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會計信息化本科教改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會計信息化新趨勢的到來,要求本科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要了解新趨勢,順應新發展,培育出更多適應新時代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本文就高校會計信息化的培養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問題成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教改思路。
關鍵詞:
會計信息化;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現狀
根據每年國家人事部的人才市場應聘數據顯示,財會類專業職務的供求比基本大于3:1,然而與之矛盾的是,每年財會人員的職位需求卻仍普遍排在全國前十,這一鮮明的對比,揭示出了我國高等教育在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力度上還遠遠不夠,課程教學上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只有將這些問題盡早解決,我們才能更好更快的培養出專業知識和應用水平雙高的新復合型會計人才。然而現在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會計信息化的教學目標定位普遍存在偏差,有的過于偏重理論,只注重向學術型本科研究教育一樣,而過分停留于書面知識,忽略實操的重要性;有的則過分注重于操作軟件,將大部分的課程停留于如何應用某個軟件上。此外,對于會計信息化的教學,大部分學校都還存在教育觀念和授課方式過于落后,課程安排不合理,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問題的成因
1.教學課程不能將理論與實操有機結合
為了迎合社會需求,高校的會計教學目標應以培養專業知識扎實,業務水平精進的雙高會計人才為出發點,然而,現在大部分高校對于會計信息化人才教育的目標認知還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課程與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匱乏。很大一部分高校開展的會計信息化課程緊緊圍繞會計電算化一門課程開設,然而在開課期間,課程內容往往也較為匱乏,只進行某個單一模塊系統的練習,例如:總賬系統等,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構架沒有完整認知,所實踐的內容往往也只是一些最基本最簡單的業務處理,與企業實際操作嚴重脫節。其次,教學理念,授課方式過于陳舊,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教學理念仍停留于老師教,學生記的模式,盡管很多學校配備了機房,但‘填鴨式’‘單向式’的授課方式仍然沒有被打破,以至于學生對于課程的熱情沒有被很好地激發出來,再加上課程最終的考評往往是只重視最終結果而忽略了操作的過程,所以使得部分學生并沒有從始至終的練習操作,重視操作,而只重于最后的考試結果。
2.課時課件等資源及實驗設備的約束
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大二時期普遍開設基礎課程,大部分專業課集中在大三開設,使得一些重點課程的課時量得不到保證,缺乏足夠的時間練習,操作基礎也就不牢固。另外,現如今大部分學校雖然有專門的財會實驗室,但是由于資金所限,里面的機器設備相對陳舊,所用的財務軟件也比較落后,與企業現實接軌不足,教學課件更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學什么、怎么學完全憑借于授課老師的個人資歷與意愿,這也就使得即使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學生,不同老師教出來的,實操技能也有很大差別。
3.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技能不足
本科院校的師資大部分為“證書型”教師,他們基本是剛剛步入社會就來到學校里教學,雖然擁有廣闊的專業知識,但往往實操技能不足,沒有充分的實踐經驗,再加上教師各大職稱的評比往往只注重于學術論文的發表,而對于實踐經驗沒有具體的要求,使得各大高校的師資往往只停留于“紙上談兵”,對于社會企業內部具體的財會人員需求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在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方向上難免有所偏差。
三、促進應用型本科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大力改善傳統會計教學模式
1.重新定位會計教學的目標
新時代下會計教育培養目標應著重注意兩點:一、生理素質;二、心理素質。生理素質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即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業務能力精進,職業素養高尚的應用人才;心理素質則是支撐他們在高新技術淘汰率高的時代下穩扎穩打,努力開拓、站穩立足之地的必備技能,即培育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急功近利,善于溝通,團隊意識強等品行的新型會計人才。
2.重新制定新型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新型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課程應該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語、數、外”三大基礎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專業課程的開設要符合可操作性、靈活性、全面性、具有針對性的特點,并始終圍繞“信息化”這一核心,使得各個課程之間相互補充,有機結合,使得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有機結合,多方面,多角度,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操作和專業技能,以達到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需求的目標。
(二)改善實踐教學條件
良好的硬件設備是學生學有所成的一個重大因素,高校普遍對于理工科的實驗教學比較看重,實驗室的配備較為先進,然而對于文科類財會專業來說很少有大型實驗室,即使有也僅僅局限于幾臺陳舊的電腦和非通用的財務軟件。近來,幾所高校陸續建成大型綜合跨專業財會實驗室,這對于學生在實踐方面起到了很大幫助,在實驗室中學生可以全真模擬社會中的個個職位,從企業到政府再到銀行,充分體驗不同崗位不同職責的業務處理,讓學生能夠在步入社會之前就充分了解社會真實工作情況、工作流程,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了信心程度,鍛煉了團隊協作意識。
(三)強化專業課程師資力量的建設
應用型本科的老師應有不斷豐富自己的意識,要培養出高水平,高素質,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經驗就要過硬,高校對于在校教師也應當實行“走出去,引進來”的政策,讓在職教師定期去各大企業實踐總結經驗,隨時掌握最前端的市場需求;并經常聘請各大企業的高級財務人員及擁有過硬的實踐經驗、優良的業務水平的人員,來學校為學生親自指導手把手傳授企業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各項業務等,讓學生在邁向社會之前就能充分了解社會認知自己的崗位,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四)促進校企合作,讓學生學有所練
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努力提倡校企合作,學校教授學生過硬的專業知識,企業磨煉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好的校企合作,對學校而言為學生提供了天然的實驗室,讓學生可以充分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對于企業來說,也間接的培養了一批適應本企業發展的會計人才,為企業日后的發展奠定了人力基礎。
作者:李語詩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參考文獻:
[1]魏薇.會計電算化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32).
[2]任玉梅.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體系的構建[J].農業網絡信息.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