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多層雙軌三能力模式下會計電算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多層雙軌三能力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構想是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專業技能培養模式。這里的“多層”有兩個含義,一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多種不同的學習活動,二是指將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任務分為基礎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三個層面。“雙軌”是指以會計原始資料為基礎,以電算化會計為主、手工會計為輔的方式進行處理。“三能力”是指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所需的會計核算能力、會計審核能力、會計分析能力。
(一)“多層雙軌”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任務
1.尊重學生差異化,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
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很多,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學習態度影響個體對行為的選擇傾向,學生愿學什么,喜歡何種學習方法,是因人而異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作用,已被許多實驗研究所證明。心理學家麥獨孤和史密斯(W.MacDouqai和W.smith)早在1919年就提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速度有促進作用。1952年卡利(Carry)指出,大學生對解決問題不同的態度,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效果。在其他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有積極學習態度的學生,學習效果遠勝于學習態度差的學生。學習能力就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去獨立地獲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個性特征。學習能力具體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學習能力強在短時間內能完成較多、難度較大的知識的學習,學習效果好。
2.將教學任務分為三個層面,以雙軌模式完成學習內容
將教學任務分為基礎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三個層面。基礎技能層面主要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專項技能層面主要是掌握具有一定難度的專業技術技能;綜合技能層面要求學會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處理的全部操作,掌握實際會計崗位中需要的財務分析技能、會計崗位之間的業務銜接關系和內部控制要求等內容,從而完成從單項技能向綜合技能的過渡,達到會計人員上崗的基本素質。學習上述內容時以會計原始資料為基礎,以電算化會計處理為主以手工會計處理為輔的雙軌方式進行,把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結合起來。
(二)“三能力”的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
在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中“三能力”體現為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會計審核能力、會計分析能力。
1.培養會計核算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以中小企業會計業務為主線,強化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掌握符合崗位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形式以電算化會計處理為主手工會計處理為輔的雙軌方式進行。根據實際情況,前期采取單人全程實驗,會計資料相對簡單,要求每個學生把經濟業務按實際會計工作的要求,獨立地操作一遍,最終把憑證、賬簿資料裝訂成冊;后期采取分崗實驗,會計資料相對復雜,要求每個學生承擔一個崗位的實驗任務,熟悉自己所在崗位的職責及分管的經濟業務范圍、內容及操作方法,并注意與各崗位人員之間的協作與配合,定期輪換崗位,按期完成實驗任務。
2.培養會計審核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會計審核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個中小企業的業務環境,設計一套形式上基本符合要求,但內容上包含多種錯漏的會計資料:紙質資料提供一些要素不全或手續不合要求的原始憑證,如報銷單據手續不全、票據未簽章、大小寫金額不符等業務;電子資料提供引入的賬套記賬憑證填制錯誤、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的憑證出納無法簽字、自定義轉賬憑證的會計分錄或公式設置錯誤、資產負債表不平衡等。從形式上看,這些賬證、賬表基本符合要求,但是里面包含的問題難易不一、大小不一,能否查出問題以及查出多少問題就要看學生的專業能力了。用這些有問題的資料,引發學生對該類問題的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強化審核和監督的意識,以解決目前模擬實驗重核算、輕審核、輕監督的問題。
3.培養會計分析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會計分析能力,選擇幾家企業作為案例進行評價分析,引入該企業的賬套資料,根據企業財務報表對企業基本情況、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等財務指標進行分析評價,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財務會計知識的能力。
(三)多層雙軌三能力教學模式構建
該模式根據學生在本課程前一階段無差異化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初步將學生分為好、良好、中、較差、差五個層次。通常學習效果好的學生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好、學習能力也強,而學習效果差的學生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差、學習能力也弱,中間層次的學生因為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某方偏強或偏弱或兩者都居于中游導致學習效果居于同一層次。多層雙軌三能力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差異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層面的教學任務、采用不同組合的教學方式,達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二、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
(一)實施過程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同一教學班學生,課程前1/3的時間采用單一制教學,不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采用無差異化的教學任務,課堂講解、演示的教學內容主要針對基礎技能。每次進行課堂訓練,根據學生的聽課情況和實驗完成的質量初步對學生分層。課程中間1/3的時間課堂講解、演示的教學內容主要針對專項技能,在課堂訓練時,實驗的內容是無差異的,該實驗既包括基礎技能部分又包括專項技能部分。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只有基礎技能部分做好掌握之后,才能進入到下一階段專項技能的訓練,否則只能停留在基礎技能階段強化基礎技能的學習。課程最后1/3的時間課堂講解、演示的教學內容主要針對綜合技能,在進行課堂訓練時,實驗的內容仍然是無差異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只有實驗的基礎技能部分、專項技能部分掌握之后,才能進入到綜合技能的操作,因此在課程最后1/3的時間里可能有些同學仍然停留在基礎技能階段,而有些同學已經進入綜合技能階段。在整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針對每一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通過關注、鼓勵、表揚、輔導等方式使多數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可能有些同學會跨越原有層次,達到更高一層。
(二)實施效果
因為針對同一研究對象采用該模式前后的學習內容有所不同,考核的范圍也不同,無法準確地界定學習效果的變動顯著與否。考慮到上述原因,我們將總體水平相差不大的兩屆學生進行對比(2010級按原模式教學,2011級采用該模式),考核的范圍、難易程度相仿。通過對2013年開設本課程的會計專業2011級2個班級共85名學生按上述設計進行實驗,期末考試題型與2010級類似、難度與2010級相仿,將考試成績與2010級2個班級共61名學生進行對比后發現有如下特征:
1.學生總體學習效果提高明顯,該模式更有助于學生基礎技能的增強
從整體情況來看,采用多層雙軌三能力模式后,學生總體學習效果提高較為顯著。2011級平均分77.53分,比2010級平均分71.09分高出6.44分。具體情況。2011級和2010級的考試試卷結構基礎技能部分占50%,專項技能部分占30%,綜合技能部分占20%,經過對2011級2010級考情分析,2011級在基礎技能部分的平均得分比2010級提高3.27分,在綜合技能部分的平均得分比2010級只提高0.29分,影響的效果從基礎技能、專項技能到綜合技能依次遞減。這可能與平時教學過程中的要求有關,學生掌握該階段技能后才能開始下一階段的學習,這樣更有利于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鞏固。
2.該模式對于態度能力弱的學生影響更顯著
采用該模式后,2011級學習態度弱的學生平均分58.42分,比2010級同類學生高出4.60分。隨著學習態度的加強,該模式的教學效果降低。這總體上反映了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仍停留在被動學習階段,學習態度弱的學生需要老師較多的關注。采用該模式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平均分提高4.55分,能力強的學生平均提高0.45分。隨著學習能力的加強,該模式的教學效果降低。這表明,該教學模式對于自學能力不強,能力層次低的學生作用明顯,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需要老師更多的輔導。
三、總結
多層雙軌三能力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把實驗學生分成五個層次,尊重學生差異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層面的教學任務、采用不同組合的教學方式,達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電算化會計為主、手工會計為輔的雙軌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所需的會計核算、會計審核、會計分析三種能力。通過比較發現該模式顯著的提高了學生總體學習效果。不足之處在于,該模式是以日常教學關系中形成的老師對學生認知的基礎上的,分類上的偏差,會導致教學方式使用不妥,從而造成教學效果的差異。
作者:沈愛榮 單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