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就業培訓總結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打算
2020年退役士兵培訓工作總結
退役士兵培訓工作是一項關系到每一名退役士兵切身利益的大事,是退役士兵在轉變社會角色的關鍵環節,做好教育培訓工作可以協助他們盡快適應新工作和新生活。使他們更好的就業和創業,更快的融入地方社會,發揚部隊的優良傳統,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市局和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指導下,為全面提升我區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掌握一技之長,2020年我區的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以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為主,中職教育、法律教育等為輔。我們積極與人社、就業等部門溝通,齊抓共管,發揮部門優勢,各盡其責,現將2020年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指定專人負責
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各相關部門大力配合,我局召開了專題會議進行了部署,統一思想認識,加強了組織領導。退役士兵就業培訓已成為了一項常規性的工作,指定了專人負責做好此項工作。
二、積極宣傳培訓政策,營造良好氛圍
在退役士兵報到時,人手一份培訓手冊。退役軍人事務局通過印制相關的政策宣傳單,同時將年度的培訓指南《省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指南》電子版通過微信群、qq群等方式發送,紙質版通過各鎮街來送材料或辦理業務時提前下發,加強退役士兵職能技能培訓的優惠政策宣傳力度,做到了政策講清楚,問題解答明白,樹立“就業先就學、干活先學藝”、“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人生”的觀念,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找準專業,明確好學習時間。
三、個人特長與專業對接,提高入校學習率
勞保所全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所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關心指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及四中全會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積極落實勞動保障各項政策,充分發揮勞動保障職能作用,有力的推動和促進了我鎮勞保所的各項工作,下面就我所今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一)就業工作
1、大力推動農村勞動力有序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創業。勞保所根據工業園區企業用工需求和農民工就業培訓情況,結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公共就業服務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政策宣傳,信息服務,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地向城鎮轉移。今年我鎮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35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31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4人,新增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730人。今年我所共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495份,《就業失業登記證》年審2895人。
2、積極開展就業扶貧活動,幫助貧困人員實現就業。一是建立和完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信息臺帳。勞保所對全鎮105戶,253名貧困人員進行摸底調查,建立了16周歲及以上貧困勞動力已就業和未就業信息臺帳及16周歲及以上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員信息臺帳,并按季度對這些信息臺帳進行了更新完善。二是收集報送一次性交通補貼臺賬。今年我鎮共為18名在外務工貧困勞動力申報了一次性交通補貼,補貼金額7600元。確保了我鎮在外務工人貧困勞動力全部享受到了該政策。三是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進行了培訓。今年6月份鎮勞保所對全鎮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對19名有培訓需求的貧困戶開展了創業意識培訓,提升了貧困人員的就業能力。四是通過多渠道向貧困勞動力推介就業崗位,鎮勞保所積極引導貧困勞動力加入“新干微就業”公眾號,發放《新干就業報》等方式向貧困戶推介就業崗位,目前已有26名貧困勞動力在就近的企業實現了就業。
3、積極開展政策扶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規范和簡化小額擔保貸款的申請程序,對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做到應貸盡貸。今年我鎮共有533名創業人員申請了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貸款8000萬元。
4、開展了就業招聘會。今年10月17日鎮勞保所聯合縣就業局在廣場開展了一次就業專場招聘會。參加招聘會的企業有30多家,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招聘會當天向群眾發放就業創業政策宣傳資料300多份,接受群眾咨詢100多人次,并安排送崗專車開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送崗位、送溫暖”五送活動。
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
[摘要]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和高水平專業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創新教育管理模式,通過分析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的意義,探究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的途徑,包括加強溝通交流、做好新生管理工作、發展德育教育、就業培訓等,也促進院校自身發展的活力與生命力。
[關鍵詞]大學教育;思想教育;高效管理;溝通交流
一、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的意義
(一)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
對大學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創新能夠應對時展所帶來的新型挑戰,價值觀念也隨著經濟的發展發生了一些變化,大學生在思想觀念上應當是積極向上、充滿理想、艱苦奮斗、勇敢拼搏并具有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但是在面臨經濟發展的轉型過程中會受到西方市場經濟所宣揚的金錢至上理念的影響,對新一代的青年人產生不利影響,例如當今社會上的“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盛行,需要從大學教育入手,創新管理模式來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將其培養成為一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并具備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美德的當代優秀大學生。
(二)高校管理的需求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進行了擴招,高等院校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高校管理人員還較為缺乏,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大并達到一個較好的水平,但是新入學大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和個性特征等都具有較大的差異,這就需要較高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的管理教師進行新生教育,創新大學教育管理模式來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并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構建更加完善合理的人才知識結構。
市政辦統籌城鄉就業工作方案
為建立適應我市市情實際的統籌城鄉就業機制,更好地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上級有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管理為基礎,以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平臺為載體,以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為手段,建立健全規范統一的就業市場體系,建立適應城鄉特點的統一的勞動管理制度,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我市城鄉經濟繁榮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實施原則
1.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引導的原則。把統籌城鄉就業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積極引導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的同時,擴大農村勞動者在當地轉移就業。
2.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緊密結合實際,針對城鄉勞動者不同情況,分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農民工和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問題。
3.堅持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的原則。從全面掌握城鄉人力資源狀況入手,統一就業服務機制,做好統籌城鄉就業基礎工作。探索建立企業職工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形成統一完善的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
區人社部門事業發展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新時期的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于實現“強區富民,振興”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區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現制定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取得的主要成就
總結“十一五”期間的工作,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公共就業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城鄉就業局勢保持穩定。五年來,我區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的優勢,加大了投入力度,擴大就業和培訓宣傳深度和廣度,順利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十一五期間,我區嚴格落實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加強就業培訓,加大對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全區共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4萬人,平均每年0.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萬人,平均每年1.8萬人。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比2005年下降1個百分點。
2、社會保險體系日臻完善,保障民生作用充分發揮。十一五期間,我區以“保障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大力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宣傳,群眾的社會保障意識普遍增強,社會保障政策越來越完善,保障范圍越來越廣,保障水平越來越高,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為主干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已經形成,社會保障功能逐步顯現,為保民生,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全區累計收繳各項社會保險費17.6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在25%以上,年收繳5.38億元(預計),比2005年增收3.71億元,增長222%。全區累計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13.59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較好地發揮了社會保險“安全網”、“穩定器”作用。
3、加強人力資源開發,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圍繞我區“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理念,大力引進高層次、急缺型人才為我區重點工作服務,加強人才培養力度,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年以來,引進外國專家10余人次,全區培訓各類人員3.28萬人,開展技能鑒定1.6萬人,培養技師、高級技師518人,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達0.4萬人。年度對比,新增專業技術人員1.14萬人,增長15.5%。
4、公務員隊伍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深入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及配套法規,全面完成了區參照管理單位人員登記工作,公務員及干部隊伍管理制度不斷健全。緊抓干部隊伍培訓工作,通過雙向交流、上掛下派等多種形式,強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干部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提升干部隊伍素質。
社區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一、主要做法和發展現狀
1.加強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建立社區教育的運行體制
發展社區教育不但納入到全市教育發展規劃,而且納入到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社區建設規劃。目前,已確定龍會社區、越秀社區、工農社區、東南社區、仙湖社區等5個社區為“四星級”社區。在此基礎上,計劃通過三年努力,創建3個省級、5個紹興市級、8個嵊州市級“五星級”社區教育實驗區。
2.充分開發各類教育資源,形成社區教育的培訓網絡
(1)以市社區學院為龍頭,面向城市居民開展教育
嵊州市建立了市社區學院1個,街道、鄉鎮建立社區教育中心(市民學校)共22個,村級社區教育學校370個。市社區學院在嵊州城區建立了三個校區,占地20畝,建筑面積6739.8平方米,教職員工56名。近三年累計培訓90204人次,其中2012年參加各類教育培訓30181次,占轄區總人口的35.6%,因此,當年被評為浙江省社區教育示范中心。
(2)以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為骨干,面向農村干部開展教育
高校專業工商管理論文2篇
第一篇
一、教學方法改革
1.心理和行為測試。兩次測試,一次為氣質類型測試,一次為霍蘭德職業人格類型測試。氣質類型測試以四種氣質類型測量表為主,通過測試可以讓學生了解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四種氣質類型,并對自己所屬氣質類型初步鑒定,為日后在人際交往、職業選擇等方面提供指導?;籼m德職業人格類型測試,是以現實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及常規型(C)等六種不同類型的人物及特性的分析為根據。測試共分七個部分,分別通過學生活動興趣、職業愛好、職業特長以及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等方面測試,確定學生上述六種類型的組合情況,引導學生確定自己占主導地位的職業個性取向,并根據其個性類型尋找適合學生的職業。
2.管理游戲——價值觀大拍賣。游戲前教師制作“價值觀項目表”,并發放給學生虛擬貨幣(總額為10000元,代表人的一生的所有時間和精力),給學生5分鐘時間對“項目表”內容進行理解。前兩輪拍賣由教師主持,余下13輪由學生輪流擔任拍賣師。競拍完畢后,學生分組討論,分享了在游戲中的心得。在游戲過程中,只有10%的學生拍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5%的學生一無所獲。價值觀大拍賣,以游戲的形式,使學生了解價值觀對個人的發展與人際關系有極大的影響。因此,認清自己的價值觀,可增強自己對人、事的辨別與決策能力。
二.、考核方法改革
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考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特別是組織行為學課程的考核,不能僅僅停留在考查學生對理論的記憶上,而應該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考查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配合學校對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要求,組織行為學自上學期開始采用全過程考核方式,改變傳統“期末一張卷”的考核方式,全方位、立體式考核。具體方法如下:總分100分由四個部分組成:
1.出勤率占10%,缺勤(病、事假除外)一次扣2分,遲到一次扣1分;
精準扶貧工作總結和工作打算
(一)2019年工作總結
認真貫徹脫貧攻堅重要指示和總理的批示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來抓,緊緊圍繞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目標,推進各項扶貧政策落實。
1.保障住房安全,積極推進安居扶貧。整合危房改造、移民搬遷及鄉鎮統建保障房改造等政策,幫助19戶貧困戶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硬化入戶路20戶,改水38戶,改戶廁31戶。
2.保障義務教育,堅持扶貧先扶智。2019年,我鎮共有85名學生享受春季寄宿生補貼,共計62375元;籌集愛心助學基金10萬元,幫助217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極大減輕了貧困學生經濟負擔。
3.保障基本醫療,夯實社會保障。建立醫療結對幫扶臺賬,組織入戶健康體檢,精準幫扶患病貧困戶。2019年為206戶貧困人員代繳了城鄉醫保、城鄉居保,張貼健康扶貧一對一幫扶聯系卡張。建設古坑村衛生計生服務,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同時,積極宣傳城鄉基本醫保補償、大病保險、貧困人口疾病醫療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四道保障政策,為8戶申請了民政大病救助資金9.67萬元。
4.增強“造血”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堅持主導與特色相結合,做好生態旅游綜合開發及特色農業發展,發揮產業扶貧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產業覆蓋率、提升貧困戶造血功能。2019年發展蔬菜產業扶貧基地1個,共向41戶貧困戶發放產業獎補資金4.489萬元。同時,積極宣傳“產業扶貧信貸通”政策,鼓勵有發展產業意愿的貧困戶辦理貸款,提高脫貧致富的內生發展力。
5.提供就業渠道,增加經濟收入。建全貧困人口勞動力臺賬,積極推介貧困勞動力到園區、鄉鎮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業。我鎮將就業創業精準扶貧與技能培訓有效的結合起來,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培訓一期,共計25名貧困勞動力人口參加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