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泌尿系統護理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協同護理對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影響探析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泌尿系統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中因血糖波動較大,可進一步增加感染機會,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及預后。同時,泌尿系統疾病是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部位的疾病,存在特異性,且整體病情比較復雜,因此加強泌尿系統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討護理干預對泌尿系統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80例泌尿系統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3~71歲、平均(48.17±3.55)歲;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2~70歲、平均(45.25±4.2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要求進行護理,首先做好入院登記,協助患者進行全面檢查,解答家屬的疑問,監測生命體征,進行抗感染治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觀察組增加協同護理模式的應用,具體方法為:(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做好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指導家屬正確認識該病的發生發展、病因機制,并介紹本病的常見表現、注意事項等;定期組織開展病友座談會、健康講座、宣傳欄、教育視頻等,為患者和家屬提供良好的健康知識體系,指導患者掌握科學的用藥方法;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有效交流,指導家屬給予患者關心和愛護,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親人朋友的關愛,促進情緒恢復。(2)心理護理。對于表現出心理問題的患者,比如抑郁、焦慮、躁狂等,需要進行專業的干預和疏導,了解病情程度和陪護情況,進行科學的健康教育;在與患者溝通時要考慮患者的文化水平、興趣愛好等,耐心選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3)用藥護理。指導患者和家屬嚴格遵醫囑用藥,向患者和家屬普及用藥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指導正確識別藥物,了解用藥方法和劑量,幫助患者科學用藥,同時說明擅自停藥和更改藥量的不利之處,告誡患者不要擅自更改用藥方式。(4)生活護理。細心照料患者日常起居,根據患者的喜好和口味提供飲食,合理搭配飲食結構;因為糖尿病本身飲食上的禁忌較多,所以要結合醫生要求合理制定飲食方案[1];同時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娛樂活動,促使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情,促進病情恢復。(5)隨訪護理。出院1周后,每周安排隨訪1次;出院1個月后,每3個月隨訪1次;對于行動不便或血糖控制情況不良的患者增加隨訪頻率,每月2次,堅持1年隨訪。記錄好隨訪結果,將病情控制方案告知患者與家屬,鼓勵家屬進行監督。
1.3觀察指標
心理干預在泌尿系統疼痛護理中應用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預在泌尿系統結石疼痛護理應用分析。方法選取本院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診的100例泌尿結石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示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n=50)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n=50)給予疼痛護理聯合心理干預,統計干預結果。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及積極心理狀態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分、疼痛緩解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疼痛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在泌尿系統結石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情況,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積極心理狀態。
[關鍵詞]泌尿系統結石;心理干預;自我效能;疼痛
泌尿系統結石,通常多發于輸尿管、腎臟以及尿路等部位[1]。關于泌尿結石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多以碎石術治療為主,該治療方式具有無創和無痛等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損傷機體器官功能和高復發率的缺陷,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往往也需要輔以一套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結合泌尿結石患者的病理特性,加強對患者的疼痛護理和心理干預對提升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舒適是十分重要的。為更好地掌握心理干預聯合疼痛護理在泌尿結石患者中對患者心理狀態及疼痛的影響效果,本文特結合臨床100例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將相關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泌尿系統結石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示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5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2~72歲,平均52.23±5.92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2.21±0.56年,結石類型主要為:腎結石21例,輸尿管結石17例,膀胱結石12例;在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4~75歲,平均53.03±5.71歲,病程4個月~4年,平均2.17±0.62年,結石類型主要為:腎結石24例,輸尿管結石15例,膀胱結石1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入院經B超或X光線檢查確診為泌尿系統結石;②均為單發結石且結石直徑低于10mm,形狀規則;③患者神志清晰,具備良好的溝通及交流能力;④自愿參與此次研究且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器質性疾病;②合并有精神障礙類疾病,無法正常交流及溝通;③合并有惡性腫瘤疾病者;④拒絕參與及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泌尿系統外科護理論文
1制作思路
泌尿系統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絕大多數結石在腎和膀胱內形成,輸尿管結石和尿道結石通常是因為結石在排出過程中受阻所致。這部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是不同部位結石的臨床表現,內容多且瑣碎,學生容易混淆,理解和記憶效果差。為了增強教學效果,筆者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就地取材,嘗試自制教具,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同時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現介紹如下。
2制作材料及方法
制作材料:50ml注射器,頭皮針細管或細胃管,吸痰管,大小不等的小米、大米、綠豆、黃豆等。制作方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谷物顆粒模擬大小不等的結石,注射器抽水模擬腎或膀胱,用頭皮針細管或細胃管、吸痰管模擬輸尿管或尿道。
3教學應用
該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分為4個步驟。步驟1:講授泌尿系統結石時,教師先用圖片或錄像展示泌尿系統的解剖生理結構,講解結石的病因、病理。步驟2:向學生展示自制教具,介紹教具的制作方法,讓學生動手制作教具。步驟3:通過提問、主題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討論泌尿系統結石可能存在的臨床表現、不同大小的結石對機體的影響及治療方法,并分組匯報。步驟4:教師根據學生操作和討論情況進行補充和釋疑。
4討論
手術室干預對泌尿系統疾病患者探析
摘要目的:探究手術室干預措施對泌尿系統疾病患者手術效果及術后生活質量影響。方法: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術治療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措施,研究組采用手術室干預措施;比較兩組的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手術前后生活質量。結果:①研究組的尿管留置時間、膀胱沖洗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均<0.005)。②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P<0.05)。③術前,兩組SCL-90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研究組的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行手術治療的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采用手術室干預措施可以改善各項手術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提升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干預措施;泌尿系統疾病;手術效果;術后生活質量
泌尿系統疾病是由泌尿系統器官不同程度的病變而引發的疾病,常伴有尿頻尿急、腰膝酸軟、尿失禁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腹腔鏡手術是目前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主要方式,雖然其手術創傷較小,但由于患者的手術位置較為特殊,術后恢復階段仍常會出現感染及并發癥情況,影響了患者術后恢復[2]。為了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圍術期內必須要采取科學且有效的護理方式。手術室干預是基于手術過程所制定的圍術期綜合護理措施,可以協助患者做好術前準備,提高術中和術后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恢復[3]。為了探究手術室干預措施對泌尿系統疾病患者手術效果和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次選擇了我院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研究,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術治療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33~75歲,平均(54.23±6.19)歲;輸尿管切開取石術15例,尿道下裂成形術15例,腎盂成形術10例,腎上腺切除術10例;研究組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齡32~76歲,平均(53.98±6.32)歲;輸尿管切開取石術14例,尿道下裂成形術12例,腎盂成形術12例,腎上腺切除術12例。兩組的性別、年齡、術式等臨床資料差異不大(P>0.05),可進行研究。
1.2入選標準
情景教學法在泌尿系統結石術后中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泌尿系統結石術后患者自護能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泌尿系統結石術后患者為干預實施對象,隨機分為情景模擬教學法組和常規教育組。比較方案實施后3個月、6個月兩組患者自護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并發癥的差異。結果:方案實施后3個月、6個月,情景模擬教學組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與常規教育組泌尿系統結石患者比較,自護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并發癥發生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情景模擬教學法整合至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教育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行為的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情景模擬教學法;泌尿系統結石;自護能力;自我效能
泌尿系統結石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疾病類型,雖不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危害,但會引發疼痛、排尿不暢等癥狀,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1]。手術雖然是泌尿系統結石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但患者術后依然需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以減少結石的復發。研究發現充足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是維持泌尿系統結石患者有效疾病管理的基礎[2]。疾病相關知識和技能水平高的患者可以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行為,從而提高預防和治療效果[3]。因此尋找有效的方法提高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對改變疾病的預后意義重大。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作為患者獲取疾病相關信息重要途徑,直接影響患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4]。現下臨床在開展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健康宣教方面已十分廣泛,但行之有效的方案仍有待商榷。情景模擬法是教育學中最常見教學方法,教學者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針對性的設計情景,讓受教育者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從模擬情景過程中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5]。本文將情景模擬教學法運用到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一定效果,具體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觀察對象
以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的80例泌尿系統結石術后患者為干預實施對象。納入標準:(1)經疾病診斷確診為泌尿系統結石;(2)行腎、輸尿管、膀胱等碎石取石術;(3)生活能夠基本自理;(4)知情同意且愿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年齡在18歲以下;(2)伴有其他臟器功能不全及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3)伴有嚴重心理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4)已參加其他研究項目。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時間的順序分為常規教育組40例和情景模擬教學組40例。情景模擬教學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39.81±4.74)歲;受教育程度:初中4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22例;結石類型:腎結石23例、膀胱結石6例、輸尿管結石11例。常規管理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37.73±4.11)歲;受教育程度:初中5例、高中15例、大學及以上20例;結石類型:腎結石25例、膀胱結石6例、輸尿管結石9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
泌尿外科護理中的人性化護理淺議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的應用對于提高泌尿外科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9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結果經人性化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由(4.82±1.51)分降至(1.70±0.58)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由(22.54±3.44)分降至(9.82±2.37)分,6.12(3/49)的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95.92%(47/49)的患者對于護理感到滿意。經常規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由(4.91±1.49)分降至(3.75±1.04)分,HAMD評分由(22.75±3.26)分降至(15.15±2.78)分,14.29(7/49)的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81.63%(40/49)的患者對于護理感到滿意。兩組護理效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的泌尿外科護理對于泌尿系統患者的治療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泌尿外科;預后
泌尿外科患者一般接受手術治療,由于手術部位的特殊性,加上手術本身的創傷性,患者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1]。在泌尿外科護理中,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需求,關注其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并尊重其個人隱私,實施更具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本研究以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9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人性化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98例患者,以上患者分別接受人性化護理(49例)和常規護理(49例),各自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8∶21,最高齡64歲,最低齡23歲,平均年齡為(45.2±3.7)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6∶23,最高齡62歲,最低齡20歲,平均年齡為(43.9±4.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婦產科新生嬰兒感染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巴彥淖爾人民醫院2014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婦產科新生嬰兒泌尿系統感染患兒70例。病程1天~6個月,平均病程35天。其中,腎病綜合征患兒1例,B超提示腎盂積水1例。
1.2診斷標準
結合國際泌尿系統感染的綜合指標分析,中段尿培養菌落技術大于10萬/mL,尿沉渣檢查為WBC>5個/HPF或有泌尿系統感染的癥狀。
1.3臨床表現
在臨床上,泌尿系感染分為急慢性兩類,急性感染起病急并易于診斷,慢性感染多發生于嬰幼兒身上,典型癥狀不明顯,對于診斷而言,有了許多困難,而且相比急性慢性更容易導致腎損害,對于新生兒而言,問題更大而且可能是致命的,泌尿系感染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主要由大腸桿菌引起,其次有變型桿菌、產氣桿菌、副大腸桿菌等感染,少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我院70例患兒都有不同的表現,其中,主要包括由尿路刺癥狀引起、發熱起病、肉眼血尿起病、嘔吐等消化道不良起病等,并伴有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癥狀。
泌尿系結石腔鏡手術后血癥發生原因
【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結石腔鏡手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發生的原因及防治方式,總結防治策略。方法選擇84例泌尿系結石腔鏡手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防治舉措的差異實施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常規防治和綜合性防治,干預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明顯高于(71.43%)(P<0.05)。觀察組患者的身體指標積分、不良癥狀積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心理健康評分高于對照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泌尿系結石腔鏡手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的案例實施綜合防治措施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結合原因進行針對性防治指導的可行性高。
【關鍵詞】泌尿系統結石;尿源性膿毒血癥;腔鏡手術;手術效果
近年來,隨著泌尿科腹腔鏡技術的不斷合理化應用,越來越多的泌尿系統結石的案例實施腹腔鏡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這些手術方式涉及輸尿管硬鏡碎石取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腹腔鏡切開取石術等。微創技術具有損傷小、患者恢復快等特點。腹腔鏡手術存在出血、感染以及其他損傷等不足,根據臨床具體要求,必須在短期內對患者進行治療。尿源性膿毒血癥是泌尿系統結石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在嚴重的情況下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臨床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為了分析泌尿系結石腔鏡手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發生的原因及防治方式,總結防治結果,選擇84例泌尿系結石腔鏡手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84例泌尿系結石腔鏡手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防治舉措的差異實施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常規防治和綜合性防治。對照組的男女比例25∶17,最大和最小年齡分別是71歲和40歲,年齡均數56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3∶21,最大和最小年齡分別是78歲和41歲,年齡均數5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合并有惡性腫瘤者;嚴重的感染性疾病者[1]。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