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知識經濟下會計創新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新經濟形式的影響下,建立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的會計管理與核算受到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經濟形態的變化,傳統會計理論在會計假設、會計核算體系、會計報告等內容上都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
(一)對會計對象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出現之前,傳統會計模式是以企業的資產、負債和利潤等有形財富為對象,在人們的觀念中只有固定資產才能創造財富。而在新的經濟時代,會計的目標以及知識理論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智力、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在會計系統中所占的份額逐漸加大,并逐漸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在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移動設備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知識和人力資源所發揮的作用與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機器、設備所起的作用。在如今的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的對象已經更加廣泛,只有改變傳統會計的模式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
(二)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1.知識經濟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傳統的企業會計只對與該企業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并向企業、政府及其所有者提供企業經濟和經營狀況的信息。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主體的界限將不再穩定明確,而是隨著交易事項的經營主體的變化而變化。首先電子商務與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和興起讓網絡商店、網絡銀行、網絡交易平臺等經濟形式快速發展,這使得經濟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其次如投資基金等一系列沒有固定資產的經營形式的出現,讓會計主體的界限變得很難劃分,這就使得會計主體的存在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與不確定。
2.知識經濟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
持續經營假設的目的是為企業的責權發生制、資本性支出、劃分收益性支出等多種會計核算原則的應用提供基本條件。隨著知識經濟形式的出現,會計主體的多元化與不確定,使得人們對企業是否在持續經營的問題上難以分辨。再加上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臨時性跨生產和銷售的廣泛聯合體,以及企業之間的吸收合并、借殼經營、資產重組等問題的發生,讓人們對于會計主體的持續經營界限的判斷更加困難。
3.知識經濟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當假定某會計主體能夠無限期的持續經營下去時,就需要規定出一個時間期限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段收集與處理,以便于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然而,人為的按照日歷所進行的時間分段與企業的客觀經濟需要之間一定會存在偏離,這就導致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的現象。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能否掌握最新的科技與信息成為其制勝的關鍵,這就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在第一時間利用會計信息做出決策,且現代產品的周期逐漸變短,信息的擴散與更新速度逐漸加快都使得傳統會計分期假設與實際經營活動周期的差距在逐漸變大。
4.知識經濟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貨幣交易的網絡化,以及國際間資本流動的加快,使得資本決策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就使得會計主體所面臨的貨幣風險越來越大,強化了記賬本位幣假設,且讓幣值穩定假設受到沖擊。
(三)對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影響
權責發生制是用來確認本期收入和費用以及債權和債務的一項原則,它以獲得收到現金的權利或者支付現金的責任的發生為標志,來對收入和費用的歸屬進行判定。即僅限當期已經確定的收入,不論是否已經收到款項都應計入當期的收入增加,而非當期的款項則不進入收入增加;凡是當期所產生的費用,不論是否已支付均計入費用增加,而非當期的費用則不能計入費用增加。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現金的流動情況。而權責發生制的這種原則使得會計信息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當期現金流通的情況。如今移動消費和網絡電商高速發展,適時、準確、快捷是社會經濟的特點,若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可靠地反映企業的財務數據,企業在未來決策和發展上將非常困難。
(四)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
歷史成本原則也稱作實際成本原則,是指會計在對當期所發生的經紀業務進行記錄是應該按照當期的資產實際支出來進行計量計價。即企業在其進行的經濟活動中取得財產物資時,應按照其建造或者購進時發生的原始成本記賬,并以此作為后期分攤和轉作費用的依據,且不會改變其賬面價值。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與人才等作為經濟支柱的無形資產逐漸替代了原有的有形資產,且這些無形資產所產生的初期費用與其實際價值不符,這就造成了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的資產負債表所顯示的財務狀況出現失真的情況,從而影響企業對經濟狀況與經營的宏觀策略。
二、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的創新與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傳統會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沖擊,為了滿足新的經濟形式與社會變遷的要求,根據我國當前時代經濟發展的特點,需要會計工作不斷創新與發展,建立與知識經濟時代相適應的會計新制度。
(一)會計觀念的創新
1.建立新的資產觀念
知識經濟擴大了企業經營的范圍,讓企業的資源不再局限于有形物質,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等都已經成為了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被企業所擁有和控制的無形資產為其創造的經濟效益已經超過了傳統資源與設備等有形資產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將知識、智力等一系列新型資源進行資本化,并將其列入會計的核算資產中就顯得尤為必要,這在實踐中已被證明是可行的。
2.建立會計網絡化觀念
以現代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知識經濟,使會計信息的共享與開放更加依賴于計算機的網絡化。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計算機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內部之間、各企業之間、企業與外界之間的的會計信息資源交流與共享都有深遠的意義。同時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為依托,構建完整的會計理論、會計方法與會計系統結構的網絡化。
3.建立會計動態時點觀念
以日歷為依據的定期財務報告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信息時效性要求,這就需要建立以時點為基礎的實時報告系統來為會計信息利用者提供及時的財會信息。建立會計動態時點觀念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從動態角度對會計環境及會計要素項目進行分析,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會計動態系統。
(二)會計核算系統的創新
傳統的會計核算系統是建立在以銷貨購物、利息支付和資本支出等法律意義上的實物交易的基礎上的,這種以實物交易為基礎的會計核算系統其優點在于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根據當期所完成的實際交易產生的費用與收入進行核算。但在無形資產占主導地位的知識經濟環境中,智力和知識已經資本化,該方法不能準確的核算這些無形資產在當期所產生的實際價值。這就需要建立與無形資產相適應的會計核算系統,以為投資者和管理者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
(三)會計人才的創新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對會計理念的變革以及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創新都能為會計職能的發揮提供動力。然而,若沒有優秀的會計人才踐行這些理論與系統,則創新只能是空談,因此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結合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要求,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素質培養,提升其對信息知識的準確掌握能力。其次是建立會計人員監督與考核機制,為會計人員提供進修新技術與新理論的機會,并在考核與監督的過程中給予優秀人員以適當的獎勵與表揚。
三、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形式,為會計相關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影響,使傳統會計的理論與系統不能夠在新的時揮作用。這就需要對會計理論與系統進行改變與創新,以便于企業決策者與投資者能夠依據準確、及時的會計信息做出正確的決定,讓企業的經濟活動持續發展,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經濟。
作者:張春海 單位:唐山市市政建設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