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課題心得體會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農村幼兒教師培訓的有效性
近年,農村幼兒園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轉崗教師成為農村幼兒園的中堅力量,但他們缺乏幼教理論和專業技能。為提升這些教師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最簡捷的途徑就是教師培訓。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呢?我作為一名農村幼兒園管理者,深知“教育要發展,關鍵在教師”。為了我園幼教事業的蓬勃發展,我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師培訓的新路子,在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方法:
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實踐證明,解放思想能極大地激發工作活力,促進各項事業發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農村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從中小學轉崗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0%以上,由于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的不對口,他們在心中隔上了一層無形的“厚障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思想。我留心生活中的每件事,捕捉教師身上的閃光點,積極創設工作環境,公平公正、因材用人,以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消除教師“無用武之地”的困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不同于中小學,孩子分秒離不開教師的視線,教師的責任重于泰山。為了改變教師的懶散思想和自由行為,我園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以督促教師,促進其角色的轉變。
(二)幼教思想的革新
我國大力推進農村幼教事業,農村孩子的義務教育從幼兒園開始,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大舉措,是農村孩子的福音。每一所農村幼兒園走在了教改的前沿,這就要求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革新教育思想。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很早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它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做為出發點,讓孩子直接走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達到“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當前的幼教事業要求教師具有這種“活教育”思想,從小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的創造力。
關于教師心得體會的范文(3篇)
第一篇:教師心得體會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么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于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么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么不聽話?怎樣那么坐不?。吭鯓幽敲措y教?怎樣那么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里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我的學生,試著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只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于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著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第二篇:教師心得體會
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探索
[摘要]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載體,教師組織并指導學生結合學科特點參加相關競賽是提升其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指導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參加國家級學科競賽的實踐與探索,就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方法和心得與同行交流,以期為更好地指導學生參加此類競賽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科競賽;指導;大學生;思考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1],專業實驗性和實踐性很強,因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學科競賽是指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知識的基礎上,多名學生以團隊協作的方式,通過完成參賽項目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2-3]。近年來,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各高校都很重視大學生參與學科競賽活動。如教育部要求全國各高校每年都需要將本校學生當年參加全國性學科競賽的成績錄入“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在“特色專業”“品牌專業”和“高水平專業”等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指標體系中,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人次數及取得的成績均成為評價該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強弱的主要指標。參加學科競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其綜合素質,而教師在系統指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4]。因而,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準備學科競賽顯得尤為重要。2018年,筆者指導我院學生組成的2支隊伍分別參加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分別獲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好成績;2019年,筆者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2支參賽隊伍分別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和“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榮獲一等獎。實踐證明,學科競賽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了方法和手段?,F將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的一些實踐方法和心得體會介紹如下,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1生命科學類國家級學科競賽活動現狀
目前,生命科學類國家級學科競賽主要包括一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和“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兩項賽事。
1.1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
該項大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和《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編輯部聯合主辦,參賽對象主要是各高校生物、食品及相關專業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每支參賽隊伍由2~6人組成,指導教師1~2人。大賽分為創新組和創業組。創新組主要接受學生參加創新實驗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已發表或未發表的學術論文、發明專利等。創業組需要參賽團隊提交一份具有市場前景的生命科學、食品科學相關技術、產品或服務的創業計劃書。此項賽事一般于每年的2月份開始下發通知,4月中旬開始網上申報,經過網絡初審和復審,一般于7月末到8月初進行現場公開決賽。
高中化學教師培訓核心素養
[摘要]
以“核心素養”作為培養目標的新一輪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推進和實施,需要高中化學教師對“核心素養”有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有必要基于“核心素養”理解開展高中化學教師培訓。闡述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構建了基于“核心素養”理解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該培訓模式的應用,最后對基于“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進行反思。
[關鍵詞]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課題研究;培訓模式
隨著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下文簡稱“核心素養”)成為這兩年來新聞媒體和教育報刊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廣大化學教育研究者和一線高中化學教師不管對“核心素養”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來“核心素養”都將成為指導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方向。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教師,面對“核心素養”,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核心素養”是什么;二是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廣大高中化學教師自身的“核心素養”水平怎么樣;四是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四個問題的基礎就是“核心素養”是什么,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對“核心素養”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養”培養作為目標的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正式推開之前,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教師,我們認為有必要提前通過培訓的方式促進高中化學教師認識、理解和認同“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評價自身“核心素養”水平的高低,并探尋實踐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基于“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模式構建
(一)對于“核心素養”的理解
檢驗儀器學課程教學下醫學檢驗論文
1激發本科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授課熱情
一名檢驗儀器學教師很難精通各類儀器設備,一名任課教師聲情并茂講授全部檢驗儀器學課程完成教學任務難度不小,筆者所在教研室將授課任務按照各位老師的興趣和特長,將檢驗儀器學授課任務分配給多名教師,因為是任課教師擅長的,喜歡的授課內容,自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比較喜歡酶標儀和分光光度計等涉及到光譜分析的儀器設備,因為筆者在讀博士期間就負責購買和管理相關一起設備,小到Thermol公司的nanodrop,大到PE和BMG公司的高端酶標儀,筆者在科研和教學中都有涉獵,對于酶標儀和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尤有心得體會,因此不論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講授時都得心應手,相信其他教師也對此深有體會。這樣科學的分配教學任務必將較為長久的保持教師的授課熱情,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檢驗儀器學課程授課內容的選擇
檢驗儀器學課程授課內容應該結合臨床實際,學以致用。比如酶標儀部分教學中筆者經常會選取新生兒篩查中常用的苯丙酮尿癥中苯丙酮酸的檢測實例,知識點主要是酶標儀中相對熒光強度這一模塊部分的應用。該知識點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中就有所涉及,但重點部分與檢驗儀器學不同,在有了生物化學檢驗知識的鋪墊后,學生不僅掌握了酶標儀的使用,也鞏固了以前所學的相關知識。在今后去婦幼保健站等有該項檢測項目的單位時,學生就會更加有意識地學習了解該部分內容。此外檢驗儀器學應增加實驗課內容,本科院校實驗室的綜合實驗室平臺中儀器設備豐富,應選取設備比較閑置期,讓負責管理和使用該儀器設備的人員進行講解,指導學生操作。本科生也應積極主動的參加科研活動,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相關儀器的原理和使用。另外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定期更換某些大型儀器設備,這些儀器設備一般來講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放到倉庫實在可惜,可將這些儀器設備整合到教學中,服務于教學。還有就是很多公司開展和相關高校合作項目,可提供儀器設備供學校使用,比如安捷倫公司的“春暉計劃”,一來宣傳了自己,二來解決了某些高校高端儀器緊缺這個棘手問題,達到了共贏甚至多贏的效果。學生也應充分利用課間生產實習時了解各種儀器設備的原理和使用。另外對于部分本單位不具有的儀器設備,或者一些高端儀器不可能開放實驗室讓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任課教師應在網上下載一些視頻資料供學生參考,也可以光顧其它兄弟院校的精品課程網站進行學習。最近多所國內外重點大學逐漸建立和完善了開放課程和慕課等教學資源,還有很多儀器公司都開展了網上教學服務,甚至是某些檢驗儀器的仿真實驗室。有興趣的教師和同學可以利用互聯網途徑學習相關知識,這樣必將對檢驗儀器學知識掌握的提高大有裨益。
3檢驗儀器學期末考核形式的探索
某些院校的檢驗儀器學作為一門限定性選修課,因此很多時候考試變成了一種形式,僅僅出一張考卷,學生糊弄了事,達不到教學要求。筆者教研室結合實際,將某些與檢驗儀器學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學科有機結合,在考試時增加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部分,讓考試內容不僅與檢驗儀器學相關,而且與相關學科關聯起來,一來考核學生相關學科和檢驗儀器學的理論知識,二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學生自主實驗課題為血液標本中維生素C含量對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血糖含量的影響,在實驗中學生不僅可以應用到分光光度計和酶標儀等檢驗儀器學相關知識,也要應用到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相關知識,這樣可以做到一舉多得,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學生在其中也深刻體會到,學科之間都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學習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臨床應用服務??傊覀冊跈z驗儀器學課程教學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但是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需要檢驗儀器學課程的教師們更加努力探索,為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郝峰 孫可歆 鞠曉紅 許會靜 李艷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檢驗學院生物化學檢驗教研室
研究型高師教育學論文
一、研究型教學及其特征
什么是研究型教學?韋寶平在“創新教育視角下的研究型教學”一文中認為教學應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相結合,即“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鍛煉思維甚至創新教育意蘊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學課中,研究型教學可以這樣理解:一方面,講解清楚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參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研究型教學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型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研究型教學要求教師創設作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型教學要求教師改革評價方式,把課堂討論、發言、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作為考評的主體;研究型教學注重對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地方高師公共課“教育學”存在的問題
針對研究型教學的特征,目前地方高師公共課“教育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育學教材陳舊
建國以來教育學教材大多沿用前蘇聯凱洛夫的“教育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目前比較好的教材是:王道俊、郭文安主編的“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6版)、楊小微主編的“教育學基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在當前流行的種類繁多的“教育學”教材中,內容均比較陳舊,普遍缺乏時代性、創新性,且千篇一律的現象相當嚴重。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教育學”的教材出現了一些改進,但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學習與研究仍然嚴重脫節。如“課程”一章,只有三部分:課程概述、課程設計、課程改革,課程改革雖然涉及新課程改革,但理論和實踐還是嚴重脫節。
(二)師范院校發展方向必修師范類課程設置不合理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毋庸置疑,閱讀能力是初中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能力,與聽力、口語表達和寫作共同成為語文教學的四大技能。閱讀能力是寫作能力的基礎,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重要培養目標。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成為當務之急,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拓展閱讀的氛圍
在新課改背景下,多媒體設備以其視聽結合、圖文并茂的優勢特征廣為教師所推崇,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在當今大數據迅速發展的形勢下,為數不少的初中學生通過網絡渠道接觸了不少文學作品。誠然,在新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臻成熟,給初中生的閱讀提供了極大的平臺便利,然而,讓孩子們始終對閱讀保持濃厚興趣、掌握閱讀的正確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鑒于此,教師不妨以語文教材所學到的精讀課文作為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子”,借助多媒體投影設備為初中學生們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時,為了更準確到位地教會學生朗讀這篇散文,教師不妨以多媒體投影設備,播放《背影》的電視散文,使孩子們通過收看散文里的情景再現,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父子親情,深刻地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對父子情深。孩子們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仿佛自己置身于作者當時的情境之中,對散文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更加認同,在朗讀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人物角色,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讀中即可感情真摯地將父親對兒子無私地關懷,作者對父親的種種牽掛表達出來。在學完教材的散文后,教師不妨“趁熱打鐵”,通過多媒體給孩子們呈現另一篇由朱自清創作的親情散文——《兒女》,以此作為拓展課外閱讀的素材。通過利用多媒體展示所呈現出的趣味化情境,使孩子們更有興趣地朗讀這篇與課內散文情感風貌一致的散文,通過仔細朗讀,孩子們更能體會到這篇散文的親切簡明但又富有韻味,進而激發閱讀靈感和興趣。
二、教師加強閱讀指導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唯有讓孩子們正確地掌握閱讀的方法,方能逐步培養閱讀技能,提高閱讀質量。教師在指導閱讀時,首要培養學生認真刻苦閱讀的態度。態度決定質量,在培養閱讀技能中至為關鍵。從本質上看,閱讀只不過是把書中的信息傳達給大腦,再經由大腦展開創造性加工。換言之,閱讀就是人同書本產生一種綜合性效應的創造性腦力勞動??梢?,唯有端正學生的態度,方能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地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方能和閱讀作品中的作者將心比心,有一個心靈的對話,使孩子們在頭腦中對于所閱讀的文本產生一種深刻的印象,并進一步地融會貫通,轉變成自己的知識。例如,在閱讀《論語》、《孟子》等先秦時期的文言文選段時,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勢必遇到諸多困難。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首先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停頓,對于生字生詞要注音,結合注釋理解文段大致含義。再次閱讀時,教師要加強對文言文實詞、虛詞含義的指導,對于孩子們不理解的字詞含義可以首先讓大家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可能的含義,接著揭曉答案,以便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當孩子們閱讀數遍后,教師即可鼓勵孩子們嘗試將文段翻譯成現代漢語,對于學生們不會翻譯的長難句,教師可以示范,教會學生們在閱讀文言文時所要具備的翻譯方法。在閱讀課堂即將結束時,教師可預留朗讀文言文并書面翻譯成現代漢語的作業,以便鞏固閱讀效果,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可見,教師的指導要貫穿于學生閱讀的始終,并且以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三、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正確閱讀方法的養成有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保持,為了切實解決好“怎么讀”的問題。教師可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創造性地提出各種閱讀方法。例如,在學習一篇新課文前,鼓勵學生默讀,以便解決不會讀的生字生詞及其含義;在學習課文時,可以逐字逐句地精讀,以便揣摩文章的寫作脈絡和中心思想,體會作者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等;在教師講解課文后,可選擇大聲朗讀,以便鞏固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課后復習時可采用略讀法,主要用于回顧所學的課文。當然,在學完課文后書寫心得體會和讀書筆記也是閱讀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總之,教師在傳授多種閱讀方法時要不拘一格,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水平恰當靈活地選用。
小學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教育為立國之本。從1949年教育頒布的《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為第一次課程改革的標志,到目前我國的課程改革已經經歷了六十多年。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鼓勵各個崗位的教育工作者在課程改革的契機上開展多方面多層次的教育教學實踐?!缎抡n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一年級的學生通常由于入學時間短,對于學校生活不適應,對于小學的教育模式也處于認知階段,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容易搖擺,但這正是由于這種不穩定性,也容易塑造學生的良好語文預習習慣。因此,科學的培養方法對于一年級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來源多為農民工子女,由于農民工自身的特殊性,學生家長對于子女的關心普遍缺乏,農民工子女在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與本地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農民工子女的學習過程基本是被動接受的過程,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習慣也普遍不好。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城郊結合部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科學合理的語文預習習慣培養方式,一是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預習對于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于預習的興趣;二是使學生掌握并使用科學的預習方法,加強主動學習的意識;三是促進學生科學的語文預習習慣的養成,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課題的研究方法
(一)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小學生對于簡單重復的教學內容會感到厭煩、枯燥,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力量。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來發散學生的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或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等不感興趣,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力從哪而來呢?要吸引學生,首先還是從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開始。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要注意采用多種方法多管齊下,一是針對小學生天真單純且好奇心強的特點,在預習之前,教師提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內容,并以此提出問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由學生自己積極主動認真地進行預習;二是在小學生在已經大致了解了文章主旨的情況下,教師采用辯證觀念提出一些與文章內容相悖的觀點,引起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三是感官刺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輔助工具,如圖片、視頻等,吸引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