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財務會計公允價值計量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社會的進步,企業會計部門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外的會計準則基本內容一致,在公允價值計量推行后,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確認形式、報告形式以及計量形式。目前,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還受到內部專業人員素質低下、市場經濟的限制以及公允價值自身的缺陷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應從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減少市場經濟的限制,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等方面促進公允價值計量的發展。
關鍵詞:
我國自2007年之后,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部門才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以促進各國企業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公允價值計量雖然存在諸多進步意義,但現今我國市場環境還處于發展階段,公允價值計量理論尚處于初級階段,所以,我國公允價值計量仍有大量問題有待解決,因此,發展公允價值計量便要充分分析限制公允價值計量應用的因素,并要針對這些限制因素進行整改。
一、公允價值的相關理論
(一)公允價值的基本內涵
公允價值亦稱公允市價或是公允價格,其具體的運用是在雙方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合法的正當交易所產生的金額,不包括雙方當事人被迫的情況以及針對一方當事人的清算性出售行為。在對公允價值進行定義的過程中,由于國際市場環境、金融環境的改變,國際上的公允價值是在一定的計量日期內進行有序的交易,交易雙方必須是市場參與者,雙方進行一項資產的轉移,在資產進行轉移中,產生一項負債所支出的價格,也稱之為退出價格。我國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與國際上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有所不同。我國公允價值的定義是交易雙方在公平的環境中進行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的交易以及債務的償清所產生的金額。在我國判斷公允價值的必備條件是交易的雙方互相熟知對方的實際情況、雙方的交易要在自愿的基礎上、雙方在交易過程中要實現公平交易。綜上所述,公允價值是一種綜合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作用的發揮必須要在市場交易中進行。
(二)公允價值的應用背景及趨勢
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企業對外交流日益密切,國外企業通用公允價值作為會計準則的要求。公允價值的運用使會計信息的交流更為通暢,信息間的關聯性也進一步增加,從而使公允價值成為現今社會企業發展的主流,也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公允價值的日益深入,企業的財務報告的目標也隨之發生改變,由傳統的以歷史成本為主要的計量模式,改變為以歷史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協調、融合為主要的計量模式。
(三)公允價值的特點及意義
我國公允價值的特點首先是應用范圍較廣,在公允價值應用范圍中對相關資產、單方的負債以及雙方的利潤都要在財務會計中有所體現,財務工作人員在進行資產的核算以及利潤的計算時,難免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對于資產的計量相對準確的情況下,可以不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其次是公允價值的使用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由于我國復雜的國情,公允價值在我國企業之間的使用中必須體現持續的特點,公允價值的特點充分說明公允價值要求禁止包含較多假設性以及不確定的價值評估技術的應用。最后,公允價值要以市場價值為最基本的標準[1]。在公允價值的使用中要保證市場交易的靈活性,其價值的確定要始終以市場價格為主要評定標準,只有在保證市場交易的靈活性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保障最為公允的市場價格。公允價值的計量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市場資金的運行上[2]。公允價值可以明確反映市場的現狀,以及應用在市場中的資金流動狀況并對資金進行有效的評估,進而推動了金融市場的進步,使投資者以及債權人對企業自身的投資行為作出合理的評價,進一步使企業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使會計信息的使用人以及資金投資規模小的企業能夠得到更為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市場的公平化、合理化。
二、阻礙公允價值計量應用的因素
(一)專業人員素質低下
在企業內部運行中,公允價值的使用越來越廣泛[3]。在公允價值的應用中,多數工作人員對公允價值的具體運用力不從心。員工在技術方面達不到公允價值的技術要求,且企業缺乏相關行業的人才。現今在市場的活躍度并不高的情況下,對相關的評估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評估隊伍的品行要求更為突出,然而,我國企業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以及技術團隊,使企業難以達到與市場同步。同時,我國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使公允價值的與市場真實價值極大的受限于理論判斷,導致市場反映的價格與實際真實價格相距甚遠,從而使公允價值的真實性降低,可信度下降。另一方面,對于公允價值的判斷,多數企業依賴于專業的評估人員、會計人員進行合理的判斷與估計。評估人員、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操守決定了公允價值的真實性。而我國對于評估人員、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缺乏相應的標準,導致公允價值的結果極大的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會計人員進行公允價值的評估時,無法避免的要面對巨額的資金,一旦會計人員缺乏相應的職業操守,便會產生違法事件的發生,使企業的經濟活動以及會計人員的正常工作難以進行,進一步影響會計人員本職工作的有效性。我國財務工作人員的普遍專業技能偏低,且對公允價值的認識程度,以及操作流程理解不足,進一步降低了公允價值的準確性以及信息的可靠性。
(二)市場經濟的限制
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尚不完善,對公允價值的使用并不具備相應的條件[4]。在市場環境下,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時綜合利用各種資源便是要素市場。要素市場包括金融市場、技術市場、產權市場、信息市場等。我國的要素市場發展相對緩慢,導致其在市場中自由競爭遭到限制,從而使公允價值無法使用,市場中對公允價值的使用難以提供相應的硬件設備也是阻礙公允價值使用的原因之一。例如,大數據設備等。并且我國產權發展也相對緩慢,對產權的界定以及限制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在交易雙方進行交易時只能采用關聯方交易的方式,從而對交易產生的利潤進行進一步的控制,導致公平的市場環境難以形成,公允價值也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對于國外諸多國家對公允價值進行明確的界定主要在于財務報表附注的列舉方面,這樣的做法極大的限制了公允價值對信息的利用。
(三)公允價值自身的缺陷
在傳統的企業收益觀念中,對企業實際收益進行有效的賬目的管理,便可準確掌握企業的盈虧情況,但公允價值在企業的運用過程中,由于公允價值的浮動性,導致企業在計算盈虧時準確性難以確定,多數企業為了提高賬面上的利潤,充分運用公允價值的這一特點,導致公允價值難以真實的反映市場狀況。在多數情況下,公允價值的確定一般采用估計的結果,是難以明確確認的,這便導致有些企業運用非法的盈虧計算方法降低企業賬面上的利潤,從而達到提高企業實際利潤的目的。
三、發展公允價值計量的策略
(一)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能水平
由于我國公允價值的判斷多數取決于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5]。因此,提高公允價值的準確性、合理性便要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會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提高應包含職業技能以及職業操守兩方面的提高。企業應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大培訓的投資,使會計人員在不斷的學習中了解公允價值確定的工作流程,增加其對會計準則的理解能力,在不斷的知識更新中,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更新傳統的觀念,在不斷的學習中與國際先進的會計工作理念接軌,從而促進企業的國際化。對于會計人員職業操守的提高,企業要加強自身企業文化的發展力度,針對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宣傳企業內部文化,使會計人員形成鮮明的責任意識,在責任意識的支配下,提高工作熱情,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實現企業內部的和諧統一,加強公允價值的真實性、有效性。此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帶來企業盈虧數值的大幅波動,波動的數值給會計人員的財務計量帶來諸多壓力。另一方面,財務報表中體現的企業隱藏資產進一步導致企業操控盈虧的行為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面對市場的經濟體系與過度發展的公允價值計量技術的不平衡性,市場的主體以及政府應該積極應對這一現狀,從實際出發制定相應的指導性政策,促進投資人以及債權者對于公允價值的特征的理解程度,對不適用于公允價值發展的市場情況進行整改,促進企業的發展以及公允價值體系的形成。
(二)減少市場經濟的限制
在我國規定的會計準則當中明確說明了公允價值計量基礎也屬于會計的政策[6]。我國要加快要素市場發展速度,包括金融市場、技術市場、產權市場、信息市場的發展,從而減少其對市場自由競爭的限制,還要為公允價值的普遍使用提供相應的硬件設備,如增加信息交流設備的應用等,加快我國產權制度的發展,清晰的界定產權以及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從而形成公平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實現公允價值,對公允價值的有效公開,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違法事件的發生,為市場提供明確、有效的信息。進一步使公允價值步入合理化的道路。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
我國目前還缺乏統一指導、操作公允價值的總體框架,導致公允價值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缺乏相應的理論體系做指導,從而使科學合理的公允價值框架難以形成。由于我國的市場環境變化無常,進一步限制了整個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的發展。要更好地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就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應充分借鑒SFAS157(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體系。在體系的建設中應加強對明確估價技術中的用于計量公允價值的輸入值的層次的重視程度,企業應對輸入值采用觀察的方法,盡可能避免無法觀測的數值進行輸入值的錄入,使影響公允價值的人為因素降到最低,從而增強公允價值的可信度。
結論:
綜上所述,公允價值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所在,雖然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限制公允價值計量應用的因素,但只要能針對我國市場的發展現狀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公允價值計量體系,公允價值必將充分運用到各個企業的會計核算之中,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作者:潘雪 喬瑞中 單位:黑龍江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任坐田,陳慈.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公允價值的比較及其相互借鑒[J].財經論叢,2011,02(05):92-97.
[2]張奇峰,張鳴,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的財務影響與決定因素[J].會計研究.2011,08(04):22-29-95.
[3]戴德明.財務報告目標與公允價值計量[J].金融會計,2012,01(03):21-26.
[4]張孝光.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中的公允價值辨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4,07(02):118-120.
[5]何建麗.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4,09:40-41.
[6]鄧峰.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9(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