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數據時代協同審計模式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以協同審計理念為主。詳細探究了目前審計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且在此基礎上建設了完善的PDCA循環協同審計模式,希望以此促進大數據時代下協同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協同審計模式;概念;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是互聯網發展期間形成的一項產物,其對于人們的思維方式有著直接的影響,由于優勢極大,因此被廣泛應用到了各個領域中。在大數據運行背景下,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嚴峻的,相關數據呈現出了分散性以及復雜性的特征,以往傳統的審計技術和環節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采取怎樣的方式來實施工作是面臨的首要問題。在本文中,主要以大數據處理技術為主,對相關的協同審計模式加以創新以及優化,通過優化審計流程來落實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將審計監督的效果有效體現出來。
一、對于協同審計的論述
1.協同審計的概念
當前,可以應用規范的信息技術平臺來建設良好的協同審計環境,縮短溝通時間,突破空間性限制,加強協調配合及聯系,在這一基礎上提升審計的效果。協同理論是管理學中的一部分,其重點是說明系統中的各項要素應當相互聯系,進行規范性的整理,使復雜事情的特征和機理有效協同到一起。對于協同審計來講,其實是以協同理論為主,根據大數據、信息化的特點來建設相關的協同審計平臺,相關審計人員在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基礎上開展審計管理工作,找尋出審計的實際情況,優化和完善審計工作方式,以此達到全面審計監督的目的。
2.優勢
目前,做好協同審計工作,其實是邁入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基本發展形勢,通過探究來看,協同審計自身具備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能有效找出審計的要點,使用大數據技術將相關數據整理到一起,加以探究和分析,基于數據之間存在的聯系性和邏輯性來探究數據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此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依據。(2)可以在審計過程中有效的應用大數據技術。當前,在審計前期、中期、后期中有效的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通過改進和優化審計模式,能夠達到審計監督全覆蓋的目的,特別是基于組織管理方式的協同性來講,可以完成審計業務的一體化操作。(3)可以減少資源過度輸出。在協同審計的過程中,能有效地審核和整理數據,能夠降低時間以及空間的約束,綜合性使用各項資源,進而提升審計效率,促使審計工作良好開展。
二、當前審計管理方式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的審計管理方式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大體上表現為以下幾點。(1)審計信息化工作自身的協調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現階段,我國審計部門已經逐漸從人工操作朝著計算機審計操作的趨勢轉換,這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審計的效率,拓展了審計覆蓋面積。不過,在當前雖然已經構建了規范性的審計信息化系統,可是對于基層審計部門來講,沒有有效應用相關軟件,對于審計信息化的概念掌握不全面,使得軟件價值下降,無法發揮出良好的效果,甚至會出現基層審計部門各自為政的不良現象,工作協調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受以上因素的影響,致使審計信息化工作無法正常的開展下去。(2)信息化數據管理環節監督不到位,存在著明顯的松懈現象。當前在對審計信息化系統平臺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雖然已經逐漸達到了數據資源有效共享的目的,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當管理相關數據的時候,還存在著監督不到位以及較為松懈等不良情況。此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審計數據的準確性。
三、大數據時代下協同審計模式的構建
在大數據時展的背景下,開展協同審計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時代提出的各項發展需求,并且該項工作也是提升審計效果和質量的主要方式。基于此,就需要以大數據技術以及新型的PDCA理論為主,建設完善并且規范的協同審計模式。
1.對于協同審計內容的探究
在大數據發展的環節中,要想建設規范性的協同審計模式,就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以此確保該項模式的合理性。(1)建設組織架構協同。需要建設上下聯動效果良好的審計組織架構,有效地對審計資源和要素進行整理,以此達到共享的目的。(2)審計資源協同。建設規范性的審計數據平臺,對數據口徑加以收集,通過共享審計資源來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根據基層審計單位提出的相關要求,合理優化和配置審計人力以及審計工具等,定期對基層審計人員進行專業性的訓練工作,增強協同審計工作的一致性。(3)實施審計技術的協同。對于審計技術來講,其既是做好協同審計工作的主要動力,同時還是增強審計質量的重點。而強化審計人員專業性技術的掌握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再者,積極的鼓勵審計單位對審計技術進行有效的交流以及共享,實現審計協同的實質性目的。從整體上來看,根據組織架構、審計資源以及審計技術等建設協同審計內容,可以為整個環節協同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依據。
2.對于協同審計模式的有效探究
當前,要想建設新型的協同審計方式,達到跨空間、時間以及不同審計單位和人員之間的審計聯動,提升審計質量,就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全面地進行探究。(1)建設1+N的上下聯動性體系。其中1是指相關的審計數據平臺以及分析部門,其主要是由我國審計署統一進行建設的,該項平臺不僅僅是一項規范性的數據資源庫,同時還屬于一項審計資源庫,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為審計人員庫、審計工具庫和技術庫等,為協同審計工作的實施提供良好的信息化依據。而N則是指各項基層審計部門,當開展協同審計作業的時候,各項基層審計單位必須以規范性的審計數據平臺為主,根據審計技術、數據資源和審計人員來有效的開展審計作業,使其成為全面性的信息共享。協同審計工作環節劃分為了四個步驟。其一,整體性地進行分析。也就是說,需要建設數據分析小組,全面性的分析審計數據平臺整理出來的相關信息,然后進行詳細探究。其二,找尋出存在的難點問題。將審計數據平臺分析出來的相關結果反饋給基層審計部門以及審計業務部門等,加以核對,加大重視力度,以此確保數據的精準性。其三,分散性的核對。各項審計單位將具體的核實情況落實于相關的審計數據平臺之后,針對存在的難點問題,需要交給審計人員進行逐一對比。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健全的審計方案,然后反饋給審計數據平臺。(2)建設基于PDCA循環性理論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應用該項制度來提升協同審計的效率和質量,逐一進行探究。基于此,當對審計質量進行控制的時候,建設PDCA體系,大體上表現為以下幾點:P主要是指Plan,明確具體的審計方案、計劃以及目標,全面掌握被審計對象自身業務的開展現象,根據規范性的審計數據平臺對內控不足之處加以分析,最終確定出審計計劃和協同審計方案。D被稱之為Do,執行工作,其主要包含了審計計劃中的相關要點內容;根據協同審計方案來看,依靠審計數據平臺中的審計資源和技術來有效的檢查內控薄弱環節,并且在此基礎上開展審計工作,解決問題,制定措施。C是指Check,主要是指檢查方式,對于整體執行計劃的結結果加以檢驗,尋找存在的各項問題。從協同審計執行是否和標準性要求相一致、制定出來的審計方案是否合理以及產生的效果等方面入手,然后開展審計檢查作業。A是指Action,處理,一般是改進整體檢查的結果。通過有效分析和總結協同審計的實際實施情況,針對存在的相關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改進對策,在全面改善協同審計模式的基礎上確保審計結果的準確性。
四、大數據促進協同審計工作的創新
1.收集相關的數據
基于以往傳統的審計模式,審計機關經常受到審計時間和地點的約束,無法綜合性比較審計數據,一般情況下,均是使用抽樣審計的方式選擇樣本量對整體特點進行估算,這便是傳統審計模式中的抽樣審計工作。在這其中,抽樣審計結果有著一定的代表性,但樣本規模只是審計對象的一部分,本身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進而影響到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基于此,當前伴隨著大數據采集技術的應用,在審計中逐漸加大了對關聯數據和外部數據的重視力度,這就使得審計區域不再受到以往抽樣樣本的限制,而是重點探究全量數據,從綜合性角度對樣本進行分析,增強審計項目結果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2.審計模式
從以往的事后審計逐漸轉變為了整項過程的審計。以往單一的審計方式通常是在完成審計主體經濟事項的基礎上而落實的,根據實際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而,此種類型的審計模式雖然能夠起到良好的事后監督以及糾正等效果,可是無法產生事前預防以及事中控制的作用。基于大數據環境中的審計工作,主要是提前被審計部門反饋到審計軟件或者是和大數據中心相互連接到一起,使用嵌入式審計技術對用戶界面的特點進行有效分析,明確了解和認識到操作期間存在的各項風險問題,降低誤差現象出現的概率,在促使審計端口有效前移的基礎上制定出事前監督控制、事中分析以及事后全面檢查的審計模式,以此產生一定的價值。
五、結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本文結合PDCA理念制定了完善的上下聯動體系,對協同審計模式加以創新,在跨空間以及跨時間的階段中開展聯合審計工作,能夠有效地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促使該項工作良好開展。
參考文獻
1.魏祥健.大數據推動審計技術革新與流程再造.商業會計,2019(03).
2.張紅香.大數據時代下協同審計模式的研究.中國市場,2018(35).
3.魏祥健.大數據環境下政府審計模式轉變.財會月刊,2016(22).
作者:吳勝虎 單位:沛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