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會計電算化舞弊與內部控制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會計電算化舞弊是指財會人員或利益相關者利用計算機系統本身和存儲介質的漏洞來達到會計舞弊目的。由此引起的損失與日俱增,所以如何防范會計電算化舞弊成為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舞弊;內部控制
一、會計電算化舞弊產生的原因
(一)數據的高度集中性和不可讀性,導致信息失真
信息系統環境下,會計信息存儲于磁盤介質,不能直觀查閱和掌握,容易被不法分子修改、刪除或偽造,且違規違法操作不容易被及時發現。
(二)信息系統無法識別異常業務
如果程序缺乏必要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就不能判斷事件是否符合邏輯,無法判斷某項業務的合理性。由于網絡化的推廣,錯誤數據容易在多個文件、賬簿之間傳播,造成數據失真。
(三)軟件系統自身缺陷
目前,市場上會計軟件種類繁多,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中小企業使用的低端信息化軟件,安全性和保密性都有待提高,給篡改者以可乘之機。
(四)會計人員缺乏信息知識
電算化系統發展速度較快,而會計人員的信息系統知識更新緩慢,只掌握自己平日工作的一些基本操作,信息系統風險防控意識薄弱,無法及時發現和識別非法篡改系統數據的情況。
二、會計電算化舞弊的方法
(一)惡意修改數據
這是會計電算化舞弊中最常用的一種手法,在數據輸入之前或輸入過程中進行非法修改。由于數據在錄入系統時要經過記錄、編碼、轉換等多項環節,任何可能接觸這些過程的人員都有機會對數據進行修改。
(二)惡意修改程序
這是一種常用的欺瞞方法,指不法人員通過事先編寫木馬程序,指示計算機系統執行未經授權的功能,達到不合法的目的。
(三)惡意抽取數據
利用非法手段,從計算機系統或網絡系統中竊取會計數據,造成數據泄露。
三、會計電算化舞弊的防范對策
(一)加強法制層面建設
現有會計制度和法規中對利用高科技的新型電算化犯罪尚不明確,針對電算化犯罪的法規還不是非常健全,我們在對電算化舞弊進行控制時就顯得較為困難。例如,私自拷貝和傳播重要涉密數據,尚未被定義為偷竊行為。因此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或在現有法規中對相關條款進行細化,會計電算化才能真正實現科學化、正規化。
(二)完善內部控制系統
運用計算機處理會計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企業,均應建立、健全電算化內部控制系統。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應該具有強大的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措施,兩者缺一不可。同時,還應做好會計電算化崗位設置,落實崗位責任制,做到職權分離,互相制衡。
四、加強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策略
強化內部控制,是加強會計電算化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企業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
(一)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會計人員既是系統操作的參與者,也是系統監督檢查的執行者,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強風險意識教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應加強對各級會計人員的信息風險意識教育,樹立風險管理理念,營造風險防范氛圍。二是加強技信息化能培訓。定期組織會計人員開展信息知識培訓,提高專業素質,促進電算化內控制度有效執行。
(二)加強管理控制
一是加強權限控制。設置會計電算化系統管理員,對電算化系統總體的安全性、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并針對不同崗位和人員在系統中分別授予不同級別的權限。每個崗位的會計人員在授權范圍內各司其職,不得超越權限操作。二是加強數據輸入、輸出控制。系統輸出數據的質量,取決于輸入的數據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因此必須加強輸入數據的控制。應通過建立科目名稱和代碼對照表、設立科目間鉤稽校驗公式、異常數據風險預警等方法,提高數據輸入的準確性。在數據輸出時,應通過復核比對的方式,對輸出的會計信息的格式、質量進行再次檢查。
(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
設立內部審計部門,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配備具有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審計人員,定期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數據進行查閱、審計。強化以風險為導向、以控制為主線、以信息化為支撐的審計監督模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使審計監督成為企業的“健康衛士”,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
參考文獻
[1]楊安生.會計電算化舞弊的原因與防范[J].財會天地,2004(11).
[2]俞科進.會計電算化與內部控制[J].會計之友,2004(2).
[3]李素萍.談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3).
[4]常永海,陳中暉,周純樸.防范會計電算化舞弊的對策[J].經濟論壇,2004(11).
[5]丁愛寧.淺議企業會計電算化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問題[J].中國經貿,2016(12).
[6]耿瑤,張麗.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5(24).
作者:徐振興 單位:山東青島煙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