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現狀及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是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自2003年起,某市逐步破除了單位性質、職工身份的參保界限,在原來國有集體企業的固定工、合同制工人的基礎上,逐步將城鎮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鎮村辦企業等各類用人單位的各類職工均納入了養老保險范圍,實現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2008年,將1.1萬余名大齡居民納入養老保險;2012、2013年,又分別將3645名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入養老保險,切實解決了群眾的基本養老問題。2003年以來的十年間,擴面工作發展快速、迅猛,企業參保單位和人數均有了顯著增長。二是養老保險費征繳額逐年提升。隨著《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為養老保險費征繳工作提供了堅強的保障。2003年以來,累計征收養老保險費39.6億元,2013年,企業養老保險費征繳額突破8億大關,達到8.32億元,收繳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擴面難度增大,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任重道遠。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就業方式日趨多元化,大量城鎮勞動者以靈活方式就業,大批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就業。由于這部分人員一般年紀較小,而且大多從事的是非全日制、臨時性工作,存在穩定性差、收入不確定或偏低等問題,一方面一些企業主認為,這部分人員今天干,明天走,額外增加了企業負擔,不愿為他們參保;另一方面職工自身不愿參保,尤其是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自我保障意識淡薄,短期行為較為嚴重,不愿意從個人工資中拿錢出來交保險。
2.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繳存在一定難度。
造成企業拖欠養老保險費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部分企業負責人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只關注眼前和短期利益,而缺乏長遠考慮,雖經社會保險部門多次催繳,但仍千方百計拖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實在拖不下去,到年底再繳一部分。其二是部分企業確實經營困難,沒有能力繳納社會保險,另外,還有部分企業在改制、重組時,為減輕重組后企業的負擔,將下崗職工、老弱病殘人員當作包袱甩給原企業,使原企業變為“空殼”,導致這部分人員的養老金沒有著落。
3.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養老保險基金壓力增大。
根據國際上贍養比為2:1的慣例來看,某市的贍養比已接近臨界點。同時,自2005年以來,某市按照上級政策,連續9年為企業退休人員上調了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大幅度提高,9年間增長了1.2倍。由此可見,老齡化的影響對今后養老保險基金造成的壓力是巨大的,也必將對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帶來新的挑戰。
4.中斷保險人員逐年增多。
隨著市場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和企業用工形式的改變,職工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人數的增多,同時,由于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逐年增長,每年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越來越大,出現部分人員不愿參保、不愿補繳以及無能力繳費的現象。這樣,不僅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造成很大損失,而且給他們將來的養老問題造成影響。
三、對策
1.加大綜合調控力度,控制企業欠費。
首先,參保繳費是強制性義務,要采取強制性措施,堵塞漏洞,應收盡收,減少流失。除做到依法征收外,還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對欠費企業及其領導在評優、出國考察、資信評級、優惠政策、工商年檢、勞動監察等方面加大制約力度,以提高養老保險費的征繳率。其次,加大力度,狠抓基本養老金的清欠。對拖欠基本養老金的單位,應采取法律、行政、經濟等強制手段,大力抓好清欠工作,與此同時,還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對欠費企業實施公開曝光制度。三是加強人大、政協的監督職能。人大、政協要對企業的繳費情況進行經常性地督導檢查。
2.依法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實現養老保險廣覆蓋。
依法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是建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需要,是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增強基金支撐能力的需要。因此,一是要以非公有制企業、個體工商戶、城鎮自由職業者為重點,制定出臺適合這類人群的參保繳費辦法。擴面工作之所以難度較大,除了認識上的原因之外,還與部分私營企業用工不規范有著直接的關系,企業用工隨意性大,人員流動頻繁,造成對企業家底了解不清,擴面工作無從著手。所以必須從源頭上遏制企業違法用工行為,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使擴面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3.加強宣傳,提高企業和職工的思想認識。
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宣傳媒介和發放明白紙、宣傳手冊等多種渠道,大張旗鼓地宣傳《社會保險法》,積極宣傳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意義、政策規定,讓人們對社會保險的政策、規定以及應享受的保險待遇等問題一看就懂,使企業和職工充分了解自己的社會保險權利和應盡的社會保險義務,為企業、職工積極主動參保繳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作者:鄒良虎 單位:榮成市機關保險事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