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資企業線上營銷問題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去年受肺炎疫情影響,許多行業都陷入了經營困境之中,也有不少企業為了自救,努力開展線上營銷、推廣品牌。那么,到了現在的“后疫情時代”,對于農資企業來說,下一步究竟該如何發展?筆者認為,線上營銷將是農資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甚至一些農資企業還可借助線上營銷挽回往季不利的銷售局面,實現逆風翻盤。本文以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農資企業為案例,來談談農資企業線上營銷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給讀者帶來啟示。這家農資企業主營農具、農用機械及配件、農膜等產品。由于其公司開展線上營銷的時間有限,缺乏一定的互聯網經驗,不善于對新媒介技術加以拓展運用,導致其線上營銷出現了種種問題。
一、缺乏目標市場細分
筆者通過考察研究該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發現其近兩年來的內容都以新品推廣為主,而且內容千篇一律,并沒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分析,缺少增加平臺黏度的內容。筆者認為,農資企業應通過市場細分對不同的目標群體推出不同的新媒體傳播策略,注重不用地區農戶朋友的真實需求,才能實現企業的營銷戰略目標。
二、線上線下未深度融合
從源頭上來看,該公司是一家沒有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公司,采用傳統的經營模式管理企業,旗下的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都在傳統背景下成長起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與當下流行的互聯網思維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線上渠道越來越火爆,即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該公司農資產品的線下渠道銷售規模仍然高達95%以上,實在是不符合市場發展的大趨勢。同時,該公司的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是分開運營,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和數據共享,造成很多資源浪費。
三、新媒體渠道未增顧客價值
現階段,該公司獲取線上粉絲的渠道為“活動+轉發(評論)+獎勵”,這種方式是大部分生產型企業在實現新媒體渠道與傳統產業融合時采取的方式。這種方式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其好處在于在傳統企業轉向互聯網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粉絲基礎,通過活動激勵的方式能夠擴大粉絲規模。其劣勢是以獎品為目的的粉絲難以成為平臺的忠誠用戶,一旦活動結束,可能導致粉絲大量流失。新媒體傳播除了帶給消費者利益外,更重要的是傳遞顧客價值,而顧客價值除了產品本身傳遞給客戶的價值以外,還包括配套服務價值。消費者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不僅查看企業的商品,還希望了解農資產品購買后的相關知識,通過新媒體平臺參與有關產品知識、耕作知識的深度學習,才能實現顧客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四、粉絲規模不夠大
粉絲是評價一個新媒體平臺運營好壞的重要指標,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廣告效應。從該公司開通的微信公眾號來看,基本上每條信息的有效閱讀數量都是在1000人次左右,在很多微信公眾號的追求目標都向10萬+看齊的時候,該公司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量還是很微小的。如果想提升新媒體傳播的影響力,該公司就要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營養不良”局面。一是在新媒體的吸粉功能上進一步強化,做大、做強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二是堅持信息內容原創,保證信息更新的頻率,增加關注人數,讓他們能夠及時、固定接收到有價值的信息,增加消費者的好感度和忠誠度,這也是網絡用戶進行購買消費的重要前提。
作者:趙艷豐 單位:大連交通大學