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墾新型城鎮化建設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農墾的城鎮化跟一般的城鎮化不一樣。農墾的城鎮化,不是那種大而全的城鎮化。農墾現在有約1800個國有農場,如果都發展成小城鎮,其數量已經足夠多了。但數量只是一個方面,更關鍵的是質量和品位。具體講,農墾新型城鎮化應當是“水平適當、速度適中、布局合理、城鄉協調、產城融合、各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水平適當,就是要求農墾城鎮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既不能過度超前,也不能過于滯后,是城鎮化,不是城市化。農墾城鎮化的主體是農場,脫離農場辦城鎮化,脫離農場場部辦城鎮化,重新再搞一塊地鋪攤子搞建設,不符合農墾的長遠利益。農墾小城鎮不在規模大、人口多,關鍵是要有特色、有活力。速度適中,就是強調速度跟質量的協調和統一,不能太快,當然也不能太慢,更不能以犧牲質量來求速度。有的農場著急,規劃還沒編制,錢還沒到位,就先建起來,建完了又覺著不對了,重新再拆,那就難了。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要看質量,有質量的城鎮化,才是真正的城鎮化。如果城鎮化就是專門蓋樓,只是人搬進去了,社會保障沒解決,文化生活還跟原來一樣,這樣的城鎮化是遠遠不夠的。布局合理,就是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協調有序,根據環境的承載能力,規劃產業發展和人口規模。比如說安徽省龍亢農場,現在農場職工4000人左右,總人口已經發展到3萬多人。那么下一步,究竟發展到多少萬人?五萬六萬,還是十萬八萬,我覺著應該有個承載測算。人口過大,就會出現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生態惡化、社會管理負擔加重等城市病,而且一旦得了城市病,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和處理,所以農墾城鎮化一定要避免出現這些情況。城鄉協調,就是墾地之間、城鄉之間的資源要素,能夠自由流動、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既能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又有利于農墾的社會發展。產城融合,就是小城鎮要有產業支撐,要有內生動力,特別是要把服務一產的二、三產業集聚到農場小城鎮上來,滿足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需求。有了產業,才能發展經濟,吸引人口,穩定社會,才能把小城鎮變成有活力的一個地方。各具特色,就是人與自然、環境要和諧,要體現農墾和地域特色。南方墾區跟北方墾區不一樣,邊境農場跟內地農場也不一樣,如果都搞成一樣就沒什么吸引力了。廣東和海拉爾墾區搞一場一冊、一場一色值得肯定,除了建筑特色,還要有文化特色,打造農墾小城鎮的持久魅力。可持續發展,就是農墾城鎮化建設要可持續,要形成功能完善,運轉正常,軟硬件都具備的農場小城鎮。不能是建完以后,各方面都不配套,功能也不完善,最后有的還要重建,甚至把好的生態環境都破壞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城鎮化。
二、關于農墾小城鎮建設規劃
小城鎮建設要規劃先行。沒有規劃,怎么體現戰略思想、落實發展目標、指導建設實施呢?在國家層面經常講戰略規劃,即先研究戰略,然后制定規劃,再通過政策和項目的執行來付諸實施。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關系。現在我們的規劃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農墾小城鎮的健康發展。主要有這幾個方面:一是閉門造車,悶頭自己編規劃。要說有規劃嗎?有。但是,大部分都是自己編的,編完以后也不公開也不論證,領導班子一拍板,就這么干上了。二是規劃之間缺乏統籌考慮。這個問題跟現在部門分立,缺乏溝通有關系。比如說,農業的規劃跟其他產業規劃、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就容易脫節,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能達到統籌安排、相互補充、一盤棋建設的效果。三是規劃過于簡單,內容不全。有些規劃只注重硬件建設,忽略了建成后的運行和管理,最后硬件建成了卻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有的規劃前期工作不夠,邊設計邊施工,留下許多后遺癥。還有的規劃層次比較低,水平不夠。有的覺得自己編規劃的水平挺高,其實不然,讓領導和專家看出很多問題。農業部余欣榮副部長一直強調,好的規劃是財富,可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差的規劃則是包袱,不但浪費資源,還增加后人負擔。所以,對規劃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視。規劃是有思想、有水平、有層次的,不是簡單的寫寫畫畫。我們到韓國、日本考察,看到人家的建筑很有風格、有秩序,其實,他們在建設中有許多限制性規定,老百姓的房子,不是你想怎么建就怎么建,都是有統一規劃和規定的,執行非常嚴格。這些方面我們做的還不夠,特別是農村有些房子、道路建的參差不齊,里出外進、高低不平,既不美觀也不整潔。前一段我去一個墾區調研危房改造,看到新房建了不少,但是沒有什么特色,千篇一律,就跟水泥碉堡式的,以前的危舊房很長時間也不拆,新舊混搭,以致于農場的環境不但沒改善,反而還惡化了。這肯定不是我們小城鎮的發展方向。
三、關于加快推進農墾城鎮化建設
據測算,截至2013年底,農墾城鎮化率是51.9%,全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是53.8%,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是36%,這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跟我們國家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所以,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推進城鎮化,既是改善墾區職工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需要,也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至少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強協調,融入國家和地方的建設規劃和計劃,還有重大項目和區域建設,比如說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等。農場在哪個區域內,就得服從該地方的規劃,并爭取將農場的小城鎮建設納入進去。如果納入不進去,缺少外部條件支持,我們自己干就會很費勁、速度慢、不理想。二是要爭取政策,不能被長期邊緣化。由于農墾的特殊性,不爭取政策,不去匯報協調,那肯定被邊緣化。前一段到云南墾區調研,看到農場附近的農村公路、水利設施都修建得挺好,可到農場一看,農場的路、水利設施依舊是破破爛爛,看著讓人著急。前些年有的墾區搞改革,下放農場或是將農場建成一級管理區,但國家和地方的許多政策仍然享受不到,沒有戶頭,農場的計劃規劃,還得協調列入到當地縣里市里的規劃和計劃中。融不進去,咋辦?沒別的招,就得放下架子去溝通協調。農墾是企業,不是政府,處于城鄉的夾板當中,只能兩頭都去爭取。三是要整合資源,加強重點建設。現在墾區有人畜飲水、道路、危房改造等項目,有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些邊遠地區,還有一些特殊的邊疆政策。這些政策和項目最終都要落實到農場,在部農墾局、省農墾局層次有時不好整合的,在農場完全有條件把這些政策和項目整合起來,集中力量,抓重點建設。部、省農墾主管部門的任務主要是幫助爭取政策、加強指導和服務。四是要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像龍亢農場主動吸引周邊農村人口,到農場來安居、就業。人多了,有人流有物流了,就有資金流了,農場小城鎮的經濟才能活躍,發展農場的小城鎮才有條件。所以,改善投資環境,把土地盤活,充分利用資產,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這里我想強調一下農墾的土地管理,一定要科學規劃、合理使用,絕不能以為土地多、規模大就隨意鋪攤子搞建設,要充分考慮未來的發展,要建立一個嚴格的管理監督機制。
四、關于農墾危房改造
總的來看,農墾危房改造工作進展比較順利。除了個別墾區以外,2014年的計劃都是在6月份下達的,個別墾區是9月下達的。從執行情況看,大部分墾區都能夠正常開工建設,也有一些墾區進展比較緩慢,甚至前幾年的工程還沒有開工。國家發改委稽查辦給我們反饋了一些情況,希望有關墾區及時整改,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設進度。住建部領導希望農墾在2015年完成全部剩余改造任務。對此,我們認真做了可行性摸底調查。從掌握的情況看,在2015年全部完成近40萬戶的危房改造任務難以實現。這里有幾個原因,一是除了原來規劃的戶數外,又增加了不少職工二代和場代村戶數;二是剩余戶數中,有7萬多的特困戶、貧困戶,他們沒那么多錢,靠現在補助標準無法進行改造;三是地方政府無法在一年內集中安排大量的配套資金。實際上,有些墾區前幾年的配套資金到現在都還沒有落實。但是,盡管任務艱巨,我們還是要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在2017年底以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務。下一步,我部要跟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研究明年和以后的危房改造計劃,請各墾區配合我們做好地方的銜接工作。關于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在下達危房改造投資計劃的時候,已經包含了中央財政每戶兩千元的配套資金,稱之為小配套。此外,國家發改委、住建部還在2014年下達了中央大配套資金給省里,明確可統籌用于包括農墾在內的危房改造配套建設。據了解,這塊資金有些墾區落實得很好,有些墾區不盡如人意。2015-2016年大配套資金還要繼續安排,各墾區一定要盡早與省發改委溝通協調,努力爭取利用這個機會解決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作者:葉長冮 單位:農業部農墾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