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時代下小城鎮升級發展路徑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小城鎮介于城鄉之間,作為產經發展的獨立功能單元以及基礎空間載體,其轉型升級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文章以經濟常態化、要素互聯化的新時展為契機,剖析現今小城鎮主體的發展瓶頸與難題,為解決現階段小城鎮發展過程中定位不明、方向不準、特色不顯等病癥,從區域城鎮發展體系、城鎮發展導向脈絡出發,搭建新型區域城鄉發展框架,研判整體區域發展階段,完善城鎮自身特色內核,高品質實現城鎮要素集聚與能級提升,旨在為新時代小城鎮升級轉型路徑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與實踐依據。
引言
當下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區別于大容量、高污染的城市和易替代、高成本的鄉村,現階段小城鎮作為經濟社會的功能融匯單元以及空間支撐載體,其轉型升級的穩定性至關重要[1]。國內外關于小城鎮發展戰略導向的理論研究多集中于區域關系協調性、要素流動合理性、城鎮經濟活躍性等方面[2-4];實操應用層面則聚焦于城鎮發展過程串聯化、產經能級高效化、空間結構緊湊化等[3-6]。2019年浙江省“關于高水平推進美麗城鎮建設的意見”,繼“千村示范、萬村整治”之后,“百鎮樣板、千鎮美麗”工程再深入,昭示著現今對小城鎮重視程度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亟須表里組織的“大蛻革”[7-10]。本文以經濟常態化、要素互聯化的新時代為契機,剖析現今小城鎮主體發展瓶頸與難題,梳理出區域城鄉統籌協調機制框架,通過研判區域城鎮群發展能級水平,完善城鎮自身特色內核,旨在為新時代小城鎮要素集聚導向、產經發展模式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與實踐依據。
1新時代小城鎮發展瓶頸剖析
自我國“一五”起,工業經濟帶動下的快速城鎮化浪潮波屬云委,城鎮發展要素集聚的態勢愈加顯著,“馬太效應”愈加凸顯。在大城市蓬勃壯大的襯托下,小城鎮的發展呈現出本地人口規模萎縮、產經體系支撐不足、公共基礎設施薄弱等顯著特征,整體缺乏高質量發展機制的引導。溯其緣由,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外部條件上,區域城鎮發展體系不健全;自身特征上,城鎮發展脈絡導向不明晰。
1.1區域城鎮發展體系不健全。與眾多發達國家相較而言,我國區域城鎮發展體系突出表現為大城市顯著“強勢”、鄉村地區顯著“弱勢”并存的獨特現實。小城鎮作為鏈接大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紐帶,卻無視自身發展需求,優勢要素逐步向大城市靠攏,人口數量萎縮、城鎮功能缺乏,對鄉村的吸引能力與輻射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區域城鎮發展體系正常功能的釋效,造成了大城市不堪重負,“城市病”“溫室效應”問題格外嚴峻;而小城鎮、鄉村要素流失、無所作為,逐步出現破敗凋敝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上,城鎮化率年年攀升的背后,是小城鎮以超越生態環境容量、基礎配套規模的姿態,僅是實現“農民-居民”身份轉變的“城鎮化”,缺乏將小城鎮作為承接大城市與鄉村兩極過渡階段的載體形態。
1.2城鎮發展脈絡導向不明晰。長期以來,大城市作為經濟活力的“發動機”,承擔了區域內部眾多的訴求職能,相應的發展戰略研究也比較完善[11]。對于小城鎮而言,現階段僅著眼于發展機遇與政策紅利,推動創業風口產業發展、完善適度的配套體系仍是首要任務,難以從整體、長遠角度考慮未來發展需求。基于此,小城鎮以“亞健康”的規劃方式進行預測與調控,整體發展導向缺乏對自身歷史脈絡與發展優勢的梳理與傳承,跟風式模仿,同質化發展,無論是經濟體系重塑、產業特色挖掘,還是城鎮風貌營造,皆朝著短期見效、形象工程等方向,長期將難以為繼[12-14]。
2新時代小城鎮升級路徑探析
在經濟發展常態化、生產要素互聯化的新時代背景下,需要解決現階段小城鎮發展過程中定位不明、方向不準、特色不顯等病癥[15]。其一,應全面構建區域城鄉聯系紐帶,依托“大城市-小城鎮-廣大鄉村”要素聯動、層次清晰的城鄉結構體系,找準小城鎮發展定位;其二,應精準研判整體區域發展階段,整體評估周邊地區對其各方面發展的影響效應,找準小城鎮轉型方向;其三,是大力提升城鎮自身特色內核,以提升城鎮自主能力,完善要素配置體系為基本抓手,彰顯小城鎮特色內涵。
2.1全面構建區域城鄉聯系紐帶。為避免城鄉關系失調、區域競爭力下降的趨勢延續,介于大城市和廣大鄉村兩者間,培育和壯大小城鎮的規模與實力尤其關鍵[16-17]。有別于小城鎮與大城市的吸附作用、小城市與廣大鄉村的競爭關系,將小城鎮空間載體作為重要的城鄉聯系紐帶,承接大城市部分功能轉移,并吸納鄉村地區就地城鎮化人口,提供必備的公服配套,最終形成“大城市-小城鎮-廣大鄉村”要素聯動、層次清晰的城鄉共榮發展新格局(圖1)。顯然,形成高效互聯的城鎮鄉層級網絡,構建新型城鄉格局體系、理順三者的發展邏輯,將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后半場政策紅利延續的支撐點與發力點。
2.2精準研判整體區域發展階段。大城市對小城鎮的“吸血”與“反哺”作用始終是學術界爭辯的話題[18]。通常來說,在區域發展初期,大城市“龍頭示范”帶動作用顯著,小城鎮、鄉村地域依附于大城市發展,要素集聚現象凸顯,大城市的“虹吸作用”造成周邊地區“集聚陰影”效應持續顯現,抑制了小城鎮的發展;區域發展演化后期,大城市的要素擴散機制占主導地位,臨近小城鎮受到大城市的正向輻射效應,承擔部分外溢功能,從而獲得更強的發展動力。因此,在研究小城鎮升級發展路徑時,需進一步考察小城鎮所在特定區域的發展階段,精準研判周邊城市對其各方面發展的影響效應,因地制宜提出小城鎮的升級發展路徑。在區域發展初期,小城鎮應與大城市施行差異化政策與策略,按照城鎮化、信息化、現代化協同推進發展,加快構建要素保障體系機制,通過提升小城鎮發展能級,開辟新型城鎮路徑;后期,小城鎮應積極承接大城市外溢功能,融合自身發展優勢,實現城鎮自身發展的升級迭代。
2.3大力提升城鎮自身特色內核。某種程度上看,小城鎮特色的缺失與城鎮自主能力、要素配置體系等方面息息相關(圖2)。首先,通過“強鎮擴權”等方式合理擴大小城鎮的自主財權,促進其經濟發展,并通過不同層級政府職責、權限的再優化,實現城鎮發展自主化、持續化。其次,以城鎮空間為基本載體支撐,加快推動特色產業體系構建,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要素,培育地方特色產業;傳承地域特色文化,避免簡單套用城市的空間布局肌理,逐步強化城鄉空間管治機制,有機融合城鄉空間要素,打造出城鎮特色的地域風情風貌;優化交通體系支撐,加強城鎮要素流之間的有機聯系,提高要素配置的連通性;完善公服基礎設施,逐步提升醫療、教育及市政配套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容量與品質[19-20]。
3結語
新時代下小城鎮的長效化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極大的重視,其轉型升級路徑是重中之重。本文以經濟常態化、要素互聯化的新時展為契機,剖析現今小城鎮主體發展瓶頸與難題,為解決現階段小城鎮發展過程中定位不明、方向不準、特色不顯等病癥,梳理出區域城鄉統籌協調機制框架,找準小城鎮發展定位,通過研判區域發展階段,找準小城鎮轉型方向,完善城鎮自身特色內核,彰顯小城鎮特色內涵,旨在為新時代小城鎮要素集聚、經濟聯系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與實踐依據。具體而言,應構建新型區域城鄉發展格局,理順“大城市-小城鎮-廣大鄉村”三者間要素聯動邏輯,精準研判整體區域發展階段,因地制宜提出小城鎮發展導向政策,大力提升城鎮自身特色內核,加強城鎮自主能力、完善要素配置體系,最終實現小城鎮載體空間的永續發展。
作者:徐侃 彭秋艷 祝欣豪 單位:常山縣征遷事務中心 常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常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