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能源項目投資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疆風電、光伏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新能源發展基地。介紹了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現狀,分析了運營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措施。
關鍵詞: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運營;風電;光伏
新疆新能源項目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高,因消納限電問題受到紅色預警限制,在“十三五”期間,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幾乎停滯,已投產項目上網方面,也面臨著保量不保價的問題,加之補貼滯后,考驗著新能源項目生存的極限。本文從新疆新能源項目市場前景、投資造價水平、已投產項目的運行數據等方面,分析了新能源項目投資面臨的問題,并從產業發展方向及項目收益的角度提出新疆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議,希望為新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助力獻策。
1新疆新能源市場發展現狀
1.1新疆新能源市場廣闊
新疆是中國重要的新能源發展基地,風電、光伏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a)資源總量豐富。新疆地區風能占全國總量的37%,位居全國第二,可供開發的規模超過2.34×108kW。新疆全年平均日照時間2868.1h,居全國第二位,戈壁、荒漠、沙地等非常適合發展大規模光伏電站。b)空間分布相對集中。風能資源集中于阿拉山口、吐魯番、哈密南、達坂城等九大風區,太陽能資源在南疆、東疆儲量豐富[1]。c)地域分布相互匹配。新能源與常規能源之間、新能源相互之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加上各能源具有不同的季節性特點,為多能互補開發、集成利用、集中外送創造了較好的條件。d)開發條件優越。新疆風能資源穩定、風速高,光照資源好、降雨少,可以用來建設百萬、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有利于進行資源的大規模開發以及外送,同時項目場址多為戈壁,建設成本較低。e)季節利用互補。風能最佳利用季節為冬季,太陽能生物質最佳利用季節為夏季,形成互補優勢。f)有規劃外送通道支撐。《新疆電網“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了“外送八通道、內供五環網”的電網規劃目標。截至目前,已建成哈密—鄭州天中直流、準東—皖南吉泉直流,在此基礎上將新增準東—成都、哈密北—重慶、伊犁—巴基斯坦3條直流外送通道,疆電外送能力達到5.0×107kW。
1.2新疆全網裝機情況
截至2018年底,新疆全網總裝機容量8.6385×107kW,其中,火電裝機容量4.94397×107kW,占總裝機容量的57.2%;水電裝機容量0.694×107kW,占總裝機容量的8%;風電裝機容量1.9201×107kW,占總裝機容量的22%;光伏裝機容量0.9516×107kW,占總裝機容量的11%。截至2019年底,新疆的新能源項目限電情況已有好轉,風電已從紅色預警轉為橙色預警,仍繼續暫停新增項目審批。
2新疆新能源項目運營存在的問題
2.1限電問題亟需解決
“十二五”期間,隨著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的快速增長,新疆風電、光伏項目限電持續惡化,棄風率由2012年的4.3%增加至2015年的32.5%,其中,2015年限電比例大幅增加。“十三五”期間,風電、光伏限電比例持續走低,2016年限電率達到峰值,棄風率由2016年的38%降至2019年的17%。由于嚴重的棄風限電存在,2017—2019年新疆被列為風電預警紅色警戒區,除特高壓配套項目外,暫停新增項目審批,新疆新能源項目的發展幾乎停滯。限電、多邊交易、補貼滯后、外送能力不足等是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的陰影。
2.2多種電價并存
中國的新能源項目電價機制有政府招標電價、核準標桿電價、競爭電價以及即將迎來的平價上網。新能源電力將由國家扶持發展的產業轉變為與常規化石能源同臺競爭的電力。目前,新疆存在3種電價模式:a)依照國家定價,即依據風電、光伏項目核準時國家能源價格主管部門確定的區域電價或特許權投標電價與電網公司直接結算電費,這也是國內大部分省份執行的電價政策;火電標桿電價以內部分由電網公司結算,超出火電標桿電價的補貼部分由國家財政解決。b)近兩年逐漸形成的多邊協商定價,簡稱“電力多邊交易”。電網公司根據“特定用電側”需求,提出交易電量和電價的指導意見,組織“發電側”企業就此部分交易電量和電價進行磋商,確定各發電企業所承擔的電量和上網基礎電價,這也是新疆近幾年執行的電價政策,例如電采暖交易電價、援疆外送交易電價、現貨交易電價、直接交易電價等。c)綠證模式。目前參與交易的企業較少。
2.3多邊交易壓低企業利潤
截至2018年底,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為2.871×107kW,位居全國第二。新疆全網最大用電負荷2.909×107kW,經營口徑最大負荷1.773×107kW,遠低于全網裝機容量,直接的后果就是限電。參照個別電站運營情況,新能源消納途徑包括基本電量、多邊交易電量等,多邊交易價格隨行就市,一般均與火電標桿電價存在負價差,保量不保價問題突出[2]。近幾年新疆新能源基本電量(保證核準電價的電量)時間,風電約為1160h,光伏約為650h,其余電量按自愿參加多邊交易。直接后果是電站上網電價降低,比如光伏項目2019年度實際上網電價比核準的電價低10%左右。
2.4補貼滯后影響項目生存
由于大部分新能源項目均依靠融資建設,融資比例在80%左右,通過電費及補貼收入還本付息。考慮到新能源項目補貼一般滯后2a,嚴重影響了項目現金流,給各新能源企業經營帶來壓力。由于新疆火電標桿電價較低,補貼收入對發電收入影響較大,需要補充現金流維持企業運作,變相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
2.5匯集站合資共建
新疆風電、光伏項目一般幾個項目共建一個匯集站送出,一個容量5.0×105kW、電壓等級220kV的匯集站建設成本約為1.2×108元。匯集站由企業自建,無疑又增加了企業成本。匯集站建設模式有兩種:a)按照“一家牽頭、合資共建、費用分攤、委托運維”的模式建設,共同承擔建設運維費用,一次性投入高,運維分攤成本低;b)由一家企業投資建設,其他企業租用,按年繳納分攤費,雖然一次性投入低,但運維分攤成本高。綜上,近幾年新疆新能源項目建設總體存在以下困難:a)全網裝機規模大,新能源項目占比高。b)本地消納能力不足,要靠外送通道送出。c)自備電廠比例較高,擠占了新能源消納空間。d)電力交易市場化充分,多種電價并存。e)補貼滯后,影響項目現金流。f)電網建設滯后。近些年新疆地區新能源快速發展,但是本地電網投資建設跟不上新能源發展的速度,這是出現棄風棄光的原因之一。同時匯集站需要業主合資共建,也造成了新能源項目投資增加。
3對投資新疆新能源項目的建議
針對新疆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已經有多位學者提出較好的建議,例如程燕提出制訂新能源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健全法規體系、增強政策激勵作用等幫助企業解決困難[3]。鐘永飛、趙雪峰從提升政府補貼干預效率、加強整體規劃、加強電網建設、引導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新疆風電光伏產業的發展建議[1]。本文從項目開發投資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3.1堅定新疆新能源項目的投資信心
根據中國新能源發展戰略,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量要比2005年低60%~65%。短期內新疆地區新能源項目面臨補貼滯后、限電、盈利能力不高等問題。隨著棄風棄光問題的改善,以及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新能源投資開發將重回“三北”地區。新疆資源、大基地、大單體項目開發模式的優勢將會顯現。
3.2優先開發資源更好的風電項目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2021年以后,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風電迎來了平價時代。經過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新能源產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風電項目投資成本的快速下降,新疆地區除山地風電場外,其余單位千瓦投資為6000~7000元。利用時間在3000h以上的部分風區,風電按平價0.25元/(kW•h)上網具有了競爭力。因此新疆應充分利用先天的資源優勢,優先建設成本更低、資源更好、滿足平價上網條件的風區,集中開發。
3.3適當提高光伏項目上網電價
光伏組件的發展經歷了由多晶硅到單晶硅,由單面組件到雙面組件,但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卻無法短時間內大幅提升。新疆光伏項目單位千瓦投資已降至4000~5000元,雖然組件價格隨著技術進步還可以下降,但是土建安裝成本很難再大幅降低。經測算,按照光伏資源分類,Ⅰ類資源區的合理上網電價要達到0.25元/(kW•h)以上,Ⅱ類資源區要達到0.30元/(kW•h)以上,Ⅲ類資源區要到0.35元/(kW•h)以上,這樣才可滿足自有資金8%的收益率。例如:哈密地區光伏項目利用時間可達到1500h以上,但是光伏按0.25元/(kW•h)電價平價上網還比較困難。因此適當提高光伏項目上網電價,才能推動新疆平價時代的光伏項目投資。
3.4風光儲多能互補打捆外送
風電、光伏作為清潔綠色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會對局部電網產生明顯的沖擊,嚴重時會引發大規模惡性事故。而儲能裝置通過快速響應和動態調節,可以平滑風電、光伏發電出力,增強低電壓穿越能力,確保并網系統的安全穩定[4]。風電、光伏項目通過配備一定比例的儲能裝置,既發揮風光電的互補作用,又發揮儲能裝置的作用,減少對火電的依靠,通過特高壓外送通道將新疆豐富的清潔能源輸送到東部。參照天中直流輸電電價6.58分/(kW•h)、線損7.2%,落地電價也不會超過0.35元/(kW•h),平價時代新疆的新能源電量輸送至東部地區依然有價格優勢。
3.5智慧風光場站建設是大勢所趨
智慧風電、光伏場站以數字化、信息化、標準化為基礎,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提升場站智能感知、智能運維、智能控制、智能決策能力,減少人員值守,降低運行維護成本,實現場站全壽命周期綜合效益最大化。
4結語
在完全市場化、充分競爭的平價時代,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有一定的優勢。在前人從政府角度、政策層面對新疆新能源產業提出建議的基礎上,從項目投資方的角度提出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的建議,得出堅定企業信心、優先發展風電、風光儲多能互補、智慧風場將是新疆新能源未來發展趨勢的結論,但欠缺新能源技術進步對項目投資、發電量、收益以及產業發展的影響,留給后人研究。
參考文獻:
[1]鐘永飛,趙雪峰.對新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的思考———以新疆風電光伏發電行業為例[J].金融發展評論,2017(7):74-81.
[2]孫浩,齊軍,高超,等.關于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發展與消納的關鍵問題研究及建議[J].風能產業,2020(3):7-13.
[3]程燕.新能源產業政策支撐體系研究———以新疆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7(4):29-30.
[4]叢晶,宋坤,魯海威,等.新能源電力系統中的儲能技術研究綜述[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4,33(3):53-59.
作者:紀志國 單位:中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