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老年護理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護理論文
1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老年精神障礙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實施責任大包干的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如下:
1.1加強護理質量管理老年精神障礙住院患者,護理難度大,質量管理是難點、重點。建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對存在的隱患及護理缺陷進行整理,分析,制定相應的護理安全制度和操作流程,把每次效果評價時暴露出的不足作為下一個質量控制的目標進行管理,周而復始,最大限度的保證護理質量安全。
1.2住院環境設置醫院建立了全新的老年患者關懷樓。病房格局方便老年患者,布置了人性化的活動大廳,配備了各種康復器材,病房內設有空調、電視、呼叫系統、齊全的衛浴設施等,利于老年精神障礙患者治療及療養,各活動廳免費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及娛樂的設施。改變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心中對傳統醫院冰冷的映像,增加患者對生活的熱愛。
1.3護理計劃根據患者疾病及護理診斷,定期進行綜合評估患者病情變化的程度,制定治療及護理計劃、進行實施及做出效果評價,從環節質量保證護理人員各項工作的有效實施。
1.4認真執行醫囑用藥密切觀察用藥后作用、付作用及注意事項。做好抗精神病藥物監測和治療。例如:使用富馬酸喹硫平:參考對高血壓病并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給予抗抑郁治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的降壓效果。但同時要注意觀察其困倦、口干、輕度無力、便秘、心動過速、直立性低壓等不良反應發生。
1.5加強生活護理安排規律的生活,做好飲食、二便、皮膚清潔的護理。飲食調節根據病情、營養學原理及兼顧患者習慣三者而定。加強健腦食品的飲食。
老年心血管手術室護理論文
1不安全因素
1.1患者因素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比較復雜并迅速且容易反復,再加上老年患者機體的抵抗力下降,一旦突發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往往會威脅生命,一般手術治療是比較有效且迅速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穩定,一旦被送入手術室后,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引發各種突發狀況,比如心肌梗死等,給治療與護理都帶來了一定難度,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不能正確了解該種疾病的嚴重性,對各種注意事項沒有提高關注,患者情緒不穩定,影響治療與護理效果的發揮。
1.2護理人員因素
手術室的護士每天的工作量較大,且會面對各種類型的手術,精神始終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會使護理人員長期處在超負荷工作中,身體和心理均十分疲憊,很容易引發厭煩情緒,導致護理服務態度差,甚至出現差錯。手術室護士的人員編制較為緊張,沒有時間給年輕的護士提供外出鍛煉學習機會。導致年輕護士缺乏相應的專業護理知識,業務能力不能適應手術室內緊張的護理工作,不能及時處理意外事件的發生,從而導致操作不當引發護理事故和缺陷,從而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少數手術室護士由于專業知識欠缺,臨床工作經驗不足,與醫生溝通不夠,配合不好,缺乏相應的急救搶救經驗。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和關閉體腔后,容易在清點器械上存在差錯,手術中的組織標本保存不當,或在標本送檢過程中出現差錯。在手術輸液過程中,輸血錯誤或用藥錯誤,未能執行醫院手術室護理“三查八對”的工作制度,導致操作失敗或引發護理事故,從而威脅護理安全。
1.3手術室因素
手術室是醫療技術更新較為快速的醫療區域,各種大型先進的醫療設備均會應用在手術室。加上心血管疾病較為復雜,相應的護理技術也有更高的要求。老年患者涉及到的體位安放、運送等具體操作均增加了手術室護理的工作風險。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手術室內使用高端技術的臨床設備的頻率較多,也為手術室護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醫院內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很難適應當代手術室的管理要求。護理安全的核心是質量管理體制,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護理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老年患者預見性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63例患者中,男53例,女10例,年齡75歲-92歲,平均年齡83.5歲。其中晚期腫瘤患者16例,腦梗死后遺癥伴有偏癱患者17例,老年癡呆患者伴生活不能自理1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10例,外傷致股骨頸骨折患者8例。褥瘡發生部位:骶尾部20例,內外踝、足跟部16例,枕骨粗隆、肩胛部13例,多處部位并存8例。通過對患者褥瘡的原因分析及積極的治療護理,本組患者中56例臨床愈合,7例患者因癌癥晚期,全身衰竭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2引起褥瘡的相關因素
2.1外部因素
外力是造成褥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力作用于身體的局部,包括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等。垂直壓力來自于自身重力和附加于身體的力,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與壓力持續時間、壓力大小有關。摩擦力是機械力作用于上皮組織,主要來自皮膚與衣、褲或床單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床鋪皺褶不平、渣屑或搬動時拖、拽、扯、拉患者時均可產生較大摩擦力。剪切力是兩物體相鄰表面間滑行時所產生的進行性相對移位而引起,與體位關系甚為密切,如仰臥時,床頭抬高,斜坐時或坐輪椅者身體后傾時骶部所受剪切力加大。不少患者在臀部上的瘡面,就是因為翻身時,家屬用力牽動臀部皮膚,造成骶尾部皮膚受到過度剪切力而引起的。
2.2內部因素
潮濕或不清潔對局部皮膚有嚴重刺激并容易感染是形成褥瘡的條件。當身體局部受壓過長時間,過強壓力而影響了血運時,再加上潮濕或不清潔的刺激,極易促成褥瘡形成。如: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濕,不清潔刺激導致皮膚浸漬、松軟,而形成褥瘡。
老年糖尿病優質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65~88歲,平均年齡77.6歲;病程3~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常規護理服務模式,由護士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和一般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服務”下的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實施全方位的護理。
1.2.1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
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科里多次召開護士會議,學習優質護理精神,深入了解護理內涵,建立優質護理小組,由資深主管護師或護師任組長,選取業務技能水平較強的護理人員組成小組,對每個患者實行專人負責到底。熟悉掌握患者的飲食、運動計劃以及血糖控制情況,根據自身情況指導治療與開展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血糖波動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動態血糖檢測的300例老年T2DM患者。T2DM診斷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300例患者中男223例,女77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3.29±10.22)歲;病程6~27年,平均病程(17.07±8.94)年;體質量指數(BMI):23.4~27.5kg/m2,平均(24.8±2.83)kg/m2;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8.4%,平均(7.09±1.23)%。共有160例患者存在血糖波動異常。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動的相關影響因素,對160例血糖波動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觀測方法
1.2.1動態血糖監測(CGM)
所有入選的300例老年T2DM患者均進行CGM(美敦力動態血糖監測儀)。動態血糖監測儀每10秒接受一次信號,每5分鐘存儲一個平均值,每天記錄288個血糖測定值。共佩戴72h,72h后進行數據分析。
1.2.2血糖波動幅度指標
老年急性心梗死患者臨床護理論文
一、臨床表現
1、先兆
部分病人在發病前數日至數周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癥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初發型心絞痛)或原有的心絞痛加?。◥夯托慕g痛)最為突出。心絞痛發作較以往頻繁、性質較劇、持續較舊、硝酸甘油療效差、誘發因素不明顯,疼痛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和心動過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血壓大幅度波動等。
2、癥狀
(1)疼痛:是最先出現的癥狀,多發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多無明顯誘因且常發生于安靜時,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病人常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病人可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誤認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頜、頸部、背部上方,被認為骨關節痛。
(2)全身癥狀: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后24~48小時出現,程度與梗死范圍呈正相關,體溫一般38℃左右,很少超過39℃,持續約一周。
(3)胃腸道癥狀: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出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以不少見。
老年患者骨科病房的護理論文
1骨科護理中體現人文關懷
1.1醫療人員的行為語言
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較多,患者的入院的同時忍受著疼痛的折磨。例如老年患者發生小型車禍在入院之時,往往精神還未穩定,面對較為陌生的院內環境、陌生的醫護人員以及對病癥的擔心等等,導致患者出現了焦慮、不安、恐懼等心理。此時,護理人員就應該及時的把握這個時機,給患者留下深刻的影響。首先,患者在入院的時候,面帶微笑、真誠熱情的接待患者,再根據患者的病情、性別、年齡、經濟狀況等制定床位(如若患者的條件允許,可讓患者自行選擇病房,并征求患者的醫院是否是住單間等)。例如性別一樣的住一個病房、比較好動的患者給予床欄的保護、脊椎骨折不能自理的患者住在一起、需要進行牽引的患者安排牽引床。其次,向患者介紹本次的主治醫生、負責人的護理人員、科室的主任、護士長以及同室的病友,等待患者的心態平靜下來的時候便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規則以及探陪的制度等。最后并還以熱情的口吻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有事請找我”。這樣,不僅在患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而且還能及時的消除患者心中的膽怯和陌生。
1.2樹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患者入院之后并不清楚醫生對自己的病情要如何處理,尤其是骨牽引的患者因為看見那些不知所謂的醫療器械,更加是不知所措。這時,護理人員就應及時的向患者進行解釋,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治療器的使用方法、目的、意義、作用、影響以及注意事項,以便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懼、顧慮,并且還要在一旁鼓勵、安慰患者。骨科患者最主要的癥狀是體現在疼痛上,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質以及進展,并耐心的向患者解釋其疼痛的原因以及規律性,以便教會患者減輕疼痛的技巧。例如放寬自己的心態、深呼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等,在必要的時候個患者注射鎮痛劑。另外患者的住院期間由于離開親人的時間較長,加之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感到孤單,極度渴望親人的陪伴,護理人員應該主動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并告知家屬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抱怨,以防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在情感上要多給予患者的關心和愛護,對給予溫暖、支持,說患者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獲得滿足,自愿的接受治療。
2對老年患者多方面的護理
2.1心理護理
老年性腦梗死優質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入院治療的84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為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78~88歲,平均年齡(82.3±3.6)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77~85歲,平均年齡(81.9±3.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使用常規護理的同時,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措施,其中包括與患者積極溝通、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具體方法如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需要長時間接觸護理人員,所以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通過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言語、熱情的微笑,都會使患者更加信任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在介紹自己時,應該充滿自信感,尤其是介紹醫師時,要給予患者充足的信息,全程陪伴患者,實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面對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加強患者康復期的護理工作,幫助患者完成功能鍛煉,準時進行理療,如中頻治療、電磁技術等內容。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專業的按摩知識,為患者進行按摩。通過患者與護理人員愉快的交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避免發生護患沖突,為患者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住院環境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發現患者出現心理問題后,需要與家屬進行配合,共同激勵患者,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環境也會影響患者的心情,而心情則是患者恢復的關鍵因素。良好的環境可以使患者心情更加順暢,通過環境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關懷,通過干凈整潔的環境,可以使患者與家屬的心理更加舒適。大多數老年患者都不喜歡吵鬧的環境,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創建出安靜的醫療環境,為患者提供家一樣的溫暖環境?;颊咴诹己玫沫h境中治療,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恢復速度,降低并發癥出現幾率。
1.3 滿意度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平均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