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失能老人養老現狀和策略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東莞市失能老人養老現狀、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對策。方法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訪談以及實地調查的方式,研究本市失能老人養老現狀。結果東莞市失能老人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為輔。失能老人居家養老存在一系列問題難以解決。東莞市大部分養老機構在醫療護理方面存在不足。結論東莞市在失能老人養老方面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在醫養結合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建議政府建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養老公共設施配套,改善失能老人養老現狀,維護失能老人的權益。
關鍵詞:失能老人;養老;對策
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家庭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我國在2001年開始步入了老齡化社會[1]。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億人,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全體人群的2.5~3倍。據國家老齡委推測,2055年,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4億人,占總人口的27.2%。因此,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1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方式
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2]。
1.1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指以家庭為基礎,在政府主導下,以城鄉社區為依托,以社會保障制度支撐,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企業、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務,滿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社會化服務需求的養老服務模式[3]。居家養老服務主要包括康復護理、生活照料、衛生清潔、助餐配餐、日間托管、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平安鈴”等服務項目[4]。居家養老是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方式。
1.2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并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5]。社區養老服務主要包括建立養老、敬老、托老等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老人服務中心、老人活動中心、老人食堂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社區養老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將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是社區中的在家養老,是在社區養老而不是由社區養老。社區養老結合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方式的優點和可操作性,將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6]。1.3機構養老養老機構指在民政或工商部門進行注冊過登記并獲得養老機構許可證的機構。養老機構重點承擔的是集中居住式養老,也被稱為機構養老[7]。依據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不同,機構養老可分為:養老院養老、護理院養老。依據養老機構舉辦主體不同又可分為公辦和民辦,公辦民營等。
2東莞市失能老人養老現狀調查
2.1對象與方法
目前東莞市有32個鎮街。按東莞市的地域特點分成:城區片區、松山湖片區、濱海片區、水鄉新城片區、東部產業園片區、東南臨深片區,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在各個片區分別抽取一個鎮街,共抽取6個鎮街。每個鎮街針對失能老人發放100份問卷,共發放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90份。走訪了東坑醫院護理院等6家已經投入運營的護理院,以及6個鎮街每個鎮街10個社區(村),共60個社區(村)。失能老人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行業標準MZ/T039-2013評定為輕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的60歲以上老人。
2.2調查結果
2.2.1失能老人經濟情況
居家養老調查顯示,“很寬裕”和“比較寬裕”的分別為3份和7份,占總數的1.69%,認為“比較困難”和“很困難”的分別為352份和82份,占總數的73.56%,見表1.
2.2.2失能老人就醫的方便程度
居家養老調查顯示,“很方便”和“方便”的分別為0份和39份,占總數的6.61%,認為“不方便”和“很不方便”的分別為287份和136份,占總數的71.69%,見表2。2.2.3失能老人對住房的滿意度居家養老調查顯示,“很滿意”和“滿意”的分別為1份和64份,占總數的11.02%,認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分別為161份和53份,占總數的36.27%,見表3.
2.2.4失能老人居住方式
失能老人“空巢”占比較高,“空巢”即不與子女同住為525份,占比88.98%,其中,“與陪人居住”為102份,占總數的17.29%,“獨居”為323份,占總數的54.75%,見表4。
2.2.5東莞市養老保險的情況
調查中發現83.3%的失能老人未購買養老保險,基本均為農業戶口。失能老人平均每人合并有5.2種慢性疾病,失能老人平均每年花費8600元醫藥費(社保報銷部分除外)。陪護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失能老人的需求。90.3%的失能老人有陪護需求,僅22.2%的失能老人請陪護,其中97.7%的陪護未接受相關專業培訓。在請陪護的老人中,僅23.7%的老人對所請的陪護很滿意或基本滿意,陪護費平均每人每月3680元。養老院和護理院利潤少,部分機構虧本經營。調查6家已投入運營的護理院,僅1家護理院盈利,其余護理院的收入基本持平或虧損。所有公立養老院均依靠政府財政投入維持經營,大部分民營養老院收入基本持平或虧損。
2.3東莞市養老存在問題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養老需求與社會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護理院、養老院等設施不足,無法為失能老人提供優質的養護服務。陪護人員嚴重不足,大部分陪護未接受相關專業技術、技能的培訓,技術水平差,不能滿足失能老人的需求。失能半失能老人通常并發多種慢性疾病,因為其行走不便以及醫院缺少老年病科等原因,其醫療需求得不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失能老人未購買養老保險,導致部分老人出現經濟困難。
3東莞市失能老人養老現狀分析
3.1東莞市失能老人養老總體情況
根據東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底,東莞市戶籍人口為231.59萬人,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為32.06萬人,占全部戶籍人口的13.8%,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失能老年人為4825人,占老年人口的15.0%[8]。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難以明確區分,目前東莞市不足4%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養老,剩余超過96%的老年人住在家中,屬于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目前東莞市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服務設施不完善、不規范,即使大多數鎮街社區均有一定數量的居家養老設施。東莞市失能老人絕大多數是在家里養老即是采取居家養老的方式。由于本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條件改善,加上老人習慣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年輕人的思想觀念有所不同,老人大多數與子女分開居住,因此成了“空巢”老人,一旦老伴去世,就成了“獨居”老人。其中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就會請陪護。失能老人在就醫、交通、陪護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難。大部分的鎮街,社區醫生對老年人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達到60%以上,但是很少定期上門服務,一般是每季度上門隨訪一次,失能老人需要醫生上門服務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3.2東莞市居家養老情況
居家養老是本市最主要的養老方式。東莞市大力推廣居家養老主要通過養老公司上門服務的方式進行,由于該項工作剛起步,目前參與該項工作的公司較少,主要有沁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20多家公司。但是普及率、老百姓知曉率、覆蓋率均不高。東莞市于2006年正式啟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目前已經覆蓋32個鎮街592個村(社區),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點(日間照料中心)523個,全市享受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的老人達到12714人[8]。
3.3東莞市失能老人社區養老情況
目前本市各個鎮街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點523個,覆蓋率達到88.3%,但絕大多數只能提供供老年人下棋、打麻將或打乒乓球等文化娛樂的場所,不能提供助餐配餐、康復護理、日間照料、短期托養等服務。因此,對于失能老人而言意義不大,很少有失能老人去服務站點活動。目前,本市大部分鎮街,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60%以上,但是提供的服務大部分需要老人到社區服務中心或站點,很少能夠提供上門服務,通常每季度1次上門服務,對于失能老人而言遠遠不夠,失能老人需要每天有醫護人員上門隨訪。目前本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有進行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但是均未成立老年醫學科或老年醫學門診,部分社區計劃有開展針對老年人開展醫療康復。
3.4東莞市失能老人機構養老情況
截至2019年上半年,本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45家、養老床位10943張。其中,民辦老服務機構10家,床位1456張,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和床位數量占比分別為22.2%和13.3%。目前,有多家養老服務機構正根據自身情況計劃擴建,擴建投資總額預計達5000余萬元,可增床位700余張。另外,還有4家機構已完成備案手續,正在籌建中,預計建成后可增加2000多張床位[9]。本市目前已建成護理院6家,共有床位672張。東坑醫院護理院由市鎮、醫院共同投資約2500萬元,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積5610m2,編制床位300張,醫務人員33名,社工師1名,生活照理員58名,現收住市內28個鎮街以及市外失能老年人共約200名。萬江福星女兒家護理院設置床位150張,目前入住老人95名。洪梅醫院護理院于2018年12月投入運營,首期開放床位48張,目前入住老人11名。本市大部分養老機構不能提供醫療服務,僅有東坑護理院等6家護理院能夠提供部分醫療服務。失能老人除了養老更需要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也就是醫養結合。目前本市大部分養老服務機構未能滿足失能老人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的需求,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據東坑醫院數據統計,2017年醫院60周歲以上的社保老人平均每床日住院費用約1000元,社保報銷比例85%以上,平均每位6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床每年產生社保費用達31萬元。目前東坑醫院護理院入住老人每床每年產生社保費用僅6.1萬元,按照編制300張住滿情況下,每年可為醫保基金節省7470萬元。護理院的收費以東坑醫院護理院為例:根據入住老人失能程度不同,每月收費從5000元到10000元不等,平均每月5000元(社保報銷后自費部分)。護理院提供的服務以東坑醫院護理院為例: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生活照料、娛樂、心理治療、臨終關懷等服務,解決了失能老人的陪護、吃飯、醫療、住房及娛樂等一系列問題。據調查,失能老人平均每人每月陪人費3680元、醫療費717元、伙食費1000元,合計約5397元。入住東坑醫院護理院失能老人平均每月費用5000元(社保報銷后自費部分)。對比發現失能老人居家養老和在護理院養老費用接近,但是在護理院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照顧,以減輕家屬負擔。據調查部分老人由于擔心在護理院不自由以及收費高不愿意入住。主要是因為新事物未被群眾認識和接受,群眾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4改善東莞市失能老人養老現狀的具體措施
4.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政府職責深化養老體制改革,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統籌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調發展,著力破解養老服務發展障礙,增加優質養老服務供給,扎實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失能老年人多層次、高質量養老服務需求。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的建設。使全市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失能老年人得到養老服務的廣泛支持,助餐配餐、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家政服務、緊急救援等養老服務全面覆蓋。建立社區15min居家養老服務圈和居家養老緊急救援系統;加強養老護理員培訓;建議在市政府層面協調高等醫學院校、職業學校和其他相關培訓機構,加大醫養結合醫護人才培養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和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工作。推動建立保險、福利和救助相銜接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整合高齡津貼、護理補貼等,集中補貼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費用。
4.2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
加強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和敬老孝老文化建設,宣傳養老服務好經驗、好做法。組織開展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和關愛活動,使養老護理員得到全社會尊重。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老年人采取健康、樂觀、積極的生活方式避免出現失能。鼓勵失能老人入住護理院等醫養結合機構。
4.3建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希望政府能夠高度重視老年健康工作,像重視婦女和兒童保健工作一樣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工作。建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從老年醫院到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再到護理院和家庭長期照護形成一個垂直的老年病醫療服務體系。老年健康服務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一大主體,服務重點是如何診治和預防老年病,堅持以預防為主,保健與臨床診治、康復護理、急癥救治、長期照料和臨終關懷等方面全面推進老年健康事業的發展。讓老年人老而少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直至老有所終。建設一所高水平的老年病醫院。制定老年病診療規范和標準,在技術上帶頭創新,引領解決失能老人醫療上的問題。各鎮(街)至少有一所公立醫院有設立老年病科,以方便老年患者就醫。各鎮(街)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失能老人家庭醫生簽約率爭取達到100%,每天均有社區醫生上門隨訪。建設一所高水平護理院。建議在目前6家護理院當中選取其中一家目前發展比較成熟、管理比較規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的重點打造為本市醫養結合標桿單位,逐步建設成為東莞市護理院。加強養老機構建設,推進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提高養老服務水平。提高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建立和完善養老機構的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是一個偉大的社會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應建立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格局,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劉漢坤 周立志 張曉亦 韋芳 陸少玲 單位:東莞市道滘醫院 東莞市東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