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態旅游圈縣域經濟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區域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滇黔鎖鑰,黔西門戶。關嶺位于貴州西南部,東北、西北與鎮寧、六枝特區毗鄰,西南以北盤江為界和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望。灞陵河大橋把黃果樹景區和關嶺自治縣連為一體。(2)交通區位優越-四通八達,陸航快捷。航空、高速鐵路,在建滬昆高鐵、G60滬昆高速、國道、關興公路、省道。隨著滬昆高鐵的通車,同時依托與周邊區域交通的聯系,以及關嶺目前已具有的良好道路系統,為各地游客的進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1.2機遇優勢。
(1)國家層面———觀光旅游持續火熱,休閑度假快速升溫。世界度假經濟發展規律表明:國民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休閑度假需求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國民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旅游形態開始進入成熟的度假經濟階段。(2)省域層面———3萬億投資,貴州旅游邁入“大干快進”全速時期。a.國發二號文件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貴州建設“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的戰略定位,把“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的一項重點任務和支柱產業來發展,為加快推進“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和旅游強省建設提供了難得機遇。b.貴州省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將貴州省定位為國家公園省,將在10年內通過投資數百個項目打造旅游強省,投資總額約3萬億元。
1.3區域層面———劃時代機遇,“可遇也可求”。
(1)一條路打開關嶺旅游新通道。滬昆高鐵開通,將使上海、杭州、南昌、長沙、昆明等旅游消費力強勁、出游率高的城市游客能快速、便捷地到達關嶺旅游。(2)一座城(頂云新城)助推關嶺成為黔西南旅游集散大本營。以高鐵開通為契機,以頂云新城建設為助力,新城建設將助推、保障并快速實現關嶺作為貴州西南旅游集散大本營的地位。
2灞陵河生態旅游圈目前現狀
灞陵河生態旅游圈開發現狀。根據景區旅游資源分布狀況,可以概括為四大資源聚集組團,分別是:(1)頂云新城組團:頂營司城垣、汽車營地。已開發情況:圍繞頂營司城垣,建設了頂云廣場,主要表現頂云經驗,為市民提供活動場所。汽車營地,目前在開發建設中,還未投入使用。(2)灞陵河大橋以北組團,老樹巖瀑布、滴水灘瀑布群、雞窩田布依族村寨、月亮灣田園風光。基本只能實現遠觀。雞窩田布依族村寨和月亮灣田園風光保護較好,還沒有開發的痕跡。(3)灞陵河仿古區組團,灞陵河大橋、三國古戰場遺址風景區、紅崖天書、灞陵河峽谷。灞陵河大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游客觀光層,暫未開放,大橋舉辦了跳傘國際挑戰賽。三國古戰場、紅崖天書、灞陵河峽谷開發較為初級。(4)木城河與打邦河組團,木城河布依寨、八德古榕樹、涼水井情人樹、那大關瀑布。民族文化表達較粗淺。八德鄉有老榕樹資源,但目前樹下為居民市場,未見旅游痕跡。涼水井情人樹和那大關瀑布開發較為初級。
3灞陵河生態旅游圈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3.1灞陵河生態旅游圈開發存在的問題。
(1)有資源、缺產品。灞陵河旅游景區從自然生態到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多樣。但缺乏對其整合和深入利用,因此導致景區尚無完整的旅游產品體系。(2)有文化、缺美感。灞陵河旅游景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三國文化世界聞名,但是厚重的文化沒有得到美的表達,文化載體需要建設。(3)有景點、缺景觀。灞陵河旅游景區現有的景點景區,基本處于初級開發階段,景觀特色不突出,局部有亮點,但并未形成景觀效果以及景觀風格。(4)有賣點、缺龍頭。灞陵河旅游景區有古老的三國文化遺址、有河道、大橋、峽谷等自然風光,也不缺乏旅游賣點,但并未形成代表景區向外發聲和推廣的一至二個龍頭項目。
3.2灞陵河生態旅游景區未來發展方向。
(1)大景區聯動,與黃果樹聯合互動。構筑“大關嶺-大黃果樹”景區空間結構。充分了解灞陵河景區與黃果樹景區的資源基底差異,確立互補的開發方向,從而實現與黃果樹景區的互動和客源共享。(2)三國文化品牌重塑。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灞陵河旅游發展應以“三國”為旅游主打品牌,通過深入挖掘三國文化內涵,形成三國文化體系,并落實到旅游產品和設施上。(3)旅游資源休閑打造。灞陵河資源類型豐富,應整合資源,將休閑度假產品在此集中打造,從而形成盤江和黃果樹兩條觀光旅游帶中間最好的休閑度假過渡,進一步提高關嶺旅游競爭力。(4)旅游新城完美配套。在新城中解決旅游集散、餐飲等服務功能,使其成為灞陵河生態文化旅游景區的有力后盾。從而完善整個景區的功能配置和旅游要素發展需求。(5)合理規劃空間布局。a.關嶺新城旅游綜合體: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旅游業發展為重點,高鐵建設為驅動力,發展成云貴旅游集散中心,大黃果樹旅游圈西部門戶區。b.灞陵河-木城河風光帶:依托灞陵河及峽谷風光,積極開發親水娛樂,農業休閑為主要內容的灞陵河美麗風光帶。c.木城河民俗體驗板塊:整合木城河兩岸的優良資源深入挖掘布依民俗文化,集民俗體驗、生態觀光、遺址仿古于一體的布依風情體驗景區,滿足游客高層次的需求。d.灞陵河文化體驗板塊:借力灞陵河大橋“亞洲第一大公路橋”的名氣,和關嶺低空開發的便利條件,繼續舉辦低空飛行賽事,開展大眾低空狂歡節,聚集人氣。e.雞窩田生態度假板塊:整合滴水灘瀑布、補母當河等資源,建設親水田園式的生態休閑度假項目,打造關嶺最具“世外”意境的田園生態度假區。(6)生態低碳戰略。引導旅游者強化環保意識,最終把灞陵河生態文化景區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旅游目的地。(7)精品帶動戰略。全力實施精品帶動戰略,提升旅游區文化內涵和品質,逐步形成特色體驗式旅游線路及產品,打造一系列高檔次、高水平的旅游景區。
4灞陵河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帶來的效益
4.1發展生態旅游業,能帶動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4.2生態旅游的發展,能夠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除了取得經濟利益外,還保護了環境和當地的民族文化。
4.3發展生態旅游業
有利于促進生態旅游區社會政治環境改善,提高管理水平。
4.4生態旅游的開發,增加了本縣經濟收入,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
過去我們沒有發展旅游業的條件,而農業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出路,因而經濟發展比較滯后,長時間捧著金飯碗找飯吃。而現在,依托優越的交通優勢和政策的鼓勵,境內優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以及難得的機遇,發展生態旅游業,特別是灞陵河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開發,將帶動區域內經濟得到大力的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及大的改善,從而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美好家園。
作者:王德琴 單位: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