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機械工業教育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論改進中發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
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任務目標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顯著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新要求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任務目標,為我國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實現這個宏偉目標,落實好這個任務,需要我們機械行業全體思想文化戰線的同志們,立足機械行業,從本企業做起,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發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意義重大。
機械工業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要求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要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引領性和支撐性,把行業思想文化建設放在全球視野,擺在國家發展全局來認識,放在機械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來把握,放在機械工業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保證來規劃,放在機械工業實現轉型升級強大思想武器和文化引領的位置來部署,放在機械工業軟實力建設與機械工業硬實力建設協調發展的目標來推進。不論是地位、方向和目標,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都與機械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并成為機械工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說機械工業發展,就一定要說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發展;說提升機械工業競爭力,就特別關注 特別報道TEBIE GUANZHU / TEBIE BAODAO一定要說提升機械工業軟實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競爭力的新形勢下,文化永遠是不能替代的競爭因素。誰重視了文化、掌握了文化,誰就擁有了不竭的動力、擁有了發展優勢、擁有了未來。
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形勢下,推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的任務更加艱巨,提升機械行業軟實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我們除了認識其艱巨性和緊迫性外,更應該充分認識其發展的創新性。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征,而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才能產生活力,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才能充分發揮文化的引領、教育、服務、推動作用。所以,推動文化建設的創新,在改進創新中發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是我們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在改進創新中發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向,堅持緊貼行業、緊貼企業、緊貼職工,堅持以改進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增強文化創造力,從思想和實踐兩個方面去認識改進創新,推動改進創新:
一是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要從思想上樹立創新意識創新理念,把我們的思想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機制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努力在繼承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思想意識上有所創新,實踐上有所發展,在工作視野、思路、舉措上有新有變。二是要在實踐中鼓勵創新、激勵創新。要搭建平臺和傳播渠道,大力營造創新環境,使創新舉措得到支持,創新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廣。我們將從兩個層面開展工作。一是要創新工作機制。
從2013年開始,我們將開展創新成果活動,主要是征集行業企業在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創新成果,并廣為推廣。同時,還要把抓工作中的創新點作為我們工作的原則,關注行業企業在形勢任務教育、核心價值體系構建、開展共性文化建設、實施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推進工作載體創新等方面的新做法、新舉措和新經驗。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使改進創新在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中真正發揮驅動作用。
機械類造型藝術課材的體會
作者:曹記燦 單位: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作為機械制造人才培養的高地,必須履行國家賦予的職責,培養具有高技能、創新性和綜合素質高的人才。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在機械工程類人才培養中缺乏產品造型設計教育,以及對工業設計的膚淺了解和不加重視,造就今天中國機械制造業走向國際化的瓶頸,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機械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中,通過開設《機械產品造型設計》課程,加強學生工業造型設計知識背景的教育,對于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就業質量
目前,全國大多數高校機械工程類專業課程體系中并未涉及單獨開設產品造型設計的課程,部分高校開設了“工業產品造型設計”選修課。據了解,華中科技大學、東華大學等部分學校在機械工程類專業本科階段開設了專業方向選修課“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但《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教材內容設置是立足于工業設計專業的,對于機械工程類專業而言,針對性和實效性不高。將“機械產品造型設計”課程列入機械工程類專業課程體系,在進一步完善該專業課程群建設的同時,提高機械工程類專業學生的造型設計能力、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讓學生在開展機械產品設計時,將外觀美感性、創意新穎性、設計實用性和技術領先性等進行綜合考量,提高機械工程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有助于學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之中,在綜合實力強的公司謀得一席之地。
“機械產品造型設計”課程設置
(一)課程性質、開設時間和學時
根據機械工程類專業細分方向不同,應將“機械產品造型設計”課程列為專業技術必修課或專業必選課。作為一門提升設計能力的課程,應安排在本科三年級第二學期和專科三年級第一學期。需要完成機械設計基礎、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先進制造技術、三維建模渲染技術等專業課教學,再進行該課程教學。總學時一般應安排60—80學時,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各占50%。
機械工程技術創新模式初探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機械工程技術在工業的發展進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來說,我國的機械工程技術還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工程技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根本原因就是我國的行業內部企業缺乏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本文通過就我國機械工程的發展現狀入手,通過對創新方法的討論以及分析,探索一種適用于我國機械工程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以求推動我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機械工程;工程技術;創新模式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機械工程的發展也有了顯著地進步,但是,還與歐美等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差距。只有提高我國的機械工程企業的創新能力,開展創新模式,才可以推動機械工程的進一步發展與進步。
一、機械工程發展現狀
現如今,國內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而機械工業在經濟的帶動下,也獲得顯著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支柱產業,目前我國的機械工程水平不斷的提高,但是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遠遠不夠,我國主要的機械工程還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自主的品牌以及研發能力都是非常需要重視的問題,只有通過提高自主的研發能力,才能更好的推進我國機械工程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從而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發展機械工程的意義
以發達國家的的工業發展經驗來看,注重機械發展,提高機械工業行業地位,至關重要。機械工業相較于企業行業說具有的特殊性較強,尤其是在連鎖性能上,所呈現的優勢較為顯著。不僅能夠影響自身行業發展,還能夠帶動其他行業實現共同進步。所以說,機械工業水平,決定國家現展進步成效[1]。所以,要想推動工業水平的不斷進步,就必須要開展機械工程的技術創新,開創新的工業創新模式,并打造出一個技術創新的實現機制,從而實現工業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初探
一、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制度混亂
隨著近年來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業科技管理的主體不明確,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受到影響,有些地方農機工作甚至空白。另一方面農機推廣體系仍是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推廣人員觀念落后,缺少危機意識,不明確工作職責所在,同時廣大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偏低、經營規模小、收益低,對采用高科技的熱情商,也難以適應農業新技術、新機具的發展要求。
(二)推廣人員素質偏低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因此,發展農業生產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推廣,所以從事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然而調查顯示,全國推廣人員中,縣級農機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僅占67%,初中以下無專業知識的人員占16%,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僅占總數的10%,可見推廣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專業知識薄弱、思想陳舊老化,后備力量不足,限制了推廣工作的開展。
二、如何將農業機械化技術進行推廣
(一)轉變農機推廣服務觀念
點滴瓶瓶蓋模具設計分析
摘要:
在整個模具設計中,包含了對零部件結構的解析,依照相關資料選出注塑機以及模架,還需要對注塑機的參數進行驗證。還包括分型面設計,澆注系統設計,包含各系統在整體上的作用,以及所需零部件的各項數據、作用和要點。
關鍵詞:
點滴瓶;瓶蓋;模具設計;分型面
模具,是在工業加工生產上用以注塑、壓鑄等手段能夠做出各種需要的零件的模型的模子。產品不同,使用的模具也不一樣,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一樣。
1注射成型的原理
將足夠塑料顆粒倒入到注塑機料筒內,塑料在螺桿的作用下,沿螺槽方向運動,經過加熱、螺桿螺紋的剪切等作用而升溫轉化為具有均勻密度、成分及溫度分布均勻的粘流態塑料流體,然后在螺桿的壓力下塑料流體快速注入到低溫的閉合模具型腔中,熔融塑料在低溫下逐漸凝固并成型,最后開模取出成品。
畢業設計指導方法思考
摘要:畢業設計是高職學生就業前的一次理論知識實踐應用大練兵,是從學校研究理論知識和進企業實踐操作之間的一次理論指導實踐的課題訓練,就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經驗,很難獨立、正確、合理的完成畢業設計。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進行有條理性、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基礎上,能夠掌握實踐設計的原理和方法。
關鍵詞:畢業設計;指導方法;減速器設計
對于機械專業的高職學生來說,畢業設計是畢業前必須完成的一次較為全面的機械設計訓練,如何運用機械類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訓操作、企業實踐知識完成以機械原理為基礎的機械方案,是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所面臨的難題。雖然,畢業設計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如何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科學、細致認真的進行課題設計,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下面從5個方面就畢業設計指導方法進行闡釋。
1選題
確定畢業設計內容,要綜合考慮高職學生的專業素養、知識掌握情況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能力等情況,選用學生學過的機械零部件組成的傳動裝置或結構相對簡單的機械作為設計對象,經過思考和篩選,最后確定了以減速器為主體的機械傳動裝置———帶式運輸機為設計題目進行設計。設計的過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畢業設計。
2設計過程
題目確定后,學生要著手進行設計,指導學生按照如下步驟逐步展開設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摘要】結合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情況,分析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及現狀,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由被動式灌輸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提高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1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與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更加頻繁,制造業企業對機械類崗位員工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生,今后在制造行業里無論在何種企業從事技術工作,隨著國際交流合作的深入,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出口本國的技術設備,這些都需要具備專業英語水平,能夠理解大量專業英語資料,能夠和外國技術人員流利交流。因此,對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求熟練掌握本專業相關的英語詞匯,而且要求具備良好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如能夠運用專業英語進行寫作或在國際事務中與國際同行溝通交流[1,2]。
2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要求
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是機械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選修課。本課程以提高本專業學生的英語閱讀、翻譯和寫作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達到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要求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得專業所需的信息”的要求,使學生初步掌握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的詞匯和表達方法,能熟練查閱英文文獻,快速閱讀機械工程專業文獻資料,并通過借助工具熟練翻譯相關英文專業文獻和技術資料,掌握英文摘要的寫作要點和規范,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并了解國際機械工程專業的前沿動態,為以后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相關文獻以及從事本專業的英文寫作奠定基礎。
3教學現狀
機械基礎課程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
一、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依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新世紀機械工程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培養具有工程實踐能力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筆者轉變教育思想,調整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目標,編寫教材,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拓寬實踐平臺,建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新體系。
1.調整教學目標
以培養創新型工程人才為目標,通過機械基礎課程,使學生學會如何將基礎理論知識用于工程實際設計中,達到“懂理論、會設計、知發展、想創新”的目標要求。
2.根據教學改革需要,推進教材建設
為提高工程人才實踐應用能力,機械基礎教學團隊2006年編寫的21世紀高校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原理》使用至今。2008年編寫《機械設計》教材,后于2011年修訂《機械設計》教材,并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吳宗澤教授作為主審,由機械工業出版社發行。2002年,為適應我校輕工專業特色的需求,對近機類、非機類機械基礎進行了較全面深入的改革,在21世紀教材指導方針下,編寫《機械基礎》教材并出版。2005年,為進一步加強教材的實踐性,淡化公式理論推導,與后續各輕化工專業機械相結合,編寫了21世紀高校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計基礎》,并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在此基礎上,2013年修訂并出版《機械設計基礎》第二版。
3.更新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