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城鎮化第三次浪潮的到來,倡導推動城鎮化進程的同時,也要兼顧生態文明建設,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城鎮化能夠有效解決部分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但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傳統村落逐漸消失,生態人文景觀被破壞等,傳統村落是我國珍貴的歷史產物,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也要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規劃。本文就城鎮化與傳統村落的聯系進行探討,并分析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存在的問題,可通過規劃引領分類保護、發展文化產業以及規范化管理監督等策略來有效保護規劃傳統村落。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傳統村落;保護規劃
引言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村落是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同時作為珍貴的歷史產物,在中華文化寶庫中占據重要席位。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然而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部分社會民眾缺乏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意識,再加上缺乏有序規劃,導致傳統村落原有風貌與傳統村落文化一定程度受到破壞[1]。城鎮化與保護傳統村落并不相悖,城鎮化的建設也不意味著傳統村落與文化遺產的消失,兩者應實現相輔相成的關系,故此,在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應對傳統村落保護規劃進行反思,研究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1新型城鎮化與傳統村落的聯系
新型城鎮化建設旨在通過均衡城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解決農業、農村、村民問題的同時,也能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社會協調發展,但在城鎮化進程中一定程度會影響到傳統村落的生存、生活與生產。城鎮化進程中為農村青年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促進農村人口遷徙導致傳統村落人口呈現老齡化的趨勢,傳統的農業生產與發展必然受到沖擊,并且村落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都缺乏管理與修補,從而導致傳統村落的原有風貌受到影響[2]。此外,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必然要開發與利用土地資源,也會對傳統村落的原有格局帶來沖擊,甚至會導致傳統村落不斷消失。因此,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應該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規劃,傳統村落的消失意味著人文與生態環境被破壞,地域特色文化也逐漸消失,一定程度影響到城鎮化建設的質量。盡管城鎮化建設會影響到傳統村落,但兩者并非處于對立面,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應該注重提升文化內涵,根據地區實際情況,合理利用開發與保護規劃傳統村落,比如針對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傳統村落,可進行保護規劃以建設成古村鎮,針對生態環境保存良好的傳統村落,可進行保護規劃以建設成旅游村鎮,一方面能夠保護村落,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2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存在問題
2.1缺乏文化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國家越發意識到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性,并與實施相關政策,促進部分具有豐富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的村落得到保護,但從整體而言,還有不少傳統村落因認知不足、規劃無序等因素面臨著衰敗與消失。具體而言,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對傳統村落保護規劃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傳統村落保護規劃更側重對村落的建筑和格局進行保護,重視物質文化的保護,缺乏保護與傳承其歷史文化與風俗,并且針對傳統村落的建筑與文物,通常采用封閉式管理與保護,并未讓村民進行創造與傳承,導致傳統村落的風俗與技藝逐漸衰敗,這是當前傳統村落保護規劃中面臨的重要問題[3]。
2.2過度開發
當前,旅游業蓬勃發展,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并且民眾更熱衷于觀賞具有歷史文化的旅游勝地,因此不少旅游產業紛紛對傳統村落進行規劃與開發,長此以往會出現不斷弊端與問題。首先,部分旅游產業缺乏保護規劃傳統村落意識,一昧地迎合消費者需求,對村落的建筑進行改修,一定程度破壞了傳統村落的原有風貌,甚至會影響到其生態平衡,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非物質文化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大量外來文化與資源滲透到村落中,導致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呈現不倫不類的狀況,給傳統村落的文化格局帶來嚴重沖擊[4]。此外,旅游業的發展導致游客數量增多,也會影響到傳統村落的生活、生產方式,導致傳統村落缺乏完整性與平衡性。
3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的優化策略
3.1規劃引領分類保護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優化傳統村落保護規劃,需要認知到傳統村落的保護對象,也就是生態環境、傳統建筑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首先需要對傳統村落進行規劃,從整體出發,對傳統村落的物質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進行保護與延續,在規劃的引領下,實行分類保護,按照保護對象的類型選擇相應的保護方式。比如傳統村落具有悠久的宗族歷史文化,在保護規劃中要注重保護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可對宗祠進行修復,還可定期組織一些民俗活動,以保護村落的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
3.2發展文化產業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優化傳統村落保護規劃還可發展村落的文化產業,以維護文化與生態的平衡。不少傳統村落極具獨特的文化底蘊,但縱觀國內絕大多數傳統村落,鮮少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有效保護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而新興城鎮化建設能夠為傳統村落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生機與活力,在加強村落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同時,村落應結合自身文化優勢對文化產業進行開發,同時還需在發展村落經濟時來不斷增強文化自信[5]。另外,發展文化產業必須以保護文化生態為基礎,保證文化生態的本土性與天然性。
3.3規范化管理監督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優化傳統村落保護規劃還可強化保障,進行規范化管理監督。首先,在政府的引導下,并以對傳統村落的深度考察為基礎,建立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對村落的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管理、監督與保護,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進行城鎮化建設時,需要尊重村落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以此為基礎進行建設與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城鎮化建設與傳統村落應保持相得益彰的關系,共同發展與進步,針對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存在的問題,應進行反思以研究出優化策略,可大力發展村落的文化產業,并對村落實施分類保護,將管理與監督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施昕怡.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的反思與優化———以朱家峪為例[J].人文天下,2018(17):72-77.
[2]石謙飛,王秀芝.山地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中保護范圍的劃定———以山西陵川黃莊傳統村落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7(04):20-24+33.
[3]劉洋.潞城市土腳村傳統村落的價值發掘與保護利用探析[C]//《工業建筑》編委會、工業建筑雜志社有限公司.《工業建筑》2018年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2018:4.
[4]陳曉華,程佳.文化傳承視角下我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研究述評[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2):112-120.
[5]張家豪.基于城鄉一體的傳統村落空間復興策略初探———以南京市竇村為例[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東莞市人民政府.持續發展理性規劃———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2017:11.
作者:蒲茂林 單位:中交城市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