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城鎮化發展策略轉型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城鎮化是農村人口、產業結構和資源不斷向城市轉移、不斷流轉的過程,是世界各國發展的大趨勢。本文通過回顧不同階段政治背景下中國城鎮化發展歷程,進一步梳理城鎮化發展轉型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主要矛盾問題,之后再從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兩個角度,對國家城鎮化建設發展路徑決策轉變進行探析,最后對中國城鎮化發展道路進行總結與展望。
1當代中國城鎮化發展進程
新中國成立,我國城鎮人口為5765萬人,城鎮人口的比重10.6%,相比近代時期增長1.5倍。與此同時,城市數量與人口規模不斷上升,城市發展十分迅速。但在不同時期政策導向影響之下,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略顯曲折:從1949年開始的迅速起步階段,在1958年的“”活動的創傷之下,國家開始對工業項目做出調整,相關政策措施都逐步限制了人口遷入城市的現象,使中國進入反城鎮化階段。1966年之后大批城市人才上山下鄉,使大量人口使流入鄉村,造成城鎮人口的逆向流動。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的實施,促使我國城鎮化工作逐步恢復發展,進入正軌。根據一系列相關數據可以發現,隨著促進城鎮化方針政策的相繼出臺,中國城鎮化開始進入上升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到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在30年時間內凈增長32.76%,并第一次超過50%的拐點,中國城鎮化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
2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伴隨的問題
通過對城鎮化發展歷程的回顧,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化正伴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與問題,并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以及城鎮化發展走向。
2.1偽城鎮化
城市的快速發展吸引大量農民工進城打工,進一步促使城市用地在空間上的無序蔓延擴張,攤餅式發展模式導致各類土地資源問題,使得當前我國“人口城鎮化”遠遠嚴重落后于“土地城鎮化”,導致“偽城鎮化”的狀態,形成分化的城鄉二元結構,制約了城鎮化發展。
2.2區域差異
我國人多地廣,不同地區在地理、經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別,從而導致不同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也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現象。據全國統計數據計算,從城鎮數量、城鎮規模面積、城鎮人口等方面來看,我國東部地區城鎮化水平仍然最高,西部地區城鄉差異顯著,城鎮水平較低。因此縮減地區差異與城鄉差異是發展城鎮化的關鍵。
2.3生態資源惡化,文化特色遺失
由于在城鎮化進程中,過于重視工業產業的發展,粗放型發展致使城鎮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在城鎮土地、環境、生態等承載力嚴重透支的同時,城鎮資源也竭盡枯竭。此外,高速的城鎮化建設也忽視了對于鄉村文化與特色的保護與傳承。所以總體來說,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日益凸顯,城鎮城鄉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3中國城鎮化發展路徑轉型思辨
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帶來的許多問題都是忽略了以第一產業結構為主的鄉村的相關發展。針對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各類現象與矛盾,國家一直不斷調整相關決策思想,積極努力地引導城鎮、城鄉良好發展。
3.1新型城鎮化戰略
結合我國城鎮發展現狀,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概念,強調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等方面在地里空間上的均衡分布。新型城鎮化是一條不破壞生態環境、農業環境的發展道路,是一條注重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2014年3月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通過與之配套的戶籍改革等舉措,希望繼續放開“水閘”,將更多農村人口導入城市,促進城鎮化率提高。這種通過政府公共財政主動推動城鎮化進程的方式被認為是中國顯著不同于西方既有城鎮化路徑的獨特表征。因此,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注重保護農民利益,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增加規模擴張,而是強調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打破二元結構,形成城鄉優勢互補、利益整合、共存共榮、良性互動的局面,實現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新型城鎮化總體進展情況良好,重點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農民工融入城鎮的政策在不斷完善。二是中小城市和城市群的建設扎實有序推進。三是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四是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初見成效。
3.2鄉村振興戰略
在全球城鎮化的時代,對城鎮化影響的討論研究不應局限于城鎮本身,每一個空間、要素都直接或間接體現城鎮化的影響,其他空間與地域也同樣與城鎮化密不可分。鄉村相對于城鎮化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會議,明確我國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從人民需求等方面標志著我國城鎮化道路的需求轉變。基于社會發展主要矛盾與城鎮化歷程的轉變,為進一步建設鄉村發展,重塑城鄉關系,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建設重新放置在主要發展目標上,表面上看,其主要解決的是“三農”問題,但實際上又高于“三農”問題,還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鄉村體系的現代化、城鎮化等方面,歸根結底,“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城鎮化發展歷程上的重要轉折。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雖未提“新型城鎮化戰略”,但它的提出,仍是在新型城鎮化戰略道路的基礎之上,總結其實施的成效與經驗所提出的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后新的發展決策。當前,我國仍處在城鎮化較快發展階段,我國城鎮化繼續推進,是由城鄉之間、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的客觀差距決定的。同時,推進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城鎮化的支撐。提出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就是要通過鄉村城鎮化的方式,促進城鄉要素和資源的雙向流動,提高城鎮化優化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城鎮化,不僅是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優化與轉型,也是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新起點。
4總結與展望
綜上分析,中國城鎮化曲線目前正處于30%-70%的階段。根據推算我國城鎮化水平將于2020年達到60%,城鎮總人口8.84億。對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為應對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轉變與問題,從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都是基于更好地服務于人而提出的城鎮發展重大決策。而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城鎮化路徑選擇,對我國繼續健康、穩步發展城鎮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城鎮發展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殊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也須按照新型城鎮化的相關要求,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堅持“四化”同步發展,堅持優化城鎮化戰略格局,堅持提高城鎮化質量,更好發揮新常態下鄉村對于中國城鎮化發展的關鍵作用,在兩種戰略的協同補充作用下,把我國城鎮化發展道路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朝著更健康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
[2]陳艷濤.近代以來中國城鎮化的發展[J].嘉應大學學報,2000(05).
[3]陳錦華.加快城鎮化的步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抉擇[J].宏觀經濟研究,2000(07).
[4]王一鳴等.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若干問題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00(02).
[5]段進軍.關于我國小城鎮發展形勢的思考[J].城市發展研究,2007(06).
[6]簡新華.中國城鎮化與特色城鎮化道路[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01).
[7]黃璜.“后鄉村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當代德國鄉村規劃探索及對中國的啟示[J].城市規劃,2017(11).
[8]蔡繼明.鄉村振興離不開新型城鎮化[J].建筑時報,2018(08).
作者:馬志強 單位: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