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制藥企業生產員工績效考評體系優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民族制藥企業的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原創優勢疊加。但是,民族制藥企業缺乏高端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一線員工流失率高等,制約了企業高質量發展。設立合理的員工績效考核機制,是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有效方法,也是提高企業動力源泉。本文主要探究制藥企業員工績效考評的規律,僅供參考。
0引言
基于黔西南州的民族制藥企業以藥品生產為主、研發和銷售兩頭外包的實際,本文以D制藥企業生產部門一線員工為樣本,探索民族制藥企業員工績效考評的規律。
1D制藥企業績效考核現狀分析
1.1企業基本概況
D制藥企業是民營股份制企業,主要生產和銷售民族藥貼劑、中藥飲片。主打產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部分產品出口,并通過了歐盟產品CE質量認證。企業現有職工180余人,其中:18-30歲19.66%,31-40歲32.58%,41-50歲39.89%,51歲以上7.86%。整體學歷偏低:本科6.74%,大專、高中34.27%;初中48.88%,小學10.11%。
1.2企業績效考評現狀
該企業績效考評主要包括職務、工齡、學歷、技術職稱、特種作業證、生產任務、勞動紀律、工作態度、勞動創新、產品研發及創新試驗與項目、商業機密10個維度,29個指標。所有指標都量化成一定分值,易于操作。對部門經理、車間主任、物流部員工等管理層級人員分別增加了約束考評標準,指標個數5-21個不等。對生產一線員工,考評方式為基礎工資+計件工資。對績效考評的有效度和可信度,筆者向該企業生產部門員工發放調查問卷,收到123份有效答卷。對企業績效考核制度的有效性,反饋認為:非常有效51.22%、基本有效、需要改進33.33%、說不清楚14.63%;對績效考評的可信度,58.54%的員工認為業績得到認可或基本認可,41.46%的員工認為現有考評不能完成體現工作業績。
2企業生產部門員工績效考核存在問題分析
D制藥企業把績效考評與薪酬制度相結合、正向激勵與負向懲戒相結合、員工收益與訂單任務掛鉤的考評模式,實現了“管個人了,確保了任務”的目的,有其成功之處。但在考評指標設置的科學性、考評過程的規范性、考核結果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存在不足。
2.1對績效考評的定位不清晰
主要表現在:有兩個維度、12個指標規定的內容為日常紀律管理,將績效考評簡單等同于員工手冊;績效考評結果主要用于發放工資,將績效考評等同于員工收入分配制度。
2.2績效考評指標設置不科學
一是考評指標權重設置不科學。10個維度指標中:職務工資(50-120分),工齡工資(1-13分),學歷工資(5-30分),職稱工資(5-20分),特種作業證(2-30分),生產任務獎(3-70分),勞動紀律(扣1-10分),工作態度(扣8-19分),勞動創新(2-103分),產品研發、創新與項目(4-19分),商業機密(扣30-100分)。指標權重設置無規律可循,級差過大,偏重論資排輩。該公司中低學歷人員偏多,不利于調動生產人員的積極性。二是生產部門員工績效指標過于簡單。生產員工實行“職務工資+計件工資”的考核辦法,即傳統的計件工資制。
2.3績效考評過程缺乏溝通和反饋
績效考評結果經考評領導小組確定后,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據發工資。一般員工對考核制度的認可度如何,缺乏定期的、通暢的反饋機制。問卷調查顯示,41.46%的員工認為績效考評不能體現自己的工作業績。
2.4績效考評結果應用不到位
一是績效考評結果應用的范圍不廣,主要用于發放工薪酬;二是績效考評結果應用的程度不深,未形成根據績效考評結果調整企業薪酬制度、員工招聘制度、員工培養制度的機制。
3D制藥企業生產部門員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設計
3.1依據KPI法找準生產部門關鍵績效指標
根據生產部門職能,以及該企業對生產經理、車間主任、班組長的考評要點,生產部門績效考評可歸結為五個維度、15個關鍵指標。
3.2利用AHP層次分析法確定員工績效指標權重
利用AHP層次分析法,建立多層次結構模型,構建比較判斷矩陣,計算單一準則下元素的相對權重和各層元素的組合權重,確立各價值因子權重。按此方法,構建勞動創新、生產業績、能力提升、操作規范、工作態度各維度指標判斷矩陣。
4D制藥企業績效考評體系優化的對策與建議
一是合理設置考評主體。對考核主體的人選,123人調查結果如下:生產經理91票、車間主任112票,班組長99票,員工代表51票。依據360度考核法,生產一線員工績效考評的主體,定量指標應由直接掌握該數據的直屬上級、班組長、車間主任等個體直接進行考核;定性指標應實行結構性考核,比如生產經理占20%,車間主任占30%,班組長占30%,員工代表占20%等。二是科學設定考評周期。問卷調查顯示員工對調查周期的偏好:按月考核56.1%、按季考核31.71%、半年考核12.20%、年度考核10.57%。考評周期過短、頻次過多,易增加管理成本;周期過長、反應過慢,會降低績效考核的時效性,不利于及時改進績效。建議班組自行按月考核,考核結果存檔,部門按季考核,部門考核與班組考核各占50%。三是規范考評程序。公開考評制度,征求考核客體的意見、建議;培訓考評主體,減少考評誤差;強化考評監控,對定性指標盡量在過程監控下進行;對績效考核結果進行匯總計分,綜合分析,初定考核結果,報考評領導小組確定。四是實施考評反饋。考評結果確定后,可采用書面通知、個別面談等形式反饋給被考核者,并告知申訴渠道和方式。五是用好考評結果。考評結果應用于職工福利、獎金發放,用于員工培養、培訓、輪崗、提拔等人力調配,為調整企業人才招聘、薪酬制度提供參考等。六是定期開展考評效能評估。以半年或年為單位,定期開展考評效能評估,根據企業生產經營、內外環境變化及時優化考評制度。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炳江.層次分析法及其應用案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作者:黃敏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