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信息化系統自身固有的風險
在信息化系統的環境下,審計過程是借助于計算機及信息化技術,這將其與以往的紙質媒介、手工作業區別開來。紙質化的手工財務信息很容易追根溯源,獲得一些原始的審計信息依據。而在引入信息化系統之后,財務信息被計算機匯總整合,方便了信息采集和處理的同時抹去了原有可探尋的線索痕跡,在便利了審計人員獲得審計數據的同時加大了審計數據泄露、盜取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很難被察覺和快速排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財務數據很容易被修改、刪除、外漏,必然會導致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信息化操作下相關人員業務生疏的風險
在信息化審計條件下,面對更加嚴格的審計要求和更加專業的審計操作,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尤為重要。審計人員不僅僅需要熟練掌握審計、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對會計電算化、網絡技術、電腦操作等具備相關業務水平。這種復合型的素質需求無疑對審計人員提出了較高的業務要求,而當某一部分專業技能出現缺失,就會極大影響審計活動的效率及質量。
(三)信息化環境下的檢查風險
在信息化系統審計下,傳統檢查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系統化內部控制的審查與處理。這主要因為檢查方法需要借助于計算機端口,這使得原先有跡可循、直觀可視的會計核算變得不再那么容易。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很容易忽略某一環節的檢測,從而不能實現對企業整體性的把握。
(四)利用計算機舞弊帶來的風險
計算機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方便了那些別有用心之徒。對比傳統審計舞弊行為,信息化系統下利用計算機舞弊更加具有隱藏性,破壞性也更大。企業的審計往往需要依附于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一旦計算機失控,就相當于從企業內部打開了缺口,更加難以控制。
(五)審計數據采集及內控制度上潛在的風險傳統審計過程不需要考慮審計數據采集的線索路徑問題,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可以立即返回源頭查缺補漏。而在信息系統下,數據采集往往自動化,這就導致了責任承擔的缺位,也給企業的內控制度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
二、信息化視角下國有企業規避審計潛在風險的對策
(一)及時更新信息化系統軟件功能,避免系統落后的風險
企業信息化系統軟件的及時更新成為企業緊跟時代大潮、避免被信息化淘汰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想保證本企業內部審計的計算機系統能夠獲得及時的更新,就需要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是需要本企業培養或引進專門的技術人才。無論何時,人才都是企業得以長期發展的重中之重。只要建立起一套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那么不論是在企業系統的日常維護、及時更新方面,還是在遭受黑客攻擊、發生意外情況、系統重建等問題時,都能夠第一時間的找出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維護企業計算機系統的良好運行。二是要加強與專業軟件研發公司的聯系,從而在第一時間獲取行業內的最新信息。一旦出現本企業內部隊伍無法應對的局面,也可以及時獲得外援支持,從而盡可能地降低經濟損失。
(二)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審計隊伍素質
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提升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企業面對變化多端的審計風險所必須的投入。之所以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再培訓,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現階段審計隊伍的組成特點所決定,另一方面則受限于如今復雜多變的審計大背景。在我國,具備豐富經驗、在各企業擔任要職的審計骨干往往年齡偏大,這在大型國有企業中尤為明顯,審計隊伍已經趨向于老齡化。這樣的審計隊伍構成在面對審計信息化系統革新的挑戰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一大批極富傳統手工審計經驗的審計人才對信息化系統審計不夠熟練。另外,計算機系統的更新換代、審計軟件的不斷創新、審計內容的日益復雜等都使得審計工作需要學習型的復合型人才。企業組織審計隊伍集體培訓學習有利于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也能夠保證企業內部審計隊伍經驗的傳承與發揚。在培訓中,審計人員可以借此提升在會計處理、計算機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從而獲得全方位的提高。總之,在系統化審計的宏觀背景下,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大型集團化企業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轉變審計人員的原有手工思維,在知識層面上更新換代,適應信息化審計的要求。
(三)采用適當審計方法避免檢查風險
傳統審計作業中,審計人員需要對紙質資料的數據采集與調取查閱相關審計資料,對某些信息進行反復的核查與計算,并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而在信息化系統審計背景下,一旦還將審計方法割裂開來,單獨程序單獨使用,往往不能滿足當今審計的需要。在信息化系統中,原先的審計方法有些已經滯后,而一些新的審計方法的采用則超越了原先的審計程序流程。例如,在目前審計背景下,對系統操作員的權限設定已經成為了審計工作的重點,一旦權限設定不明,就會發生授權混亂的局面,審查工作也就不可能有效進行,甚至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日常現金流等資金管理上出現巨大漏洞,使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四)加大對利用計算機舞弊行為的審查與懲處力度
利用計算機進行舞弊行為是計算機系統所獨有的風險類型。一旦出現審計人員或其他相關犯罪人員利用手中權力進行計算機舞弊以達到自己的非法目的時,就會給企業的正常運營埋下巨大隱患。加強對計算機舞弊行為的審查和懲處,一方面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教育教導,加深審計隊伍對這種違法犯罪行為的認識;另一方面則需要企業構建內部監督體系,企業可不定期地采用傳統審計形式與系統化審計的數據結果進行對比,同時可聘請無利益相關的計算機專業人士定期對企業的計算機系統或審計系統進行測查,在日常的事務處理中注重對系統日志的留存備份等,以減少利用計算機舞弊行為的發生。
(五)健全和完善審計規章,強化企業制度規定
審計工作需要相關法律法規、審計規章的指引,企業內部也需要據此強化有關內部審計制度的規定。在信息化審計革新的背景下,政府頒布的審計技術規范可能隨時改變。大型集團企業要在國家的審計準則及相關法律法規基礎上,不斷完善企業本身的審計制度和相關規定。企業可在政府重大審計理論政策時,組織業務精英進行學習研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將其一并與政府文件下發到下屬公司單位。除此之外,企業應該加大對內部制度規定的執行力度,從而從制度源頭上保證企業的向心力與一致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審計的大背景下,集團型國有企業在內部審計系統的處理當中,應該緊緊把握時代潮流,合理科學地建立起一套信息化審計系統,才能使自身在今后的生產經營當中發揮出內部審計的應有價值,進而推動國有企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作者:李艷平 單位: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