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課程學習計劃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如何提高高中生學習計劃執行力
【摘要】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生的學習方式不得不進行完善,在高中生的學習中計劃的執行力已經成為目前高中生提高學習能力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本文通過各種方法來調查高中生的學習計劃的基本現狀,并且深入的探討了計劃中的不足,最后給出了提高高中生學習計劃執行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高中生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學習計劃執行力,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學習計劃;執行力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高中課程的教學方式也不斷的完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跟隨教師的授課計劃進行學習,這就使得學生缺乏主動性,學生的學習本來就是自己的本分,因此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學習。同時學生在制定相關課程的學習計劃時能夠從中掌握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計劃的制定以后學生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計劃的執行中來,制定計劃的目的就是進行執行。學生通過不斷的提高計劃的執行能力來進一步的發揮制定學習計劃的優勢,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1.高中生學習計劃執行力研究現狀
1.1學習計劃定義
學習計劃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把需要學習的內容羅列起來。不同的時間完成不同的內容。在學習計劃的制定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制定的計劃要覆蓋所有要學習的內容,而且利用的時間要合理,不能安排的時間過短或者過長,無論過短還是過長都會影響計劃的執行;第二,制定計劃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提高計劃的執行效率,發揮出學習計劃的作用。
1.2執行力定義
績效管理在民辦學校課堂教學的運用
【摘要】將績效管理的思路和步驟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從課前計劃制定、課中互動監督、課后總結面談及反饋改進幾個環節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會有極大的改善。尤其是溝通和反饋對鞏固課程效果、教師教學方式提升和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績效管理;課堂教學
一、民辦學校課堂教學的現狀
民辦高校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眾所周知,民辦學校的學生入學門檻不高,學習目標不太明確,學生自覺性相對較差,課堂秩序不規范的現象較為普遍。當前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很少會有教師選擇在課前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及個性習慣提前和學生一起有針對性的設置學習計劃。更較少結合了解的信息去調整教學方式。課上缺乏與學生互動交流,課后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依靠課程考試,考試的結果也僅作為該門課程成績記載。在這樣的學和教的環境及模式下,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多為一知半解,長期被動接受也導致學習的積極性和勁頭越來越低。
二、績效管理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績效管理提倡的以人為本的內在特點和大學的教與學的環境是相通的。在大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學效果的好壞通常用某門課程某個班級的整體績效來分析,包含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態度兩個緯度。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以從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監控、績效考核面談、績效改進提升四個步驟來落實。
(一)制定績效計劃
小議美術教學中主觀能動性的價值
一、美術課程主觀能動性指導原則
學生經過教師精心的指導,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被調動,在課程上學生表現出學習渴望,他們積極的進入美術學習,主動的尋找教師解決問題。學生的導性被摒棄,師生紛紛選擇意識學習,從而建立起平等性學習趨勢,學生學習欲望被激發,美術教學質量由此被提高。
二、主觀能動性的意義
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指的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根據自身學識運行潛能,將美術學習當成是一件趣事,在其中享受獲取知識的快感,豐富對美術知識的渴求。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們特殊情況,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性格等等方面差異大,教師明確了其中的具體情況之后,更夠因材施教是最優的教學方式。從實踐中發現,同樣的課程、同樣的學習計劃、同樣的授課內容,學生接受水平各異,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些差異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差異大。因此,教學方向開始發生改變,教師授課過程中除了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三、美術教學中主觀能動性
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這樣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理變化,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對美術學習需求。在學習中,學生都渴求獲得教師的關注和尊重,希望得到教師贊許和鼓勵。教師在時刻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在學生學習美術出現困難時,鼓勵學生度過難關;看到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時,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看到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及時贊許學生,也許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會感化學生,都讓學生感到溫暖。學生得到教師的鼓勵之后,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更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被提高。教師關愛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學生將班級作為學習的歸屬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提高。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從中找到學生情感敏感區,適當的利用情感教學方式激勵學生。而實現這教學目的最關鍵的前提是,教師要關愛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融化學生,這樣將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實踐空間,為了發揮出學生主體性,課程學習中教師要不斷的激烈學生,引導學生朝制定的教學目的進行學習。學生具備了思考空間之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學習興趣由此提升。最重要的是,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被充分的發揮出來,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問題,學會自行處理問題。教學的目的也實現,達到了真正的教學目的。教師都知道興趣是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美術教學中更需要興趣,因此美術它不同于其他學生,它不參與高考成績,很多的學校為了提高教學進度都會把改課程砍掉,然而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水平,可以豐富學生學識。從中看出,該課程學習更需要興趣,興趣推動學生積極去探索知識,去接受知識熏陶,激烈學生努力學習,對整個教學質量提高有重要影響。
初三英語教學策略初探
摘要:
英語是學生初中學習階段學習的重點學科,初三是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最重要的一年,也是最關鍵的一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在英語這門課程上取得進步,就可以在不久的中考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從而為高中英語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初三英語;教學策略;助跑著
教師在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以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特點,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為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如何才能讓學生在初三英語學習過程中學好英語,下面我根據自身的學習經驗,簡單地談一下初三英語的教學策略。
1信心十足,目標明確,制定計劃,激發興趣
我們都知道學生在學習初三英語課本時會有很多的生詞,而且初三的英語課文相對于之前的文章來說比較長也比較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聽、說、讀、寫的要求也相對比較高。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是否信心十足、目標明確是學生能否順利并且成功的學習好英語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在教課之前也要充分的備好課,吃透教材里面所要講的內容,并歸納出整節課所要體現的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盡量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在教課過程中也需要提高授課的效率,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高效率地去學習,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可以盲目的去學習,而是要制定一個周密的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有每一天的英語學習計劃,還需要有每一周的學習計劃以及每一個月的學習計劃。學生要想順利地完成初三英語的學習,需要掌握的單詞大概有1500個、詞組2000-3000個、句型大概接近100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學習計劃就很難順利地完成初三英語的學習。與此同時英語教師也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各個階段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并給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措施以確保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師也需要加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督促檢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習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總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向同學展示目前中國市場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量,讓學生意思到英語的重要性,從而樹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進而更加努力的去學習英語。
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索
摘要:
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是提高他們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通過自主學習內涵的介紹和對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分析,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進行探索;通過多種方法來培養大一新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興趣和調動其學習動力,幫助其樹立學習目標和學習信心,給予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自主學習
近些年來,我國出現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其數量約占全國本科院校的80%以上,占全國高等院校的1/3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數量非常龐大,遠遠地超過了重點類本科院校的數量。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職能也與重點本科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它們主要服務于當地的地方經濟發展和當地的社會發展,并擔負了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重任,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主力軍。地方本科院校與重點類本科院校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一般處于地級市,相對于重點城市和省會城市來說要偏遠。它們在辦學條件、生源質量、就業率和社會影響度等方面都比重點本科院校和省會城市的其他本科院校要落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學習心態和積極性必然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一的新生在這方面就更為明顯。隨著全球的國際合作和發展,英語在當今社會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英語已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大學英語這門基礎必修課程是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主要以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應用能力為目標,是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學英語的現狀是“費時低效”,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比較差,沒有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和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改變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我國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它明確指出:“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這個要求體現了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大一新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這個概念是在19世紀80年代初由Holec提出。H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自主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潛在的、在特定環境中可以實施的能力”。自主學習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社會情感三個方面的內容,主要表現為五個學習過程:?(1)確定學習目標;(2)確定內容進度;(3)選擇方法技巧;(4)監控學習過程;(5)評估學習進程。學習動機是學習者為了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所采取的行動,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內在的動力。Littlewood認為學習動機是自主學習的關鍵和主要驅動力。學習策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會情感指社會為學習者創造更多的接觸語言的機會。
高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心得
摘要:在我們高中英語的課堂學習中,除了教師所安排的教學內容,我們學生也要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尋找出在英語課堂上所接受的教學方式有沒有什么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保證我們的英語教學質量。高中英語教育是針對我們學生的英語基礎加以語言難度的提升,在具體的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反映出教育方式的落后,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起不到對應的作用。因此,我覺得高中英語教育改革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入手,積極迎接新的教學模式,結合新時期的教育特點,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本文就從高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方式談談具體的學習心得。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心得
一、引言
新課標教育模式指出:新時期要注重課堂合作學習的作用,積極利用課堂合作學習模式來達到提升英語教學效率,進一步提升我們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就目前所反映出來的現狀是,大多數英語教師已經在新時期的影響下,改進了教學模式,引進了先進的教學資源,此時更需要學生要積極接受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課堂合作學習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們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我們學生從自我的缺陷出發尋找英語學習中的弱點,也就進一步提升英語學習的技巧性。
二、高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優勢
(一)促進同學之間英語合作學習的競爭性
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要對各個部分進行一定的學習,一旦同學們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會喪失對英語學習的信心,而且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也不會積極提出來,導致問題拖延下來,就會使得整體成績下滑。但是通過課堂合作學習就能很好地幫助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課堂合作學習是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同學們可以一起學習,有出現英語問題可以及時得到解決,而且小組之間合作學習會形成一種隱形的競爭力,在小組成員之間形成競爭意識,大家都會想在小組成員成績排名上占據好的地位,進一步使得合作學習的競爭性。通過課堂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們主動對英語語法等學習,從獨立學習、獨立探究到合作學習,對兩者進行很好的融合,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更能促進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來提高英語成績。
護理教育特征淺析
作者:楊燕妮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護理學院基礎護理學教研室
綜合及模塊化的課程設置
福林德斯大學的課程設置綜合性非常強并且完全模塊化。帶來的好處一是課程總量很少;二是與靈活的入學途徑呼應,便于課程組合,使獲取學位的方式非常靈活;三是節約教學資源。以三年制護理本科為例,必修課共計22門,選修課共計13門(每名學生只需選修1門),平均每學期只有3~4門課,一般每門課的上課頻次為1~3次/周,單門課程一學期的開課時間為10~13周。大多數學生一周只需安排2~3個半天來校上課,其他全部為自學時間。自學地點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多在圖書館或家中。課程設置方面,專門設置的人文社科類課程較少,而只是將其內容整合到其他專業課程之中。國內護理本科所開設的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護理管理、社區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科護理、兒科護理、康復護理、社區護理、老年護理等專業課程及診斷、健康評估等基礎課程[1]在該校被整合為“護理1~6”共計6門課,每學期修1門。這種課程設置模式在澳大利亞護理學院很常見[2-3],但與美國護理學院比較有較大差異[4]。其最大優點在于可以充分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式教學的開展。同時,該校還將課程設置完全模塊化,18個學分為1個模塊,大致相當于一個學期的課程,非常便于學生自主組合。比如,三年制本科學生可以通過標準的共計108學分的學習獲得護理本科學位,也可先學18個學分的課程獲得一個畢業證書(graduatecertifi-cate),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學18個學分的課程獲得一個學歷證書(graduatediploma),相當于大專文憑,沒有學位,但這些學分及證書在其以后攻讀學士或碩士學位時均能得到認可,單科成績的有效時間為成績獲得后的5年內。課程設置的模塊化使得一門課程的課堂內可同時有三年制、兩年制或一年制的學生,因此有利于節約教學資源。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設計
福林德斯大學的課程教學設計處處反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循證實踐習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每門課程的教學都由單個的教學組負責完成,教學組長主持教學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學習計劃、主題明細、必讀的教程活動3個部分。學習計劃和主題明細的對象包括國內課程標準、教學設計和教案等,內容非常清晰明確。學習計劃以周為單元,詳細羅列了本周的學習目標以及達到學習目標需要聽哪些課、看哪幾本書中哪些章節、閱讀哪些文章和網站、在線學習引導、預習內容與課堂活動的關系等。主題明細對學習計劃中的一些重要內容進一步進行了詳細描述,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如何做學習前的準備,包括總的課程內容、學習方式和具體實踐的安排,告知學生課程需使用的教材、參考書目、學習資源、在哪里以及怎樣獲取相關學習幫助和支持、怎樣獲取學校圖書館資源及怎樣查閱電子數據庫等;另一方面主要是針對學生的作業任務,包括作業的具體內容、完成要求、提交方式、提交時間、評價方式及其在課程總成績中所占比重等。課程教學形式主要有4種:(1)講座(lecture),即大班理論課,所占比例較少,均有錄像資料保存,學生可以不去聽課,需要時可以隨時觀看授課錄像。(2)小班討論課(tutorial),在教學設計中所占課時比例最多,每節課可同時有多名老師授課,每班不超過30名學生;學生必須聽課,有考勤制度約束,且課堂表現是此門課程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3)實訓課(workshop),內容及儀器設備豐富,但對學生程序性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重點關注學生思維的啟發。(4)在線學習(flinderslearningon-line,FLO),每個學生有登錄帳號及密碼,在線提供教學資料、互動答疑、作業等,其課程考核主要由出勤率、課堂表現和作業三部分構成。值得注意的是,該設計的實施必須有強大的網絡支持和圖書文獻資源支持,因為大量的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必須以圖書館專業圖書及文獻閱讀為基礎;同時,必須有龐大的教師資源,因為每節討論課不能超過30個學生。該校的教師大部分為臨床非全日制教師,研究生也參與臨床教學,該校對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要求之一就是要有3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
教學目標實現的強制管理模式
福林德斯大學的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其充足的教學資源及嚴格的管理模式。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學習,教會其如何更好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生要完成課堂討論匯報和課后作業等學習任務需要課前、課后閱讀大量的文獻,一旦完不成,將不能通過本門課程的考核。某些課程如果條件具備,會有1次補考的機會(補考的機會只給第一次作業分數為45~49分的學生,其余未通過考核的學生沒有補考或者重寫機會)。若補考的學生補考沒有通過,就只能重修該門課程,重修后仍不能通過就只能轉學或退學。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該校的學費標準為三年制20900澳元/年,共8門課;1年制是23100澳元/年,共7門課,平均每門課的學費高于2500澳元/年。重修課程是需要重新繳費注冊的,而且重修課程的費用每年都會變化。一般按照課程的學分繳費,3學分重修課程的費用是2500澳元,4.5學分或6學分的費用則高于4000澳元。但是有些課程是連續的,如“護理(nursing)”這門課,只有過了“護理1”才能夠修“護理2”(以此類推);最后一學期學習“護理6”要求之前“護理1~5”的所有課程必須全部通過。所以,有些學生重修該類課程相當于留級1年。如果一門課程有太多學生沒有通過考核,學校會開設暑期學校。暑期學校就是在暑假連續上課2周左右,然后進行考試或交作業,當然也要交重修費用。這種嚴格但不失科學的管理模式,促使每個學生都非常努力學習,希望所有課程能夠一次通過。
初中地理課堂自主學習材料設計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死記硬背和機械學習亟須改變,應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從而愿學、樂學、會學、善學。筆者在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設計自主學習材料,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自主學習及其目標、特征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制訂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通過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對自我進行監管,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自主學習主要有四個特征。一是自主性,主要是指學生充分發揮主體精神,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二是能動性,是指學生有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三是相對性,指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它還包括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和合作。四是漸進性,是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過程,因此學生應該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自己的長期目標。五是反饋循環性,自主學習的每一個部分都需要經過反饋,不斷完善,如此循環往復。
二、初中地理課堂自主學習材料的設計原則
初中地理課堂的自主學習材料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硬件”基礎,因此,材料的設計一定要體現教學模式的特點,根據自主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設置材料的程序。湖北大學黎世法的“異步教學法”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廣泛認可,本文就是在此教學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初中地理課堂自主學習材料的設計。異步教學法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兩部分,其中前者包括制訂學習計劃、進行自主學習、啟發思維、及時小結、獨立完成作業、改正錯誤、系統總結和運用創造,后者包括教師的自主教學、啟發教學、復習教學、作業教學、改錯教學和小結教學。基于此,進行初中地理課堂自主學習材料設計的原則如下。
1.學習目標明確的原則。新課標要求課程教學要達到三個目標: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過程和方法的探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升華。在設計地理課堂自主學習材料時,首先要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根據課標要求,我們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目標歸納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學習內容多樣的原則。學習內容多樣主要包括內容構成的多樣化和內容展現形式的多樣化。內容構成的多樣化主要是指學生自主學習材料來源的廣泛性,可以是地理教材,可以是教師的補充資料,也可以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內容展現形式的多樣化,即在材料中盡可能避免出現純理論知識的描寫,多采用地理圖片、地理小故事、案例探討等內容,豐富材料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