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PPP模式下城鎮化建設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發展ppp模式的必要性
PPP模式由英國于1982年提出,并在90年代興起,英國將這一模式廣泛應用于學校、醫院、交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來歐美等許多國家也開始采取這一模式用于公共設施建設方面,如著名的倫敦地鐵、法蘭西體育場等就是采取這些PPP模式投資建成的。借鑒他國經驗可以看出,發展PPP模式,對于促進重慶城鎮化建設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發展PPP模式有助于轉變政府職能。一直以來,政府在發展城鎮化進程中,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和管理者,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模式屢屢為人所詬病。采取PPP模式,可以采取公私合營的方式共同建設,雙方相互合作,相互監督,有助于政府改變傳統觀念。同時,政府也可以在私人企業參與的這個過程中,學習到私企的高效率、重管理等優點,也可以促進政府向更好的方向改變。其次,發展PPP模式有助于減輕財政負擔。重慶于2014年年底提出了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的目標。未來幾年,重慶對于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投入也將逐年增多,光靠政府部門的財政支出是難以為繼的。發展PPP模式,讓私人企業參與進來,共同投資,并對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體實施過程可能遇到的困難等問題進行研究,無疑也能促進工作效率,降低投資成本。此外,發展PPP模式也有助于私人企業的發展。在城鎮建設的參與過程中,政府往往會聘請優秀專家團隊對項目進行研究,而私人企業能夠全程參與項目的設立、技術難關、施工過程管理等,這也有助于私企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2重慶發展PPP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重慶采取PPP模式已經有好多年,去年更是審議通過了《關于PPP投融資模式改革的工作方案》,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融資PPP模式列入25個先導型專項改革之首,由此重慶也成為了地方政府中將PPP模式推進至具體實施階段的先行者。目前,重慶已在多個領域采取PPP模式進行投資建設。交通運輸方面,與中鐵建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已建成通車的2200公里高速公路選500公里進行經營管理,同時選擇有實力的企業全力推進市郊鐵路建設。市政設施方面。政府已建成并投用了兩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并與三峰環境產業集團采取BOT模式合作,簽約建設第三垃圾焚燒發電廠、第四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已用BOT模式建設了白洋灘水廠、悅來水廠兩個大型水廠的基礎上,2014年政府與中法水務采取BOT模式投資建設寸灘水廠。港口物流方面。重慶港務物流集團于2015年與國投交通控股公司正式簽署合資合作協議,雙方采取BOT模式,在果園港件散貨碼頭等項目上開展合作,項目投資達43億元,此項目將有利于長江沿線戰略伙伴投資企業港口間的呼應與協同,也將使重慶港口獲得更多的對流貨源。土地整治方面。由于土地整治對土地成本核算和融資成本控制的要求較高,市地產集團已與基金公司合作,成立項目公司,首先擬對釣魚嘴南部片區進行土地整治。可以說,重慶的PPP模式建設已走在全國前列,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法律體制問題,這是我國PPP模式發展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現階段許多涉及PPP模式的法規多為部門和地方制定,由于PPP模式涉及到財政、投融資、招投標、項目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許多法規存在可操作性不強、實際實施困難等問題,且由于法規層次較低,使得法律的效力不高。二是誠信體系問題。地方政府在PPP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存在以財政困難、政府換屆等理由違反合同約定的現象。雖然有些違約行為的發生是因為政府在對PPP模式的不了解,使得合同條件不甚合理,使得政府無力承受而違約,但仍將影響私企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個別私企也存在違約現象,在招投標時不切實際的以低價競標,但事后發現無法承擔而違約。此外,由于目前PPP模式投資的都是公共領域,涉及民生,政府在管理過程中需對價格進行管理,由于價格監督不健全,使得私企在投資后資本回報存在不確定性,也影響了私企參與的積極性。
3進一步推進PPP模式應用,保證重慶城鎮化建設快速健康發展
3.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保障雙方合法權益
雖然許多地方政府提出了一些PPP模式的規范性文件,但由于PPP模式投入的項目往往都是民生工程,資金量大,牽連面廣,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障容易讓人鉆空子,造成無法可以的情況。因此,應當在國家的相關法律中應當加入PPP模式的內容,用以明確PPP模式的應用范圍、流程、政府部門與私人企業等各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中途退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同時,在國家立法前,地方政府在推廣和發展PPP項目時,尤其是一些擁有地方立法權的政府,應將PPP模式納入地方立法范疇,既要規范各方主體應承擔的義務,也要明確其可以享受的合法權益。
3.2設立專門政府部門,全程管理全程監督
在PPP模式尚未有專門法律之前,或者在立法的起步階段,我們應當明確“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觀念,不能讓企業因為怕承擔責任而不敢參與進來,可以列明一個清單,哪一類的基礎設施建設私企可以參與進來,公開招投標,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當設計專門的PPP項目管理機構,負責對本地所有PPP模式的項目進行整理和指導,全程監督并負監督責任,出了問題,首先對此部門問責,再追究相關工作人員和相關企業的責任。
3.3促進PPP模式創新,拓展投融資渠道
PPP模式主要有建設—移交—經營(BTO)、建設—經營—移交(BOT)等典型操作模式,在重慶的城鎮化建設PPP模式中,主要采用的是BOT模式。但是,政府不應該拘泥于這一模式,而應當根據投資項目的不同采取合適的PPP模式,給參與的私人企業以選擇的空間。這種選擇性既能夠促進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政府部門的管理。比如,有些企業參與大型的項目時建設和運營風險巨大,為了提高企業信心,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承諾承擔相應的責任,不會將全部風險轉嫁給企業。所以,政府在大力推進PPP模式的同時,應當改變官僚作風,加快項目審批進度,同時也要開闊思維,積極創新,探索更合理更有效的PPP模式。
3.4設立第三方機構,培養專門性人才
PPP模式作為促進重慶城鎮化建設的新生力量,既需要懂行政管理和經濟的政府管理人才,更需要懂金融、法律和財務知識的企業人才,同時也需要能夠溝通政府和企業的專業化機構。一是可以在高校設立專門的PPP課程,指導在校大學生學習,其畢業后可以進入相關行業工作,也可以讓參與PPP項目的政府和企業人員進入高校系統學習PPP模式的課程,并可聘請國外經驗豐富的相關經濟師和工程師授課。二是批準設立專業化中介機構。現在各行各業都有相關的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PPP模式的發展也離不開相關第三方中介機構的支持。第三方機構由于其專業性,既可以在政府的立項和可行性分析中給予意見,也能夠幫助政府對相關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批,同時也可以對企業進行指導,確保PPP項目的完滿完成。
作者:楊易華 單位:重慶市大足區龍崗鎮村鎮建設中心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