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企合作高職會計電算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包含了信息技術與財務知識的實踐性課程,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也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析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管理者、社會公眾、政府等對及時有效地獲取企業的財務信息的需求愈加迫切,財務人員必須對財務信息進行高效信息化處理,因此,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職業院校作為為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場所,通過與企業開展合作,以企業需求為目標,不斷加強會計專業學生會計電算化能力的培養。但目前校企合作不深,會計電算化教學很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有較大的提高,不能滿足企業對電算化人才提出的要求。
1會計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教學方式以教師教為主,輕學生獨立思考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教學不再是以在教室教授理論知識而基本是以在實訓室進行操作為主。課堂上,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結合會計電算化教學軟件通過演示法進行教學,教師對業務的賬務處理流程進行講解,以及在電算化軟件上對如何進行賬務處理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示,學生跟著操作即可。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遇到問題直接找老師解決,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2教學內容以業務核算為主,輕財務分析與管理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材有側重于理論與側重于操作兩種類型,按照職業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一般會選擇以操作性為主的教材。通過購入與學校軟件相匹配的教材,按照教學內容一步一步教學生通過相關業務的憑證進行賬務處理,然后再行進制單、審核、記賬以及生成財務報表的基本操作。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只對財務鏈里面的總賬和報表模塊進行講解訓練,而供應鏈里面像采購、銷售、庫存管理、存貨管理等根本沒有啟用,學生也不了解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不利于學生業掌握業財融合的一體化信息處理以及如何利用財務軟件進行預測、決策、分析等能力的培養,從而不能滿足企業對會計人員專業能力需求。
1.3教學體系建設以硬件投入為主,輕教學軟件與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基本上設有手工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ERP沙盤實訓室等,實訓室里的電腦、教學設備、專業實訓桌椅等設施配備齊全。而實驗室里的教學軟件卻比較落后,購買的軟件使用多年沒有進行更新,由于我們的會計政策,稅收政策等變更較快,學生不能用新的政策規定進行業務處理,與企業實際脫離,或者有的學校購買的會計電算化軟件是演示版,賬務處理時間跨度不能超過兩個月,系統運行不穩定,影響學生操作訓練,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就業后適應能力差。會計電算化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結合了會計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而一般的會計電算化教師具備較好地會計專業知識,而對于軟件的操作通過學習能較好地掌握,但是對于軟件的維護以及計算機相關的知識掌握相對較少,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很難把會計軟件在企業財務預測、決策中的作用講解透徹,導致教學過程缺乏針對性和說服力,培養出來的學生難理解掌握關鍵的知識點。
2校企合作模式下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進方法分析
2.1模擬企業崗位實施情境化教學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我們必須讓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會計人員參與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來,明確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具體要求。通過對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工作過程的深入分析,依據企業會計電算化業務工作流程的“學習情境”來組織實施教學。以采購業務和銷售業務為例,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屬于不同教學模塊,從供應鏈來看,一個企業的采購肯定對應另一個企業的銷售。那么,教學設計時應該可以整合這兩個模塊的內容,模擬供應商和采購商的銷售、采購,及企業相關團隊,進行全流程的談判、分析、決策、執行和核算,將傳統教學以事后核算為教學重點轉移到事前預測、事中分析、事后核算的動態管理中來,提高學生操作能力與獨立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2.2融合企業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要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相適應,教學內容上不僅僅對總賬、固定資產、UFO報表等模塊進行教學,還必須滿足現代化企業發展對財務的需要——業財融合,指導學生學習采購、銷售、存貨、成本等模塊的操作,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業務的操作加深對整個業務流程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我們還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教學生如何進行財務數據的分析,對企業投融資、成本管理等做出前瞻性的預測、決策,為以后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之間可以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建設實訓基地,把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的會計電算化的工作相結合,讓學生體驗到除課堂以外的,真實的工作場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理論與實踐、教學與就業相脫節的現狀,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2.3加強校企合作,豐富教學軟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深入的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充分發揮學校的教學優勢,和企業在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改善會計電算化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軟件落后的現狀。為企業培養與崗位相適應的財務人員,實現互利共贏。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加強校企合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我們必須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一方面,聘請企業中青年財務技能人才或者實踐經驗豐富的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學校參與校內人才培養活動,在學校協助校內專業教師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面學校專業教師也要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與會計崗位工作、業務發生流程、成本管理控制等實際業務工作,切實掌握企業會計實際工作流程及崗位技能,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和新穎性,以此培養學生、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計算機及軟件操作上,學校可以安排青年教師到有關學院進修計算機知識或者去軟件公司學習軟件產品的開發來提高教師計算機操作以及軟件管理能力。
3結語
高職會計專業主要為中小企業培養實踐性較強的會計技能型人才,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對學生進行與企業崗位相符的仿真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溝通合作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麗敏.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互惠共贏”的思考與實踐——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為例[J].教育探索,2015(07).
[2]王永生,王珺,方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進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3(35).
[3]劉晶晶.高職會計專業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7).
[4]李洪武.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2017(24).
作者:陳娜 單位: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