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口語交際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中職口語交際語文教學論文
1誦讀技能訓練——早讀訓練:背誦詩詞
背誦一首短詩的訓練方法,可以讓學生克服害羞和怯場的心理,而早讀是進行閱讀的最佳時間,很適合背誦詩詞。所背誦的詩詞,可以是古代的詩詞,也可以是現代的是,這樣可以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幫助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拓展,讓理解能力可以更上一層;除此之外,還能夠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在剛開始時,可以由教師選定詩詞,讓學生記住詩詞,然后再引導學生一個個背誦。一個學生所用的時間大概為五分鐘,所準備的詩詞可以包括:自己喜歡的作品,介紹詩詞的作者以及相關寫作背景等。一次兩名學生,需要他們在課前做好準備,然后再課上進行背誦。在這之中,學生準備內容的過程是一個進行文學熏陶的過程,而在課上背誦或是鑒賞的這個過程,能夠把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另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合理的點評價,并對兩位學生的內容與表現進行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提高表達的能力。由于這樣的訓練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不需要在背誦上耗費過多時間與精力,這樣有利于他們平靜心情,做好心理準備。
2介紹技能——作文訓練:先說后寫
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作文訓練可以和口語訓練一起進行。教師在決定作文題目之后,讓學生一起對題目進行分析,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說出寫作的大致結構與方法,并想出能夠引人入勝的開頭或是比較精彩的結尾,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在課上用語言表述出來。在學生表述之后,可以讓其余同學就這個學生所表述的內容及表現進行討論和評價,最后才可以讓學生提筆書寫,如此的訓練方式不但讓學生在書面語言上的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演講技能——課前三分鐘演講,一次兩人
每節課都有三分鐘的準備時間,教師可以運用這三分鐘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演講,這也是一種有顯著效果的訓練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興趣,讓這種積極與興趣在正式的課上延續下去。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夠分成四個層次,具體如下:
第一層,自由演講。這樣的訓練方法是讓學生自己來確定演講的題目,他們可以找一些大家都有興趣的題目,在課前查找各方面的資料,做好準備。開始演講時,鼓勵學生盡可能地脫稿演講,如果有困難,可以看自己所整理得大綱,在演講過程中可以看提綱,可是絕對不可以讀文稿。這個層次的訓練,只需要學生把事情敘述清楚,說話流暢。
口語交際目標設計小學語文論文
一、體現出課程目標的互動性
所謂口語交際就是培養學生之間相互交際的能力,口語交際課程教學的互動性較強,而且,在交際的過程中也能交互學生之間的思想,并從中能夠獲取一些興趣的話題,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彼此相互的交際逐漸培養小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課程目標的互動性。此外,在進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與教師及其他的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才能夠保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學。例如,在《說說我的家》的交流課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重復講授知識為主,失去了交際的意義,而課程目標設計中,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際,可以給學生之間分成若干個小組,給予學生一定的交流時間,讓學生之間說說自己的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給其他學生聽,增加彼此的交流。
二、課程目標設計要注意因材施教
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設計的過程中,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地區生活習慣不同設計相應的課程目標,不僅如此,還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制定目標,尤其是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開口說話,提高學生交流的能力,這樣才能體現出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例如,在《好看的書》這一課教學中,教師主要引用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一本書,如果是在傳統口語交際課程設計下,教師的開端大多都是這樣的“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好看的書,書名叫《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女孩賣火柴的故事。從前……聽了我的介紹,你喜歡這本書嗎?”經過對小學生內心情緒變化的揣摩,我校有一個教師是這樣開端的:“記憶中讀過的書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多,然而有一顆最璀璨奪目,給我留下了抹不去的深刻印象。它便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聽了我的介紹,你喜歡這本書嗎?”有了這樣一個開端,很多小學生都會認為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從簡單的幾句口語交際語言中就能夠引起學生讀書的欲望,而且,從學生的反應也可以了解學生對自身言語的評價,再針對不同反應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課程設計中,要盡量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去揣摩對方的情緒,這樣才能提高口語交際的有效性。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對學生一視同仁,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口語交際能力,采取一系列的因材施教措施,教師應該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整體上的學習進步,在語文素質上能有一個良好發展。
三、課程目標設計要具有一定的社會性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教學,一方面是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慢慢去適應社會的口語交際,因此,在進行小學口語交際課程目標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課程目標設計的社會性。當然,對課程目標設計的社會性要有著一定的規劃,一般情況下體現出交際課程社會性多是從三年級以后才實施的,而對小學生的三年級以下的交際課程教育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口語語言技能,對小學生采取分段教學效果更佳。對于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口語交際課程目標設計的社會性主要就是指,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社會性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在《問路》課程教學中,就能充分體現出交際課程教學的社會性,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2人,一個作為路人,一個作為本地人,相互之間進行問路交際,如何進行問路盡量讓學生自己去領悟,而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兩個學生在進行角色互換,這樣問路的形式還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在問路的過程中鍛煉了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對拓展小學生交際技能有著一定的作用。近些年來,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得到廣泛開展,傳統的小學教學中缺乏對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教學,使得小學生的交際能力不高,尤其是在禮貌用語上更是不知如何使用。開展口語交際課程,對提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有著極大的作用,對促進學生長遠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
作者:匡慧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淤溪中心小學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英語教學論文
一、聽讀促說,增大語言語言輸入量
(一)豐富學生的聽
一是采用全英教學模式。教師要少用甚至是不用漢語進行教學,要知道學習英語的最大干擾來自于母語,對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母語的思維方式,很容易會將這些母語思維方式帶到英語的學習中來。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用英語教學,為學生營造全基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開母語的干擾,學會用英語來進行思維。二是利用現代技術播放地道的英語音頻與視頻。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聲像效果來為學生播放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經典的影視劇片斷以及一些英語類節目等,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語。通過大量的聽來增強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
(二)展開大量的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也會吟。”指出了讀的重要作用,這同樣適用于英語教學中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讀是語言輸出與輸入一體化,既可以在讀中豐富語言素材,為學生的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一種主要的說話訓練方式,可以在讀中增強語感,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的發音,讓學生在讀中來增強流暢性與完整性,感受不同的語氣與語調。這既是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提高的主要途徑。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帶領學生開展豐富的讀,如全班讀、分角色讀、同桌對話朗讀等,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教材,對于精彩的段落與篇章,要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這樣長期堅持,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語法、句型等,讓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語言素材,同時在讀中來提高對語言的感知與駕馭能力,這無疑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核心因素。
二、豐富訓練,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說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方知此事要躬行。”多聽多讀,增大學生的語言輸入量,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并不直接代表著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口語水平最終需要在大量的口語訓練活動中得到不斷的強化與提高。為此在教學中我們除了為學生構建全英學習環境,用英語教學,并鼓勵學生用英語外,還要為學生設計豐富的口語訓練活動,讓學生有更多說的機會,在大量的訓練中來內化知識、提高水平。
新課改下中學語文論文3篇
第一篇
一、創設教學情境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都有著較高的文學價值。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不能簡單地“以本為本”,教材是死的,但是人的思維是活的。在有限的時間、精力的條件下,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所傳達的情緒、景色、感覺中來;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表演等多方面能力,調動學生的感官觸覺,使其參與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來。這樣不但能夠使其高效地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內容主旨、文章框架等,還能給予其新鮮的審美觸覺,這對其綜合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例如,在教授《看云識天氣》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云的種類、變化過程、對應天氣狀況等,這些本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觸到的東西,再經過這樣系統、形象的指引,學生的思維頓時打開,對大氣變化的理解也更加理性。
二、豐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服務于教學目標、規劃,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就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為此,就需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
1.課堂導入法
課堂進入是最難的,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需要強化學生的第一印象,因此應采取課堂導入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日常生活的新鮮事、名人名言、課文之間的聯系等,將要講授的文章引導出來,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授《孔乙己》時,教師就可以先導入古代科舉制度的內容。這樣一方面能夠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能夠使其認識到這種封建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從而深化對文章的認識。如此,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就能將文章的各個細節穿在一起,從而提升課文學習效率。
大學生語言修養教學研究方向
本文作者:張泠 單位: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副教授
一、引言
大學通識教育源于19世紀,20世紀40年代以后,其課程逐漸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通識教育的目的旨在把學生培養成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兼備的全面發展的人。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復旦、北大為首的名校,相繼進行著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改革,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近些年來,關于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研究,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語言交際能力是最有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所必備的一種能力。近些年,關于大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研究日漸多起來,但這些研究更多側重于如何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以及如何提高口語交際的外在語音形式———普通話水平上。實際上,語言交際能力濃縮了人的綜合素質,反映的是一個人的語言修養。語言修養是一個人在運用語言的場合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感情、態度、思維、知識、表達等方面的自我認識、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綜合水平。大學生通識教育之語言修養教育研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語言修養缺乏或缺失的現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探討大學生通識教育中,語言修養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意義,找出影響語言修養的關鍵因素,研究語言修養教育課程應包含的內容以及應采取的教學形式,為開設大學生語言修養教育課程探尋路徑。
二、語言修養教育研究現狀
語言修養教育是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把這一課程做好做精,保證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得以提高,是眾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已有的研究方向及內容
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對如何提高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呈現單科、單論的單一化傾向。
中學語文語言教學關鍵分析
摘要:
當今我國各項基礎教育改革則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中國中學語文教育改革也邁入了一個新階段,同時也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激烈批判,可謂是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既有對改革的憧憬與向往,同時也有對語文教育未來發展的思考與迷惘。面對紛繁復雜的爭論,只要我們不自我迷失,緊抓中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即語言教學,那么,當前的中學語文各項改革都會有所突破。
關鍵詞:
語言教學;中學語文教學;關鍵
語文學科是普通教育中的基礎學科,中學語文課程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其他學科的教學,所以語文學科始終處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隨著我國語文教育改革的推進,相應的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抓語言教學還是人文教育?諸多類似的爭論不勝枚舉。其實我們要抓住語文教學的關鍵即語言教學。其原因如下:
一、語言教學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體現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語言的本質作用來看,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語文學科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總和的語言學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就是語言。而學生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語言。列寧曾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斯大林也說:“語言是手段、工具,人們利用它來彼此交際,交流思想,達到相互了解。”因此,語言是人類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語文教育實質上是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這個人類交際和交流的工具。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語文是學生學習知識和增長才干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重點體現語言教學。
商務英語口語交流社會需求與測評方向
[摘要]結合教育部高教司對商務英語交流課程的改革準則以及當下中國對高層次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對商務英語交流能力的評估方向進行建設性的討論,為今后進一步設定該課程的口語測評系統,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商務英語;口語交流能力;需求;測評
一、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隨著《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準則》的出臺,教育部高教司于2013年7月啟動了本科專業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并逐漸向全國推廣。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和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協作組承擔并完成了《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論證和推廣工作[1]。全國已經有293所高校設立了商務英語專業。然而商務英語課程的體系改革研究方興未艾,且商務英語專業教學體系改革也屬于改革初期,商務英語學科建設及其專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依靠各科目的改革和創新[2]。研究者以“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為主題詞搜索中國知網,從2009至今,相關的研究論文已經超過300篇。由此可見,各校對商英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以及其迫切性,因為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和關鍵[3]。而目前大部分商英課程的改革研究都是基于高職高專的商英教學展開,針對普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改革大多基于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需求分析的理論框架,研究方法還相對單一[4]。隨著全球化加速發展,中國對高層次的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日漸緊迫。越來越多的前沿語言學學者們意識到,當下需要的英語人才,不應該止步于學會英語技能,而是應該以英語為基礎和優勢,擁有復合型或應用型的專業知識的人才。換言之,英語專業的需求已經由以語言文學為主導的、突出聽說讀寫技能、語言文化與互譯的培養原則,轉變為加強應用語言學科和其他各個專業及應用科學建設的方針[5]。這一需求反映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科理論基礎及其應用基礎,即以英語為媒介,學習與商務學科相交融的其他社會學科,如語言學、教育學、國際商務學、跨文化交際和語言學習理論等學科的知識[6]。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科價值,需要具備見證和秉承其培養原則的使命,為現今的高層次專業英語人才市場培養能夠熟練應用英語并從事商務活動的專業人才[7]。
二、商務英語交際能力的研究現狀及其社會需求
英語交流英語的交際能力及口語使用能力是商英本科專業課程的重點目標之一[8]。運用和提高學生在商務場景下的交際能力和素養,同樣是英美和歐洲國家ESP領域重點關注、培訓及研究的內容[9]。研究者以“商務英語交流”為主題詞搜索中國知網,截至2020年1月僅有8篇文章與提升商英本科專業學生的交流能力研究相關。該類文章不乏從跨文化視角來研究該課題,例如《商英國標》指導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路徑探析[10],再例如郭亞卿的《基于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兩維視角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優化觀》[11]。早在1978年,Widdowson就提出圍繞以交流交際能力為中心的語言教學理論,在這之后的30年里,CLT(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教學法在英美歐洲各國興盛起來,并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近20年以來,中國大學生在英語的口語交際能力一直是各個語言學者和語言學家關注的問題,然而,但鮮少有研究提出有創意且有效的能提升中國大學生英語的口語交際能力的理論和方法。而以上述提到的研究為代表的大部分研究,更多的研究重點投放在造成中國大學生薄弱的英語口語成因,或者CLT教學法在中國各層級課堂的應用。隨著對高層次的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日漸緊迫,前沿語言學學者們意識到,當下需要的英語人才應具有英語優勢,以及復合型或應用型的專業知識[12]。這一需求反映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科理論基礎及其應用基礎,并對商務英語交流能力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和要求。據2018年調查顯示,71.6%的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把學習英語作為溝通交流工具,而超過60%的學生認為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是教育程度和修養的象征[13]。作為商務英語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商務英語交流課程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從商務日常通勤信寫作和口頭溝通兩大模塊進行訓練,使學生在英語研習和商務溝通技能方面均有收獲[13]。
三、商務英語交際能力的測評方向
高職英語口語解析(5篇)
第一篇:高職英語口語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探討
摘要:
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教育評價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科學的標準,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過程及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出科學的價值判斷,以便更好促進教學。本文旨在探討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的口語教學模式評價高職學生英語口語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
教學評價;口語教學;評價主體;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目的要有利于教學的進一步開展;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有利于促進教師和學生間的相互交流,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而目前大多數的口語教學評價,是建立在“以教評教”的基礎之上,考核形式單一,評價內容量少,評價考核的主要還是教師的“教”,忽視了對教學主體———學生的參與評價,致使教學評價效用不是很理想。筆者認為,要科學合理評價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必須從多方面著手。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的口語教學模式,要求建立以學生評價為主體的評價模式。這個評價模式不是以學生的一次口語考試作為終結,而是要把學生的學習方式、行為、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動態的評價。因此,口語課堂評價,應該從觀察學生如何學習開始。重點是觀察學生在教師組織下怎樣進行主動、有效學習。只有把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實踐能力聯系起來進行評價才能反映出我們對課堂教學本質的認識。
1評價途徑多樣化和動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