施為根據農村居民的具體分布情況,設置生活污水采集管網,將生活污水收集至指定區域后,安裝污水處理設備,將污水處理至排放標準后才能直接排放。分散處理模式也可以視為一家一戶的處理模式,其主要技術種類包括高效藻類塘技術和厭氧沼氣池技術兩種形式,這兩種技術可以適用于不同的情況,均具有較好的污水處理效果。前者指的是將藻菌共生生物視為污水的凈化手段,從而清除生活污水當中的有機物質。該技術不僅具有良好的污水處理功能,且實際應用成本低廉,尤其適用于具有濕地系統的農村地區,在多種生物的協同作用下,可以有效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而厭氧沼氣池技術則是在我國農村地區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污水處理技術,其具有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兩種功能,污水中的部分物質在經過處理之后還可以轉化為生活用能源,環保效果和經濟效果較為突出。
2.4鄉鎮企業的污水處理對策
鄉鎮企業的污水處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為保證水污染治理效果,首先需要對鄉鎮企業建設進行統籌規劃,依據鄉鎮地區的水環境布局和流向,科學選擇工業區布局,并大力推廣污水處理技術。一方面,鄉鎮政府需要給予企業適當的引導,鼓勵企業進駐鄉鎮工業園區,以便于對工業污水進行集中控制和處理。一方面則需要依據小城鎮環境保護規劃標準,要求鄉鎮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充分落實節能減排的政策要求,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污染排放。在治理過程中,由于不同類型企業所造成的水污染問題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性,故需要充分考慮到鄉鎮地區水污染的現狀,分析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原因,采取針對性較強的處理措施,力求改善企業污水排放的現狀,保證水環境的安全性。此外,隨著城市產業結構轉型速度的加快,高污染企業從城市轉移至農村的速度也逐漸加快。針對這一現狀,地方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行政職能和引導職能,綜合分析企業的污染排放情況和污水處理能力,并依據鄉鎮地區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企業進行引入。同時,鄉鎮政府同樣需要對轄區范圍內的產業結構進行適當調整,鼓勵低污染企業入駐鄉鎮,并堅決杜絕高污染企業[5]。
3結語
綜合來看,不規范的農業生產、不合理的生活污水排放以及企業污水排放均是造成農村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農村地區的發展相對較為滯后,且對于環保理念的認識程度不深,這也造成了農村水環境污染嚴重的現狀。針對這一情況,地方政府及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水環境污染問題的宣傳力度,強化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鼓勵農民參與到農村水環境治理過程中,同時需要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活設施,加強農業生產引導以及企業生產引導,徹底規避水環境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智.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5):104-105.
[2]沈曉杰,孫堅固.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探討[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5(12):173.
[3]馬瑞杰.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6):7.
[4]郟彩霞.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化工管理,2018(12):38.
[5]馮欣,師曉春.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31(5):40-42.
作者:董向前 單位: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