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技術模式創新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條件下,我們已經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可以通過知識經濟,從而促進技術模式創新。為此,本文從知識經濟背景,分析了企業技術模式創新概念。同時,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以知識經濟背景為前提,提出了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改進模式。
關鍵詞:知識經濟;技術模式;企業創新
一、知識經濟背景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與經濟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不斷加強,從而影響了全球的經濟發展。知識與經濟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不斷滲透進入經濟活動中;二是在經濟活動中知識的重要程度不斷提升。目前,知識經濟主要呈現出兩個特點,信息化與網絡化。從目前我國企業現狀來看,大部分企業正往高科技化企業轉型,知識經濟的主要產業是信息技術。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可以通過知識經濟,從而促進技術模式創新。其次,知識經濟背景正朝無形化趨勢強化。在投入無形資產時,主要投入部分就是知識經濟,造成企業之間形成了以知識、經濟為主的無形網絡。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產業鏈不斷延伸,加快了企業技術創新速度。
二、企業技術模式創新概述
目前,我國企業技術模式創新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技術模式創新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很難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因此,為了促進我國企業發展,完善企業內部技術模式創新,企業應該認識到技術模式的重要性,把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做為企業的當前重要任務,針對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從而加快我國企業內部技術模式創新。企業技術模式創新不僅僅指的是技術創新,同時還包括了企業內部的組織系統、資源配置系統、決策系統之間的協調作用。在企業的技術模式創新中,相應的每一要素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因此,在創新企業技術模式時,不僅僅只重視某一項要素,應該整體看待所有的要素。加強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可以不斷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從而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技術模式創新是決定性的因素。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特色產業為主導的企業技術創新模式。此外,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建設,符合我國目前的國家科學發展戰略,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推進我國產業結構戰略性挑戰,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激勵的市場競爭。在這樣的經濟環境背景下,我國人口逐漸增多,導致能源對外依賴性逐步上升,要素缺口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因此,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我國企業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企業只能從技術模式創新出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三、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存在的問題
1.技術研發能力不足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我國大部分企業還存在著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對技術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員。從企業核心技術方面分析,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核心技術都依賴進口,并沒有自行提升研發能力。此外,技術創新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那么企業的技術創新將難以發展。歐美等發展國家的技術之所以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主要是企業和政府給予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從而推動了科研活動的順利進行。與之相比,我國企業投入的技術創新資金支持不足,從而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
2.對技術創新產權管理較弱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對于創新產權的重視度不足,從而造成了企業內部的技術創新產權管理較弱。從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來看,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的時間較短,企業并沒有形成相關的技術創新產權管理,從而忽視了對企業員工創新權益的保護。
3.技術創新文化建設滯后
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一個好的企業文化能引導員工的技術創新動力,提升創新精神,促進企業技術模式創新。一個成熟的企業文化在代表企業實力的同時也可以給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是通用汽車,還是微軟等一些世界有名的大公司,都有著獨特的企業文化,許多的國內知名企業目前也都認識到了企業文化對于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比如萬科、聯想等。但是,目前我國仍有大部分企業并沒有形成強有力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僅僅停留在規章制度、企業經營理念等方面,沒有重視技術創新文化建設,無法提升員工的創新精神,同時導致了大量的人才外流,影響了企業技術模式創新發展。
四、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改進模式
1.建立技術創新激勵機制
為了促進企業技術模式創新,企業應該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可以建立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推動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實現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在建立創新激勵機制時,企業應該重視組織目標的作用。通過組織目標的建立,完善企業的工作安排,使員工的目標與企業創新目標達成一致,從而使員工利益與企業創新利益相結合。對于企業而言,為了進一步促進技術創新改進模式,企業應該建立創新激勵機制。通過對創新激勵機制的完善,提升員工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激勵的研究中,物質激勵是企業激勵制度的基礎,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企業員工對創新模式的積極性與責任感,并且和精神鼓勵一樣可以長期實行。而精神鼓勵則可以從不同的層次給予員工支持。當員工受到精神激勵時,員工會加大自身的工作熱情。同時,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可以提高企業的激勵水平。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也需要根據自身發展實際,以物質激勵為基礎,充分發揮薪酬激勵的作用,并且關注員工的個人情緒,減少員工的不公正感。對于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而言,人才是影響技術創新模式最重要的因素。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知識是以人才為主體的,從而對企業技術模式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促進人才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企業應該營造公平的環境,為企業員工的發展提供機會,使員工在企業技術模式創新中發揮自身的作用。
2.建立技術創新產權管理機制
在企業內部進行技術創新管理方式對知識的管理往往是采用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相關的準備人員及擴散人員都有對知識技術的使用權利。但是,如果在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相關的人員對技術進行對外擴散,則會損害企業的權益以及創新者的利益,從而阻礙創新者的積極性。因此,為了進一步完善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技術模式創新,企業應該重視內部產權保護,建立技術創新產權管理機制。通過技術創新產權管理機制的建立,企業可以進一步保護員工的知識產權同時保護企業自身的權益。在建立技術創新產權管理機制時,企業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企業可以進行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通過專利申請,可以從法律方面保護創新者的利益,使創新者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其次,企業可以采用技術入股的方式保護創新產權。企業獲取相關的創新技術,并給予創新者相應股權,從而對技術投入使用。通過這樣的創新機制,企業可以完善創新管理,創新者也能實現自身的收益。
3.建立創新型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對外表現為企業影響力和企業形象,對內表現為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約束力,有利于增強員工對于企業的歸屬和認同,為企業貢獻出更多的力量。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每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內容。為了完善企業技術模式創新,企業可以建立創新型企業文化。第一,企業可以合作創新和獨立創新的模式。合作創新指的是企業員工在企業內部向其他人分享自身的知識,從而促進企業技術模式創新;而獨立創新指企業員工在不斷獲取新知識的情況下,擁有主動的創新意識,并對創新知識進行保護。對于企業而言,無論員工的創新模式是合作創新還是獨立創新,員工都應該擁有開放的思想。當員工擁有了開放思想時,員工可以與外界進行知識的交流和傳遞,從而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企業擁有的不同文化使得企業可以培養出不同的員工,從而影響員工的素質。如果企業建立了開放性的文化,那么企業的員工會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新的思想,主動進行技術創新。而企業擁有保守的企業文化時,員工也會受到企業文化的影響,處于一種固步自封的狀態,從而阻礙企業創新技術模式的發展。第二,當企業在創新型文化的背景下進行相關的知識管理,那么企業將進一步發揮知識管理的作用,從而對企業內部的知識進行傳遞、共享和創造,完善企業技術模式創新。因此,當企業擁有創新型企業文化時,企業內部可以通過知識管理創造技術創新成果,通過技術創新成功率的提高,實現企業內部的創新效益。第三,在企業進行知識管理時,最終目的是通過內部的知識共享,促進員工之間的合作,從而形成一種知識交流的氛圍。如果一個企業的員工想要通過對知識的隱瞞從而保障自身的地位,或者通過相關的安全措施阻礙知識的共享過程,使得知識不能共享,影響新知識的創新的產生,從而損害的企業的利益。因此,企業為了提升技術模式創新,企業內部應該營造出知識共享、知識開放的企業文化,從而鼓勵員工進行知識的交流和共享。
五、結語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的技術模式創新更加活躍,而企業內部可以通過知識經濟的管理,從而使用科學技術進行技術模式創新,完善企業內部的創新性。因此,為了促進企業有效發展,企業應該重視知識經濟對于技術模式創新的重要性,在企業內部引入知識經濟管理,從而促進企業技術模式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尤克強.知識管理與企業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德祿.知識管理的IT實現—樸素的知識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陳斌兵.創新與發展[J].21世紀:理論實踐探索,2010,(6):251~251.
[4]彭中文.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戰略與組織管理研究[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11.
[5]朱思文.隱性知識吸收對企業突破性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D].湖南:中南大學,2013.
[6]杜靜.基于知識整合的企業技術能力提升機理和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3.
[7]何悅桐.動態環境下組織學習與戰略柔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8]葉元齡.基于知識共享的軟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2013.
作者:戴波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