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公允價值計量下的財務會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為了保證我國的財務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新會計準則在很大的范圍內進行了徹底的調整和改進,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強調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要更為嚴格謹慎。顯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存在諸多困難需要克服。本論文從公允價值的概念出發,并就公允價值計量研究的作用與應用做了詳細的闡述與分析,為我國當前的財務會計需求提供足夠的理論依據與參考。
關鍵詞:
財務會計;公允價值;計量
一、公允價值的內涵
公允價值的概念:指的是在公平交易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在知曉實際交易情形的前提下,自愿地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新《企業會計準則》對其內涵進行了明確定義。由此可見,“公允價值”的概念已經包含了多種計量屬性,這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定義殊途同歸,成為綜合型的計量屬性。此外需要強調的是,公允價值實質上基于市場信息評價,并不是其它信息主體對資產或負債的認定。
二、公允價值計量的意義
1.助力市場參與主體進行資本保全
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若會計核算工作將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這就符合實物資本維護的理論精神。企業的生產能力無時無刻不在耗費,若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即一律按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那么,就算在一段時期內物價持續上漲,企業還是可以購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這樣的話,企業的實物資本就能夠得到保障,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確保企業資本穩定。
2.符合會計的配比原則
當前,收入、成本及費用的計量單位全都進行配比,將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不過,計量屬性并不進行配比——收入按照現行市價計量,成本及費用均采用歷史成本進行計價。由此可知,兩者之間的差額或收益由勞動者創造的純利潤和經濟因素影響所帶來的價格波動所構成。不容忽視的是,現行的利潤分配制度對兩者不進行區分,形成收益超分配、虛利實分的局面。如果企業都能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收益的成本和費用,就能夠很好地避免不利局面的出現,有效地解決難題。所以說,大力推行公允價值計量能夠保證會計核算與配比原則相契合。
3.全方位掌握企業的財務變動狀況
與歷史成本進行比較,采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原則的優勢在于能夠更為準確地顯現出企業財務的資產情況,進而反映出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和承擔財務風險的能力。由此可見,推行公允價值計量符合會計相關性、穩健性和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4.輔助會計工作與目標需求相匹配
目前,資本市場逐步發展壯大且股權結構也在日益分散,由此導致投資者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改變,如今信息使用者更多地關注資產盈利能力問題而非在意資產的完整性問題。除此之外,市場的通貨膨脹、衍生金融工具和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對成本會計造成了巨大威脅。所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逐漸顯現,成為投資者對管理層進行約束的強有力工具。“決策有用”是會計工作的首要目標,資產計量要客觀可靠并且能夠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則應用公允價值計量能更有效地保證這一目標實現。
三、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
1.投資性房地產
能夠提供有力證明,表示投資性房地產可以持續可靠地獲得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計量才能夠使用,但要滿足的條件如下所示:首先,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必須得具備活躍的房地產市場;其次,企業可以從房地產的市場價格等信息合理估計其公允價值。
2.非貨幣資產交換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本質上是商業性的:(1)在換入與換出資產有一方可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可靠計量時,應當根據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來推斷換入資產的入賬成本;(2)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非貨幣性交換損益。
3.企業合并
企業合并第一步就是去判斷合并的類型。具體來說,就是判斷是否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來講,通常是采用購買法,買方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將資產、負債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賣方可辨認資產或負債,也按公允價值計量進行入賬。
四、結束語
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財務會計計量具備明顯的優勢,這是市場經濟的選擇,也是財務核算學科不斷前進的發展趨勢。將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準則是我國會計行業發展的進步,但是如何正確運用這一計量準則并非一蹴而就,優勢與荊棘并存。因此,在會計核算實踐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修正和完善公允價值計量標準,最大程度地挖掘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推動會計計量水平攀登高峰,逐步實現公允價值計量更為全面、更為成熟地合理運用。
作者:李航宇 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經管系
參考文獻:
[1]章濤.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審計與理財,2009(5).
[2]程柯,陳志斌.基于新會計準則的公允價值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2010(1).
[3]鄧峰.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9).
[4]何建麗.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4(09).
[5]鄭夢茹.新準則下非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研究[J],智富時代,2016(02).
[6]時娜.現代企業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J],經營管理者,2015(36).
[7]龍愛多.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會計計量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