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村鎮銀行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目前,朔州轄區共設立村鎮銀行2家,分別為:朔城區蒙銀村鎮銀行和山陰縣太行村鎮銀行。2014年12月末,村鎮銀行資產總計21.91億元,貸款余額9.77億元,占總資產的44.6%,個人貸款6.1億元,單位貸款3.67億元。存款余額17.59億元,個人存款6.86億元,單位存款10.73萬元,存貸比為55.54%。村鎮銀行已設立網點4個,共為縣域近100家中小企業和企業主個人累計投放流動資金貸款2億元;促進企業增加設備投資、升級改造達50家,累計投放中長期貸款1.8億元。先后對全縣個體工商戶與農戶450多戶,累計發放貸款6.5億元,有力支持了縣域經濟發展。
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
1.營業格局逐步擴展。
從調查來看,朔州村鎮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和部分部門負責人都是從金融監管部門或其他金融機構聘請的資深人員,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經驗且熟悉縣域經濟環境特點,同時采用發起行的先進經營管理理念,在立足區域的基礎上,服務領域逐步向下擴展,服務領域向鄉鎮延伸。從2013年起,朔州村鎮銀行在鄉鎮開設了2家支行“,行+支行”經營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斷創新信貸產品。
隨著對縣域和農村市場的不斷發展,朔州村鎮銀行深入調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適合三農、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發展的信貸產品,滿足了地方經濟發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幾年,蒙銀村鎮銀行適時推出“工商通”信貸產品,通過工商企業聯保的形式發放貸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銀村鎮銀行共為山西華美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農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農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義成綠化種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6609萬元。太行村鎮銀行結合山陰縣白色乳業和養殖園區的特點,開發了“園區貸”信貸產品,推出“龍頭企業+園區+農戶”三位一體、“龍頭企業+園區”兩位一體的批量擔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業養殖的發展。
3.貸審流程優勢明顯。
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較,村鎮銀行在貸款審批流程及速度上具有顯著優勢。從審批時間來看,只要手續齊全符合條件的單筆貸款申請,從前期調查到放款基本不超過1周時間。同時,對貸款到期的客戶,經風險部門評定為經營情況良好,其貸款可直接續貸,無需歸還,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貸款融資成本。
三、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村鎮銀行落實服務政策難度大。
一是村鎮銀行呈現“支大拒小”現象。村鎮銀行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條件便決定了其服務縣域經濟的定位,同時作為商業銀行,其逐利的本性也與生俱來。調查中,我們發現,村鎮銀行得到的各種優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商業化經營與服務“三農”發展不能有效統一。在當前縣域經濟發展背景下,大型企業資源有限,中小企業經營風險較大,村鎮銀行只好傾向于資產規模較大的優質客戶。目前村鎮銀行,“小額、分散”的經營原則很難做到貫徹執行,具體表現為貸款額度高、貸款投向過分集中。二是村鎮銀行支農支小與風險難控制相矛盾。村鎮銀行既要進行商業化運作,又要開展涉農支小政策相關業務。但在當前縣域經濟環境下,涉農支小信貸業務風險較高,村鎮銀行如何在保證自身盈利發展的同時,又要能有效開展相關政策業務的運作成為了其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難題。
2.資金來源問題制約著村鎮銀行持續發展。
開業時間較短,客戶資源有限,這是當前村鎮銀行面臨的現實。在縣域中民眾對其缺乏信任,加之其知名度不高,開展的信貸業務、支付結算業務等金融服務功能比較滯后,企業及民眾基本不將資金存入村鎮銀行。因此,村鎮銀行吸儲能力有限,吸收各種存款的難度相當大,這就制約了村鎮銀行的發展。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鎮銀行儲蓄存款余額為6.9億元,僅占全縣域儲蓄存款余額的6.5%;解決存款規模限制成為了村鎮銀行發展首要難題。
3.網絡設備滯后阻礙了村鎮銀行業務的開展。
按人民銀行規定:具備條件的村鎮銀行可以加入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系統和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符合條件的村鎮銀行可以申請加入支付系統、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和征信管理系統。但是龐大的網絡設備的研發費用及大量維護成本的投入,處在起步發展階段村鎮銀行,實在難以獨立承擔。具體來說,當前村鎮銀行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網絡問題:一是支付結算系統方面。村鎮銀行由于無法直接接入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支付系統,銀行卡業務無法開展,相關業務也只能通過發起行間接結算,在當前網絡發達的背景下,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處于非常劣勢,嚴重影響了村鎮銀行的吸儲能力。二是征信系統方面。目前村鎮銀行還無法直接接入征信系統,企業和個人信用情況只能通過當地的人民銀行進行核查,這樣就降低了村鎮銀行貸款發放的效率,無形中增加了村鎮銀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反洗錢系統方面。由于村鎮銀行規模還較小、結算及賬戶管理等方面水平較低,缺乏在大額現金審批報備、大額交易報告、可疑交易報告等方面的網絡監測能力,仍需加大改進力度。
4.經營風險阻礙和制約村鎮銀行業務的發展。
靈活快速的信貸機制促進了村鎮銀行貸款業務快速發展。同時,受資金、網絡方面等客觀因素制約,村鎮業務快速擴張所帶來的一系列金融風險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為:一是業務經營單一,經營穩定性差。村鎮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完全依靠存貸款利差產生,中間業務單一。二是村鎮銀行客戶結構單一,信貸風險較大。村鎮銀行的業務范圍均在縣域轄區,貸款對象行業特征明顯,行業的集中度較高,造成行業風險不能有效轉移,嚴重影響村鎮銀行持續經營的穩定性。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鎮銀行個人貸款余額6.1億元,占總貸款的62.4%,個體工商戶貸款為主體;企業貸款余額3.67億元,其投向主要集中為批發零售業,占比為52.32%。同時,朔州村鎮銀行不良貸款余額0.12億元,不良率為1.23%,不良貸款主要為中小企業貸款。
四、促進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建議
1.建立市場定位機制,規范服務方向。
首先,監管部門建立健全市場定位機制。通過完善支農支小服務質量評價考核體系,對村鎮銀行“三農”和支小微企業貸款占比及投向進行明確規定,定位村鎮銀行把握服務縣域經濟,按照支農支小這個服務方向,促進服務“三農”與商業之間的可持續的發展平衡關系,立足縣域經濟發展現實,加大支農支小力度。其次,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在貸款的審批、流程操作、利率機制等幾個方面加大創新力度,為本區域符合條件的企業和農戶提供多樣便捷的金融服務。第三,利用發起銀行現有成熟的金融產品、金融工具、技術與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村鎮銀行在縣域地區核心競爭力,進而推動各項金融業務在縣域經濟迅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擴大資金來源,改善資金壓力。
一是對村鎮銀行實行優惠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人民銀行參照縣域法人考核辦法及當地信貸投放情況,給予村鎮銀行特別的支農支小再貸款的多種扶持政策,增加其資金來源,增強其信貸資金投放能力。二是放寬村鎮銀行在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資格,擴展其資金補充渠道。三是推動村鎮銀行利率進行市場化改革,擴大村鎮銀行的存款利率浮動范圍,提高村鎮銀行市場競爭力。四是鼓勵村鎮銀行探索可行的金融相關債券,建議村鎮銀行會同發起銀行或發起人發行區域性債券,如集合債券或次級債券,拓寬村鎮銀行資金來源渠道,擴充村鎮銀行資本金。
3.加強網絡設備建設,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一是多渠道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拓展村鎮銀行服務方式。以村鎮銀行總行為依托,探索在農村建立自助服務站、社區服務網點和金融服務流動站等特色服務渠道,有效解決村鎮銀行網點不足帶來的弊端,盡最大能力為農村區域客戶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二是強化村鎮銀行與發起銀行或同業之間相互合作,彌補村鎮銀行因網絡技術落后產生的劣勢,提升村鎮銀行金融服務水平。三是推進行內核心業務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與支付結算部門進行合作,加強村鎮銀行網絡渠道建設,提高系統運行管理水平,提升村鎮銀行金融服務電子化水平,爭取盡早具備和達到加入支付系統、征信管理系統和反洗錢監測系統的條件,早日享受接入網絡先進系統的便捷服務。
4.加強政策扶持體系建設,促進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建立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正向激勵機制,提高村鎮銀行服務縣域的積極性。政府相關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實際,設定涉農支小貸款考核辦法,作為確定獎懲的依據。對于完成目標較好的村鎮銀行,由地方財政出資建立獎勵基金,給予稅收等優惠,人民銀行給予支農再貸款優惠,以此鼓勵村鎮銀行加大對“三農”的資金投入。二是在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方面應加大對村鎮銀行支持。如在計提壞賬準備,營業稅、所得稅等方面制定不同的優惠措施,增加村鎮銀行資本積累;對面向農戶的貸款政府給予村鎮銀行財政貼息支持,從而使農戶自身不能承擔過高利率以及村鎮銀行貸款分散、單筆貸款成本較高的問題能進一步緩解。三是放寬新設立村鎮銀行的存貸款比例限制,對其運用資本金發放貸款實行定量控制,同時不列入存貸款比例進行監管控制,支持其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多發放支農貸款。四是人民銀行積極引導村鎮銀行完善支付結算、現金管理、反洗錢監測、征信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加大技術和業務支持,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作者:梁繼鋒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朔州市中心支行調查統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